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语浓:客家人的“春牛”节

2014-06-23来源 : 互联网

在客家地域农村有句鄙谚“牛是农家宝,农田旱地干活少不了。”可见牛在农业出产勾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感化,旧时也就有过牛节的习俗——“春牛”节。

春牛节,是客家地域的古俗遗风。在农耕文明时代,农村的牛是相当主要的畜力。客家人又多栖身在山区,各地对牛的崇敬比力遍及,但形式多种多样,光是牛的生日便有好几个:粤东的梅州地域为立春;粤北为四月八,又称“牛王涎”;闽西为三月三。

旧时梅州各县每年立春此日都有“鞭春牛”习俗。乾隆《嘉应州志·风尚》上有具体记录:“立春前一日,守土官率僚属,迎勾芒土牛于东郊,饰童男,扮故事,以兆丰登。彩棚台阁,漫游城市,士女纵观。次日,鞭春打土牛。”当时由县官率领僚属,到县城东门外,进行“祀芒种”,一头土牛用竹扎泥糊而成,里面装满谷粒,于前**将之迎到东门外。立春拂晓时分,排队往祭芒神。迎春拜祭勾当竣事时,由知县带头,每人轮流用 “彩杖”鞭打春牛三下,俗称“鞭春”或“打春”,以示春耕即将起头。若是立春接近夏历腊月十五,鞭打时宜站在牛前,示意春耕宜早;若是立春接近过完年的正月十五,鞭打时宜站在牛后,示意春耕可晚些。若是立春在正月初一前后,鞭打时应与牛并排,示意春耕不早不晚即可。鞭打春牛时,人们争相上前*拾“牛身”上失落下的泥块和里面漏出的谷粒。回家后,用那些泥块和水调好后涂于牛栏、炉灶,将谷粒放入谷仓,预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家畜畅旺、风调雨顺。这一习俗在民间延续了好久,至机械化耕耘后于何时消逝已不成考。别的,兴宁等地的农村也有唱春牛、迎春牛或唱大戏等演艺勾当。

来历:梅州日报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