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洁玲
[作者简介]
江献珠,**初年羊城*席美食家江孔殷江太史之孙女。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负笈美国费利狄更逊大学获商业管理学硕士,后在加州州立圣荷西大学营养系讲授“中国饮膳计划”,并在卧龙里学院任教中国烹饪,更为美国抗癌会筹款,义务教授中菜筵席兼上门到会,烹制民初羊城四大酒家名菜。
江献珠为中国*都**营养美食学会特邀理事。历年多次与中国各地名厨作烹饪技术交流,对中西烹饪均有深切知识及研究,著作有《汉馔》(ChineseCooking英文版)、《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古法粤菜新谱》、《家馔》《中国点心》等。
[编辑**]
本书是堪称“中国粤菜**家”的江太史家族传记。它呈现了近**前,江太史公倾力打造美食**,**广州食坛,开粤菜风气之先的诗酒风流盛事。
本书作者江献珠,就是太史公江孔殷之孙女。她从亲人的视角,本色讲述祖父太史公和叔父“南海十三郎”精彩纷呈又苦难多舛的人生,成就一部以宴饮之聚散、戏曲之转合来暗喻家国悲欢、人世变迁的佳作,让读者信服并感慨,这是一段以生活为艺术的销魂岁月,江太史的食与十三郎的曲同样卓尔不群。为此,本书曾列入“香港中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作者以香港**美食**的身份,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太史第私房菜,把烹饪美味家馔的技法和盘托出,于阵阵浓香中飘散出无限的旧日风情。
本书版式*到,配上大量图片和丰富的资讯,生动地呈现了旧广州**时代的市政、商贸及世俗生活情景。伴随着“昔日太史第”新北园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呈上江献珠亲手烹制的太史第菜肴和点心,向读者还原了八十年前羊城“钟鸣鼎食之家”的宴饮盛况。
[读者评议]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家族传记。在太史公身上,我发现了广州人那种终生不减、执着于美食的精神来源!我们日进三餐,却长期忽视世俗而具体的生活方式,忽视其中隐含的文化精髓!
丁河月
江太史公和南海十三郎两代名流的远去,标志着一个优雅精致、崇尚个性的文化时代的落幕。
常楠
这是一本既有气度又有内容的好书。作者用自然优美的语言述说了她所亲见亲闻的一个时代。可贵的是,这个时代的脉络是用一道道美食串联而成,让人闻之陶醉不已,品之回味无穷。能把一本美食书写得如此深刻,作者大概并非*创,然而能把一本回忆录写得让人如此回味无穷,作者却要占走头一名的位置了。
翟昊
20世纪初,江太史公是羊城*席美食家。
当时最负盛名的有两个代表性的家族,一个是谭家菜,一个是太史菜。谭家菜北迁之后,已经融合各菜系而成为顶级官府菜,只有太史菜恪守粤菜特点并发扬光大,成为羊城食坛**家。太史菜**广州食坛,各大酒家唯江家马*是瞻,江家每推出新菜,各大酒家立即盗版,冠以“太史”之名招徕食客。凡冠上“太史”二字的新菜,不胫而走,风靡一时。当时的军政要员,中外使节,富商巨贾,骚人雅士,各路英雄好汉,都以登临太史第宴席为荣。
俗话说,三代富贵方知饮食。江太史公江孔殷的祖上是号称“江百万”的巨富茶商,他本人是英美烟草公司的华南总代理,当日的江太史第占据四条街,是广州河南第三大宅,仅次于广州四大*富中伍家、卢家的府邸。太史公因为精研饮食,家里雇了四名厨子:一位中菜大厨,一位点心师,一位斋厨,还有一位西厨。太史公有十二房太太,关起门来五六十人吃饭。为了吃到四时新鲜蔬果,他还耗费巨资,在市郊买了一个一望无际的私家农场,种植泰国黑谷香米、檀香山木瓜、吕宋菠萝、仁面芒果等东南亚珍奇异果。夏天,江家全家会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浩浩荡荡地来到江兰斋农场摘荔枝尝鲜,光是荔枝就有多个品种,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亚娘鞋,还有贡品级的挂绿,其中一棵荔枝树接种了8种荔枝,花期、挂果有差异,成为整个农场的奇观奇谈;冬天腊月,江家会到农场来联袂赏梅,面对一望无际的梅花海,太史公诗兴大发,即兴吟哦,八祖母则借着月色跑到梅花深处喝酒,一醉方休。
为了经营这个农场,太史公派第五子到日本学习农科,然后在农场里建起了一个蜂场,从上海请来一名养蜂专家,酿制多种蜂蜜,送到广州最豪华的商场大新公司上架销售。在四省商品展览会上,江家农场所产的蜂蜜曾夺得几个奖,奠定了商誉。
太史菜之所以*领风骚,跟太史公的风雅做派无法分开。太史公是清末最后一科进士,点了翰林,官衔太史。他满身文人趣味,喜欢书法,赋诗,写对联。每月他会召集一批文人墨客到家里举办一个“诗钟会”,谈诗作诗,兼享美酒佳肴,何等陶醉!
太史公的美食名声还跟他追求完美有关。太史公讲究待客要突出一个“诚”字,只要有诚意,所有的细节都得讲究。每次宴客,他只请一席。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筵开百席。他认为,厨子集中精力,每天只能做好一桌子菜,如果再多,水准难保。一旦水准不保,宴客就失去意义。每年秋天“三蛇肥”的季节,江家开始举办蛇宴,无论军、政、商、艺各界朋友多少人在排队,江家也是一天一桌地宴请,务求尽善尽美。于是乎,江家蛇宴从秋风乍起一直办到农历年底。这是太史公的风格。
羊城*席美食家并非浪得虚名。为了打造一个美食**,他把食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可惜,人算不如天算,1937年爆发抗战,广州沦陷,江家避乱逃难,太史第人去巢空,江兰斋农场几经易手,已与江家无缘了!太史公的繁华食事,连同老广州的**时代一道黯然谢幕。
不过,几十年间江家留下的太史菜式并没有完全被岁月湮灭,江家的豪宴、太史公的风雅和宴客的风格,在粤地的边边角角,像耳语一样流传。
从那时到现在,和平了六十年,繁华了三十载,但像这样讲究饮食的世家,再也没有出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