广府观澜:广州城隍庙为什么被译作“可骇庙”

2014-05-24来源 : 互联网

说文

□林显强

《》2010年4月10日A01版的《**前,老美如许游广州》,和4月23日B5版“晚会”的《城隍庙为什么译作“可骇庙”》,均谈及130年前广州城隍庙被老外译成“The Temple of Horrors”的事。

笔者感觉,以上两文对此题切磋尚欠深切精密。现以昔时中外材料互为印证,细述之。

英国伦敦有一所久负盛名的特索氏蜡像摆设馆,成立之初就被人们称为“The Chamber of Horrors”,直译成中文,就是“可骇馆”或“可骇摆设馆”。

美国青年海员杰伊,于1883年6月24日、25日游广州两天,在导游率领下曾到过城隍庙。见到城隍庙内诸神泥像,便在家书中按那时老外的叫法,将广州城隍庙称为“The Temple Horrors”。

我国的“局中外行人”在留居英国伦敦时创作了百*《伦敦竹枝词》,此中一*就是专记游伦敦特索氏蜡像摆设馆的。词中说:“泥塑未尝胜木雕,蜡团真不失分毫。古来作俑犹无后,此地将亡必有妖。”

其词后注:“蜡人馆,以蜡塑各类人像,皆古今着名之人。衣之以生人之衣,精神焕发,栩栩欲活。又塑前代刑具及被刑之人,血肉恍惚,身*异处,颇觉骇人。”

词后还署“光绪甲申秋玄月局中外行人自识”等字。“光绪甲申秋玄月”,即公元1884年10月19日一11月17日。这百*《竹枝词》内容“自国政以逮风俗”,“一诗一事”,“形诸歌颂”。

其所咏内容普遍,非短时候所成。其写作的肇端时候,与杰伊游广州后写信回家的时候相去不远。“局中外行人”的实在姓名及平生业绩待考,或觉得即室名为“观得意斋”的安徽石棣人徐士恺。

他在异域伦敦观光蜡像摆设馆,赞叹赞美“泥塑未尝胜木雕,蜡人真不失分毫”的崇高高贵雕塑工艺之余,遐想到海内神庙内那些“泥塑”、“木雕”的脸孔狰狞和凶神恶煞。

反之,老外到广州城隍庙,见到那些神像雕塑工艺的高深和外型的可骇,亦应会遐想到“The Chamber of Horrors”,称之为“The Temple of Horrors”,亦在道理中。

英语单词“Temple”,汉译为“庙”以外,另有“寺、圣堂、神殿”之义。参照“The Chamber of Horrors”既可称为“蜡人馆、蜡像摆设馆”,又可称为“可骇馆、可骇摆设馆”的汉译法。而将具有浩繁泥塑木雕神像的广州城隍庙,英译为“The Temple of Horrors”,其寄义不但了解为“可骇庙”,还应包涵地舆解为“雕塑展现堂”、“雕塑堂”,如许会更具文明内在。

别的,美俗英语单词“Temple”还含有“供某种勾当之用的场合”之义。而广州城隍庙及其周边,均堆积闯荡江湖卖武、玩杂耍、唱戏、占卦睇相算命等林林总总的艺人。为赢利生活,常演出吞剑、吞*、走碎玻璃之类使人可骇和惶恐的节目。是以,老外称此地为“The Temple of Horrors”,或兼有“供可骇惊险身手演出的场合”之义。

是以,中外材料的互证,读者就更清晰了然那时广州城隍庙为什么被老外译为“The Temple of Horrors”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