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外部经济情况晦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也有所缓解之际,自2010年起头的宏观调控政策面对新的考验,2012年货泉政策取向尤其惹人注目。
有人主张降低利率,放松货泉政策,以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布局面对调整之际,货泉政接应该连结偏紧状况。若从中国市场经济久远健康成长考虑,要改善失衡的资金供需状况,*好的法子莫过于当令加快利率市场化鼎新。
自2001年末插手WTO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起头了新一轮高速增加,同时也陪伴着严重的经济失衡。中国的投资率从2002年的37.8%上升到2009年的47.8%,处于***高程度,而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则从2002年的44.1%下降到2009年的35.6%,在全世界处于极低程度。
同时,中国的商业顺差持续扩大,带动外汇储蓄至2011年累积接近3.2万亿美元,稳居****。
上述宏观经济增加不服衡的各种现象背后,是中国货泉供给的持续扩大和持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2003年至2009年时代,货泉供给年增加率高达近20%,比同期名义GDP年增加率超出跨越约8个百分点。按照宏观经济学的一般纪律,货泉供给增加与名义GDP增加间的差距将一对一地转化为通胀。
在名义利率连结在低程度的前提下,持续高通胀导致现实利率为负。2009年为刺激经济采纳的货泉超发更导致严重的通胀,与此同时负利率成为一个持续的现象。负利率与通胀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房价的大幅上升,2009年全国房价上升25%。
在这种环境下,中心于2010年下半年推出货泉收缩政策。然而,央行采纳的不是提高利率的体例,而是在维持负利率的环境下大幅缩短银行信贷。在房地产市场,中心和处所当局经由过程行政性限购政策,按捺居民兴旺的住房需求,出格是投资需求。
自2010年下半年,中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起头大量吃亏、停产或倒闭,住房发卖下降,经济呈现下滑趋向。事实证实,在连结利率扭曲的环境下,采纳行政性调控法子并不克不及从底子上消弭过度投资,一旦放松管束,投资又将从头进入快速扩张的轨道。
负利率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投资回报扭曲和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效率下降。
短期内,投资率上升可以临时抵消投资低效率对经济增加的晦气影响。但在中持久内,全要素出产率的下降,将跨越投资率上升的感化,从而导致经济增加下降。在维持负利率的前提下放松银行信贷,不克不及解决中国经济严重失衡的问题,只会加剧投资回报扭曲。
持续的低利率、负利率,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严重失衡的一个主要**。在本*的边际出产率递减法例的感化下,低效率的过度投资迟早会导致全要素出产率增加为负,经济增加将进入持续下滑轨道。若是这种环境呈现,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持久不加以更正,将拖垮中国经济。
准确的解决方案该当是实施利率市场化,从泉源上消弭投资设置装备摆设扭曲,鞭策分歧部分投资的社会现实回报率与名义回报率趋于一致,实现投资资本的有用设置装备摆设。
中国总体上储蓄充盈,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根基成熟。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加从*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高投资,转向*要依靠效率和手艺前进,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成长供给靠得住的机制**。
低利率、负利率之祸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当局引入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一个主导政策,以扩大当局支出为主导的积极财务政策成为一个*要的政策手段。
进入2003年后,货泉政策进入持续宽松的阶段,作为连结经济持续高增加的另一个主要的政策手段。非论是积极财务政策仍是积极货泉政策,都是以扩大投资作为主导的方针。
持续宽松的货泉政策,造成投资率**不下和房价持续、敏捷上升。2003年至2009年,中国的房价年增加率达17%。在经济持续高增加鞭策下,2007年后工资程度起头敏捷上升。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心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打算,同时周全放松货泉政策,在保增加的同时,也导致2009年通胀急剧上升。这与2010年后经济**增加连系在一路,鞭策制造业的劳动和原材料成本均大幅上升,进一步推高了通胀。由此,持续的通胀与持久低利率共存,导致严重的负利率。
