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民币跨境使用宜稳健务实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管涛,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国家外汇管理局**收支司司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五十人**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成员暨学术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和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2年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日本-**货币基金组织-澳大利亚亚洲奖学金项目资助,赴澳大利亚**大学学习,获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年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在政策研究和**统计部门工作。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收支、汇率政策、**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参与了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重大方案和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外汇收支风险应急预案的设计,撰写了大量工作报告和学术论文。

中国经济50人**、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52期日前召开。50人**成员、国家外汇管理局**收支司司长管涛发表了题为“日元**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主题演讲。管涛认为,日元**化历时近50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讲,和日本经济的地位并不相称。总结日元**化的经验和教训,人民币跨境使用业务的发展既要抓住历史机遇,也要保持审慎稳健,求真务实。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以夯实跨境使用人民币信心为基础,以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创造为条件,统筹兼顾推改革和防风险。

日元**化有三个阶段

管涛介绍说,日元**化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个阶段是起步阶段,从1960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

1960年把日元列为对外结算可以使用的货币。1964年4月份,日本实现日元经常项目可兑换。所谓经常项目可兑换,就是取消了跟经常项目收支有关的一些汇兑限制,比如说进口还有劳务的对外支付,投资收入的转移。

管涛认为,日元的**化总体上是消极被动的。大的背景就是汇率开始浮动以后,日本的企业为了应对新出现的汇率风险敞口,开始转向越来越多地使用日元结算。因为如果能用本币进行进出口的结算,就可以回避汇率风险。另外一方面,由于当时日本整个经济金融管制程度还比较高,政府担心日元**化会冲击境内市场,削弱管制效果,所以对日元**化总体持消极态度。

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日元**化的繁荣时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日本大藏省提出要“正视日元**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通货部分补充机能,加快解除资本管制。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美元发生了危机,大家对美元非常缺乏信心,所以希望有新型的**货币能够代替美元部分职能,增加**的流动性。

1980年12月份,日本开始实施新的《外汇法》,对过去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大幅度取消,基本上实现了日元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1984年5月份,日本大藏省发布《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化的现状和展望》,提出为促进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化,应采取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改善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欧洲日元市场开放等措施来推动日元的**化。而且从1986年12月份起,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离岸市场。

管涛表示,这个时期应该说日元**化既有外面的威逼,美国给它施加压力,另外它自己又有动力,所以是威逼利诱的**化。美国向日本金融市场开放施加了很多压力。从日本本身来讲,在经济强大了以后,想谋求政治上相应的地位,日元**化作为提高日本**地位的标志,受到日本人的追捧,所以在政策上积极推动。

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开始至今,这个阶段是日元**化提速阶段。

日本大藏省设立了外汇和其他交易委员会,研究日元**化的问题。1999年4月份,大藏省发表《面向21世纪的日元**化》报告书,强调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日元**化有利于推动东京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亚洲经济,并提出了一整套措施。这个时期的主要背景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日元的**化也陷入僵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引起了对东亚货币体系的反思。同时欧元的诞生改变了**货币体系的竞争格局,为日元**化打开了区域货币合作的新思路。

日元**化程度与日本经济地位不相称

管涛认为,日元**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到现在为止过去了50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讲,现在日元**化的程度和日本经济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日元在**上的使用程度,不管是经常项目项方面,还是资本项目项,还是作为储备货币,都是比较有限的。

首先看它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情况。

日元在**贸易结算中,在出口项下的使用程度比进口项下要高。在1980年的 时 候 出 口 项 下 的 日 元 结 算 占 比 到29%,到2006年的时候是40%,进口贸易1980年的时候只有2%,到2006年的时候有24%,跟现在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2009年开始推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是从贸易计价结算开始的,但是目前这个阶段贸易项下主要还是进口收人民币的多,出口收人民币的少。

和其它**货币比起来日元在贸易结算里的使用程度还是比较低的。2006年出口项下90%以上都是使用美元,进口项下也将近90%。欧元引入以后,当年出口项下61%,进口项下50%以上。

再看在资本项下的使用情况。

日元在**债券市场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总体上使用率是比较低的,它的市场份额最高的时候是在1995年6月达到19%,但是到2013年9月底只有2%,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在外汇市场上,日元作为交易货币的比重相对比较高,但是也有一些波动。1 9 9 8年 在 全 球 外 汇 交 易 中 份 额 达 到21 .7%,是第二大交易货币。欧元诞生后,退居第三。最低的时候是在2007年,降到17 .2%,2013年又回升到23%。

此外,日元资产在全球银行业对外资产中波动比较大。2002年的时候,全球银行业对外资产中,日元资产为3251亿美元,比1995年6月时候的7016亿美元下降了54%。由于日本经济衰退,日本银行业低迷,且长期陷入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中,日元资产在全球银行业的比重有比较大的下滑。

日元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也是明显偏低的。最高的时候是在1995年,日元在全球已知的官方外汇储备中,比重只占到7%。日本的经济规模是英国的两倍,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日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头的占比和英镑是差不多的。

