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未来数月信托兑付风险处于低位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定位的信托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类公募”的投资品种。国内信托资产规模破10万亿元的背景下,面向高净值个人和机构的集合信托计划占比早已超过2成。按照平均每位投资者200-300万元的投资额计算,投资者的数量已经接近100万。

如果这个推测是合理的话,那意味着每千人中就有一位把*压在了保持“刚性兑付”默契的集合信托上。

如果突然告诉这些投资者,你的*在未来数月里可能不会如期兑付。猜猜会怎样?

这正是压在信托行业上的乌云。围绕中国影子银行而产生的担忧,使人们把目光不由的转向了信托。从5月份开始,中国逐步迎来信托计划到期兑付的高峰。国内外市场各方越来越担心,逐渐恶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会拖累**方,影响其现金偿还能力。根据野村证券的数据,从5月份开始,直到9月,每月到期兑付的信托计划将保持在3千亿元以上。这包括大部分的单一信托和少量的集合信托计划。

益财网研究中心梳理了国内68家信托公司近三年的披露的年报,从其净资产偿付能力和流动性支付能力两个具体的指标上,衡量信托行业的兑付风险。这两类指标可以考察集合信托计划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利用其净资产和流动资产代为偿付的能力。

假设在未来的数月里,信托公司在集中兑付的过程中将面临一定比例的集合信托资产损失。而信托公司也必须利用其净资产或其流动资产代为兑付投资者的全部本金。在不同的损失程度下,会有多少信托公司将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无法代为偿付这些即将到期的集合信托计划。

***果出乎意料,事实上,情况并不坏。

如果以净资产偿付能力指标衡量,只有在到期资产损失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8%的时候,由于无法偿付投资者损失而不得不打破“刚性兑付”默契的信托公司数量才会明显上升。这个数字总体约占整个行业公司数量的12%,资金缺口也仅在100-200亿之间。

很明显,这是一个可控的结果。可以近似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不出现系统性的风险,集合信托计划整体的兑付风险必须说是比较低的。事实上,以净资产偿付能力作为指标,有近20%的信托公司仍然在集合信托业务方面具有发展空间。其净资产与一年内到期的集合信托资产之比高于50%。这其中具备相当资产管理能力的信托公司,在扩大集合信托业务方面将有更多的牌可以打。

而从流动性支付能力这一指标出发,整个信托行业则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当到期兑付资产损失的比例达到5%时,虽然资金缺口仅在70-100亿元之间,但是面临兑付困难的信托机构数量却超出整个行业公司数量的20%。即使比照银行贷款的风险水平,以国内当前经济的整体状况来说,出现5%的系统性损失这种**情况的概率偏低,但仍然蕴含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但令人宽慰的是,即使现实真像压力测试所展现出的那样。在出问题的信托公司中,几乎一半在资产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具备相当的优势。

另一方面,根据益财网研究中心的数据,年内到期兑付的集合信托计划中,其主体部分是基建类。相比于其他投资类别,基建类集合信托计划违约的可能性更低。而5月是这类集合信托计划到期兑付的高峰,其的规模约占全年的三成左右。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托行业整个到期兑付的过程事实上也进行平稳。

除净资产偿付能力和流动性支付能力两大指标外,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占比也会影响该公司集合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这也不难理解,主动管理业务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而相对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是控制兑付风险的必要前提。统计结果显示,信托公司2012年主动管理资产占比的行业平均值为64.8%,占比超过50%的信托公司有43家;2013年主动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5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但是我们仍然要提醒投资者,从*近三年的集合信托计划增幅来看,部分兑付风险偏高的信托公司相比兑付风险低的公司,其业务扩张更为积极。如果你投资的集合信托在未来数月里如期兑付的话,记得下次一定要选一个靠谱的。■李青泽

(作者为益财网CEO)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