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荣:根植田野的“芝麻花”

2014-07-28来源 : 互联网

6月的一个星期天,一场大暴雨过后,天空变干净了,阳光显得格外强烈。芝麻**张秀荣来到试验地。

张秀荣是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芝麻学科团队*席科学家。在油料所武昌本部基地这片试验地,一个星期前播下的芝麻种子,已经长出了小苗。

“还好,没有渍水。长江、江淮流域等主产区,芝麻生育期正值雨季和汛期,渍害是影响芝麻生产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排水很重要……”张秀荣打开了话匣子。

虽是雨后,但骄阳下,炽热依旧。张秀荣身着长袖衣裤,戴着宽檐草帽,全身裹得严实,但长期风吹日晒的侵蚀,还是在其脸上留下了印痕。
1982年,张秀荣从山东农大分配到油料所从事芝麻研究,一晃32年,先后获得湖北省“五一巾帼奖章”、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争优****党员称号。

芝麻是夏季作物,炎炎夏日,对张秀荣来说,是科研任务*繁重的时间。32年里,她没有穿过漂亮清爽的裙子。

“不是不喜欢穿,因为要下地,没有时间穿,只能去欣赏别人了。”张秀荣笑着说。

很多人认为,芝麻是小作物,难有大作为。张秀荣却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995年,34岁的张秀荣担任了芝麻种质资源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面临着缺人少*的困难。作为年轻的课题组组长,她主动揽起重活,奔波在实验室、试验地、**田之间,用勤奋弥补人手不足等客观困难。

在她的带领下,课题组逐渐摆脱困难局面,固定人员从2人发展到7人,还有一支包括研究生、客座研究人员等在内的流动科研队伍。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及**合作等研究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育成**芝麻新品种15个。

张秀荣对看准的博士大胆引进培养。王林海是张秀荣2010年引进的博士之一,在张秀荣的指导下,王林海很快成为课题组的科研骨干,已经培育出一个芝麻新品种,发表了影响因子10以上的研究论文,在芝麻科研中崭露头角。

“我今年53岁了,女同志55岁就到退休年龄了。退休前多引进几个人、培养几个人,也算是重要贡献。”

张秀荣敢闯敢拼。1996年,张秀荣瞄准航天育种技术,**芝麻亲本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太空诱变后,育成了中芝11和中芝13两个芝麻新品种,为我国芝麻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如今仍是主产区主栽品种。

中芝13等品种的“立地”,为张秀荣带来了看得见的成绩,但她还有新的目标,那就是“顶天”。

张秀荣告诉笔者,芝麻是世界*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营养十分丰富,其特有的抗氧化成分——芝麻素,具有*疗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我国虽是芝麻主要生产国,但产量偏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随着芝麻消费量逐年增长,我国消费缺口在50%以上。

“我们将课题组成果转化获得的直接经济收入返补科研,深入开展芝麻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芝麻产量、含油量潜力奠定基础。”张秀荣说。

目前,张秀荣**的课题组在芝麻优异种质鉴定评价和重要基因发掘、耐湿性研究、芝麻功能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已跨入了世界前列,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著名刊物《Genome Biology》(《基因组生物学》)上。她提出的利用矮化、紧凑基因资源,开展芝麻“理想株型”育种的新方向,通过协调芝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我们希望和全国同行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单产和含油量,力争8~10年内,使我国芝麻产油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基本满足我国芝麻消费需求。”谈起芝麻产业发展前景,张秀荣表达了美好愿景。

“孩子已留学回国工作了,不需要我操心。趁着身边没什么负担,我还可以大干几年。”张秀荣壮心不已。

巾帼不让须眉。张秀荣是“顶天立地”的“女汉子”,更是一朵根植于田野的美丽“芝麻花”。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