经济实证研究表白,在货泉供给增加与通胀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持久关系,即物价增加率等于货泉供给增加率减GDP现实增加率,这是因为货泉供给的增添在知足现实买卖需求后*终都要转化为物价的增加。
中国的货泉供给在2003年至2009年时代年均近20%,比GDP现实增加率超出跨越约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潜在年通胀率在10%以上。2009年以来的货泉超发,则加剧了通胀压力。
这同我们在消费品市场与劳动市场上察看到的现象一致。曩昔三年,食物、住房(房租)、家庭与小我办事价*上涨了50%以上,住房发卖价*上涨也达到30%以上。与此同时,制造业与办事业内通俗劳动者名义工资上升了50%以上。这表白:在劳动力欠缺消弭后,短期内的通胀将一对一地转化为名义工资的上升。
关于通胀的泉源,除为刺激增加的货泉超发外,另一个受到轻忽的身分是商业顺差、外国直接投资及热*带来的货泉刊行,即所谓的外汇占款。从2003年后,中国商业顺差急剧增添,2010年近2000亿美元。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居民一般城市倾向于将手头的外汇尽快售出,是以上述流入的外汇很大水平上转化为货泉供给的增添。然而,在通胀趋向性上升时,中国的利率程度却仍然较低。
持久的低利率导致对根本举措措施投资的几乎不受约束,处所当局经由过程各类融资平台从银行获取大量贷款。短短不到三年时候,处所当局债务从不到1000亿元增添到跨越1万亿元。在曩昔九年间,根本举措措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根本举措措施投资的急剧扩张,不成避免地导致对制造业的资金供给相对削减。根本举措措施范畴内的过度投资不是来自过高的名义投资回报,而是因为在现行体系体例下,根本举措措施范畴的投资是当局主导,可以不计成本,独一的约束就是可获得资金。
低利率、负利率则极大地减弱了当局面对的财务约束,导致近乎无限的投资需求。负利率带来的过度投资还发生了一种道德风险,一旦处所当局、相关部分堆集了大量债务,中心当局提高利率便会投鼠忌器,使得利率难以在当局债务已经大量堆集时实时上调。
在房地产范畴内,低利率、负利率同时发生两个后果:在出产范畴削减了银行系统对制造业的资金供给,在消费范畴又直接、间接导致了**消费的下降。负利率与零房产税连系在一路,极大地鼓动勉励了投契与投资需求,导致房价持续高增加,反过来又鞭策了投资需求的扩张。
投资房地产的回报*要来自于房价增加,在利率连结在低程度而房价大幅上升的环境下,房地产投资的名义回报率急剧上升,而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却始终连结在低程度。恰是这种投资回报的扭曲,导致了资金流向的扭曲。
与根本举措措施范畴的投资分歧,房地产投资*要是一种企业行为,驱动房地产投资大跃进的*要原因,是负利率造成的投资回报扭曲,后者同样导致近乎无限的过度投资(短期投契和囤积)需求,反过来助推房价上升。房地产过度投资损害持久增加的两个*要渠道是:**,它直接按捺了国内消费增加;第二,高房价造成的投资回报扭曲严重减弱了实体经济投资与立异的念头。
在短期内,根本举措措施和房地产范畴内投资率的上升,可以临时抵消低效率投资对增加的晦气影响,但在持久内,全要素出产率的下降将迟早抵消投资率上升的影响,从而导致经济增加的趋向性下降。
现在,由低利率、负利率衍生的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已经成长到了难觉得继的境界。若再耽搁推进重大鼎新,中国经济增加将陷入难以维持的困境。
在根本举措措施和房地产范畴持久过度投资,导致处所当局和房地产商债务大量堆集,扭曲的投资回报,极大损害了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
而在2007年之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进入随物价上升而敏捷攀升的过程。出口企业还面对汇率上升带来的利润下降。在国内通胀、工资上升和汇率上升多重压力下,制造业中小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到汗青*低点,制造业的出产率增加趋于障碍。从久远来看,任由这种趋向延续,中国经济可能被带进滞胀的泥潭。
日本低利率教训
国际经验表白,在经济增加到必然阶段后,出格是商业顺差大幅度增添、本国货泉升值压力加大的阶段,持续低利率将带来严重后果。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于上世纪90年月初泡沫破灭的一个底子原因,不是日元强劲升值,而是在日元升值的同时,日本货泉政府采纳了极为宽松的货泉政策。
1985年广场和谈后,日元起头大幅度升值,出于对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下降影响经济增加等的担忧,日本央行于1986年持续四次降低贴现率,到1987年2月已经降至2.5%。在扩张性货泉政策刺激下,日本经济起头强劲苏醒,但1987年秋起头,日本经济已经呈现了过热迹象,资产价*急剧攀升。
那时,日本当局试图缩短货泉和财务政策,但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黑色礼拜一”粉碎了日本货泉收缩打算,日本贸易银行贷款,出格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继续大幅增添,货泉供给量增添了12%。一系列的宽松政策,导致日本地盘价*与股票价*高涨,日经225种指数一度升到38000点以上(今朝在10000点上下盘桓),日本东京都的地盘价值竟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地盘价值。
