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品味传统点心

2014-06-13来源 : 互联网

正所谓“食在广州”,众所周知,广州人清早爱上茶楼叹早茶,岂知茶客之意不在茶,在于“一盅两件”间的悠哉游哉的闲适。“饮左茶未?”(喝茶了吗?)颇具广州特色的见面问候语,道出了岭南文化有别于其它文化的显著特质,叹茶,一盅两件,是广州颇具城市特色生活的掠影。这次我们特意请来东川酒家点心部主管徐伟江师傅,带我们去重温传统点心美好的广州印象。

传统点心源远流长

广式传统点心精选各类原始材料,制作精细,花式繁多,咸甜兼备,口味清新。相比较于新派点心加入新兴元素(如西化、采用东南亚用料等),传统点心因当时广州货源所限,材料有限,更倾向于工艺性,摆出来的效果虽没新派点心更*眼养眼,但**实惠,是“能下肚的东西”,徐师傅一个词道尽了传统点心的朴实与质实。

由于广州人的饮食习惯多年来虽有变化,但其延续性并未受到冲击,加之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影响,饮早茶一直都没走出人们的视野,当然传统点心也不例外。

有人士提出,随着新派点心的发展壮大,传统点心会不会受到冲击呢?“不,它们并不矛盾。”入行20余载的徐师傅信心十足地表示反对,他同时指出,传统点心与新派点心是没法分割的,随着生活的变化与时间的发展,传统点心作为点心的根基,是很牢固的,即使是新派点心,也只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元素,其根本并未改变。而且,随着时间的迁移以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点心会在新旧结合、中西结合中趋向**,以迎合食客们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

传统点心内涵在扩大

作为传统的点心,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正如一个“叉烧包”,虽然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但如今面粉却采用了更质量精良的,从口感、松软度方面都比之前的叉烧包有了更美味的口感享受,而且从饮食健康角度着想,原本五五分成的肥瘦肉比例也变成瘦肉为主,肥肉为辅了。又如“糯米鸡”,人们由于嫌吃得麻烦,不喜欢带骨的鸡肉,于是烧鸡肉片应运而生,还有咸蛋黄、甚至是**食肆里的鲍鱼粒也开始慢慢进入糯米团里,成为新时代的“糯米鸡”。正是如此,为了迎合食客的饮食要求,传统点心的内涵在开始慢慢扩大。

传统点心话你知

得知我们此次要特别介绍传统点心,徐师傅特意从煎、煮、炸、烘、蒸等各种制作方法**了几款点心。

濑粉一碗濑粉刚摆上台面,站在身旁的同事早已不自觉地道起儿时趣事:“记得小时候隔壁的老婆婆就经常带我们去吃濑粉……”一种久违的温暖涌上心头,这大概正是濑粉给食客*深刻的**印象吧。较之如今到处可见的桂林米粉,广东濑粉更柔软、更有弹性、且能起浆,美味惹人。据徐师傅介绍,这濑粉是纯手工制作,其口感、柔软度可是**。

萝卜糕这是广东人家过年必备的小食,也是茶楼常见的大众点心。将萝卜切丝,靓米磨浆,放入脸盆大小的糕盆蒸熟,成一大块,晾凉后切成小厚片,放入油锅煎得两面焦黄即成美味小食。据说现在为了更突出口感,徐师傅会采用手工将萝卜切成宽条,以便制成的萝卜糕能嚼到萝卜,口感更好。

咸煎饼油炸小食品,咸中带甜,以鲜艳的色泽与*特的风味著称,多年以来凭借着色鲜、皮脆、心软、香酥、味美而成为茶客上茶楼叹茶佐餐的必备传统小食之一。

干蒸烧卖风靡广州的又一佐茶点心,是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猪肉、虾肉、冬菇作馅,呈石榴花形,蒸制而成。据徐师傅介绍,现在食客讲究口感,于是厨房全采用纯肉打皮,将肉切成方形的肉丁,再打胶,口感会更爽口,不粘牙,更有弹性,出来的皮呈淡黄色,皮软肉爽,又稍含汁液,鲜美香口。

蛋挞为了迎合现代人对色、香、味的追求,蛋挞的外皮除了酥,还加入了牛油使其更显香口,而且蛋浆除了蛋和糖水外,又加入奶,使其更香滑。另据徐师傅介绍,除了要新鲜、有热度外,这蛋挞大小也是颇为讲究的,皮和蛋浆的比例要适当,蛋挞不可过大或过小,口感才会好,吃起来也不会太甜或只是感觉吃到挞皮而已。

及第粥**广式粥之一。将新鲜猪肉、肝、肾、心、舌、肚、粉肠等材料在粥底里滚后即成,粥底也颇考究,用靓米、干贝、大地鱼、猪骨和腐竹熬制而成。据说当年此粥正好合上旧时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之意,故又名“状元及第粥”。

蜂巢芋角据徐师傅介绍,这蜂巢芋角选用的芋头一定要新鲜、起粉,方能品尝到其特色。整个芋角外皮呈金黄色,表层形如蜂巢,酥脆香口,内层软滑,馅有肉粒、叉烧粒等,有种咸咸甜甜的滋味,十分美味。

麻蓉包麻蓉包既要让馅里黑芝麻能流汁,又要让包身挺立,需要些许技术含量,而如今由于操作过于繁琐,此包已渐渐退出广州各式茶楼。但麻蓉包的麻蓉细腻,甜润爽口,温热香滑却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