日本货泉政府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又采纳了“冒失”的做法:1989年3月到1990年8月,持续五次提高贴现率,急剧的货泉收缩加速了资产市场解体: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先后在1990年和1991年崩盘,日本经济终于“大出血”。直到今天,日本平均房地产价*腰斩一半,股票价*跌去三分之二后,日本经济仍不克不及**常态。
早在上世纪80年月中期,日本有识之士就在一份名为“前川陈述”的政策提案中,建议改变经济成长模式,正视内需,正视民生,扩猛进口,削减商业顺差等富有远见的政策主张,但至今仍未完全落实。
日本的教训是深刻的,但日本又是光荣的,因为日本制造业依然壮大,出口依然强劲,不少大企业、甚至中小企业都拥有世界领先手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经济迟缓增加20年之后,日本国民的糊口程度并未严重下降,根基上仍能安身立命的主要原因。
以利率市场化消弭经济失衡
不难看出,宏观经济失衡背后一个*主要的**在于持久实施的低利率、负利率,导致严重的投资回报扭曲和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扭曲。
这种扭曲在一段时候内带来的投资率上升,会袒护它对经济增加的负面影响,但当全要素出产率下降抵消投资率上升的影响时,经济增加就会放缓。在中国,这一增加的“拐点”正在呈现。
从货泉政策的角度,可以有两种解决宏观经济失衡的政策选择:一是继续连结低利率,慢慢放松银行信贷,出格增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撑持;另一种选择是以利率市场化为标的目的,慢慢提高利率,同时恰当降低银行存款筹办金率。决议利率是否提高的两个根基尺度是:现实利率必需是显著为正;地下高利贷市场的利率同官方利率很是接近。
**种政策选择,短期内可以临时缓和宏观经济失衡的加深,但现实上只是推迟深条理危机爆发的时候,增添将来经济调整的成本。第二种方案可能带来临时增加下降,但经由过程消弭市场失衡,会促使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增加的道路,也完全合适改变经济增加体例的政策调整路线。
**种方案有必然合理性,但它完全忽略了中国今朝严重的宏观经济场合排场。
起*,因为利率仍然连结在负的程度上,过度投资无法消弭,潜在投资需求可以近乎无限。在房地产范畴,今朝是依靠限购来按捺庞大的潜在投资需求。在根本举措措施范畴,也是依靠近似行政手段来节制当局投资。
因为持久过度投资,一些企业和处所当局堆集的债务已经达到危险程度。在利率不动的环境下,一旦放松银行信贷,新的一轮房地产与根本举措措施的投资扩张,将接收失落大部门资金,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出格是中小企业则很难从中获取足够的资金。
其次,即使制造业企业获得充实资金,因为低利率造成的投资回报率扭曲,它们也缺乏继续投资制造业的念头。只要银行信贷松绑,房地产泡沫就会继续膨胀,地下高利贷市场利率也会连结在较高程度,企业存在充实的来由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和地下高利贷市场,而不是投向制造业。
有人或许会提出,因为通胀获得必然缓和,正如今朝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起头走低,即使名义利率仍然连结在低程度,因为现实利率提高,投资回报率扭曲和过度投资的现象有可能获得改正。
但问题在于,当名义利率连结在低程度,而投资需求连结在高程度,通胀很难真正获得按捺。
我们是以面对的根基场合排场是:**,在今朝外汇管束体系体例下,商业红利的增加直接转化为国内货泉供给的增添,持续增添的商业顺差,只会持续转化为国内货泉供给的增添,对通胀的鞭策压力仍然存在;第二,始自1997年的国内制造业劳动者现实工资持久障碍的场合排场,从2007年起头竣事,中国进入了一个工资持续上升的通道。这意味着在短期内,通胀将一对一地转化为名义工资的上升,从而激发新的一轮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场合排场。
应对前一种通胀,要求降低国内投资,扩大国内消费,以削减出口压力,而进行这一调整的一个需要前提恰好是提高利率。应对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胀,起*必需降低现实通胀,并降低通胀预期,这也要求提高利率,按捺过度投资。
是以,只要利率连结在低程度上,通胀便很难从底子上获得改变。大幅放松银行信贷,不仅不克不及从底子上解决问题,只能激发新一轮投资过热,使得失衡现象加倍严重。
综上所述,因为中国居民储蓄丰裕,贸易银行获利能力提高,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根基前提已经具备,应择机推出打消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为*要内容的鼎新办法,实现利率市场化。
毋庸置疑,存贷款利率程度都有可能提高,但这将按捺过度投资,促使通胀回到正常程度,从而消弭资产泡沫,削减投资回报扭曲。
这一调整可以同时发生三个有利的成果:**,削减根本举措措施和房地产对银行信贷的过度需求,增添对制造业的资金供给;第二,地下高利贷市场的利率将接近正规市场利率程度;第三,促进国内**消费的扩大。
赖平耀为对外经济商业大学国际成长中间主任,袁跃东为中国银行(601988)国际金融研究所**调研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