还有一个指标是看日元在**货币体系中发挥“锚”的功能的情况,也就是说有多少货币是钉住日元来做汇率安排的。在**汇率制度安排里头,实行钉住汇率安排的经济体,钉住美元的有43种货币,钉住欧元的有27种货币,钉住其他货币的有21种,没有一种是钉住日元的。所以日元在**汇率制度安排里面没有地位。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本来日元应该在亚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日元**化高潮的时候它没有重视地区货币合作,甚至在亚洲出现危机的时候还带头贬值,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动荡。

中国就不一样。为什么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能够迅速提高它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当然这种作法首先对中国有好处,可以防止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传染,但同时它也对其它亚洲国家有好处。所以说危机以后人民币强势货币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日元**化的六点教训

总结日元**化的经验和教训,管涛认为主要有六点。

**个,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是本币**化的根基。

在**货币体系中遵循着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当一国经济在全球份额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这种货币**交易需求开始上升,规模越大,本币**化动力越强。之所以日元**化能够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起步,到80年代、90年代进入高潮,很重要的原因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开始衰落,美国经济从战后一支独大变成跟日本、德国此消彼长。现在日元**化相对弱势,也是因为进入新的世纪以后,美国经济维持相对优势,而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加上欧元诞生后形成新的**货币体系竞争格局。

第二,货币政策的信誉是本币**化成功的关键。

德国马克在退出流通前的**地位明显超过日元,究其原因,德国没有出现经济停滞,一直比较稳定,而日本出现了经济停滞。这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应对不同。日本通过压低日元利率防止日元过度升值,结果造成了流动性过剩。德国中央银行一直是坚定的反通胀主义者,把物价稳定放在**位,一直坚持高利率。同期,德国马克汇率波动率为6%,而日元达到18%。日元大幅波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政策支柱是通过低估日元支持出口。所以日元更像软货币,德国马克更像强货币、“硬通货”。日元汇率不稳定,增加了使用者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再加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日本政府没有承担亚洲地区大国的责任,进一步挫伤了亚洲国家用日元计价结算的信心。

第三,服务实体经济是本币**化的重要依托。

货币的**化是本币职能在**上的延伸,只有本国产业链向外延伸,本币**化才有生命力。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原材料在进口比重中一直比较高。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具有绝对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日元在日本进口结算中比重难以提高。在对外投资方面,1996年至2012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占它整个对外资产的比重只有10%,美国和欧盟直接投资头寸占比均超过20%。由于对外投资和实体经济脱离比较多,日元**化失去了创造境外支付、结算、使用网络体系的土壤。

第四,本土金融市场发展是本币**化成功的重要条件。

日本在这方面是一个短腿,现在也有人研究日本金融战败,在金融上面确实是缺乏战略眼光。日元在**化过程中没能处理好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渗透。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离岸市场超前发展,反过来又削弱了在岸市场的管制效果,导致了在岸市场被边缘化。1986年开始,日本在东京建立离岸中心,大量日元资金从在岸银行的海外分行迂回流到境内信贷市场,导致日本当时对国内信贷的一些窗口指导失效。

第五,**收支失衡是本币**化的制约因素。

货币**化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可以少持有、少积累一些外汇储备。但是本币的**化和对外经济是不是平衡是两件事情。本币**化并不一定能够促进**收支平衡,相反在一定时期还可能加重**收支的失衡。日元**化发展最快的时候,日本人也因为经济上的成功,愿意通过输出日元进一步提高日本的**形象、**地位,所以也有动力去推日元的**化。结果一方面,日元加速升值以后,日本采取种种措施阻止日元的过快升值;另一方面,日元**化方便了非居民持有日元资产,在**收支平衡表上反映成资本流入,两个政策相互冲突。

最后,良好的**协调战略是本币**化的重要外部条件。

日本在经济崛起时未能较好适应自身在**中的定位,对本币**化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过度自信导致日本错过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最佳时间,而且由于当时应对日元升值的宏观政策失误,造成了资产泡沫,所以日本经济出现长期的停滞。在对外战略方面,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美国高度依赖,而且真正注意力仍然以面向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结果在日元**化过程中,把最好的通过区域合作来推本币合作化的时机错过了。

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启示

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从2009年正式大面积试点,逐步推广的。到现在为止取得了一些进展。管涛认为,汲取日元**化的教训,对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可以获得四方面启示。

**,要抓住人民币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中国有一些有利的条件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一个是规模基础。中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经济体量大对提高**上对人民币的需求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中国贸易规模也大,去年进出口规模世界**。从需求基础看,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2013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30%。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清算银行检测的61种货币里升得最多。二是人民币过去一段时间都是比较强势的货币,经历了几次大的冲击,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以后,**资本大进大出,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了基本稳定。现在大家对人民币越来越有信心。三是在全球实行刺激性货币政策情况下,人民币资产回报相对比较高。四是**环境也有利于人民币跨境使用。美国的次贷危机对美元本位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让大家认识到现行**货币体制有很大的缺陷。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几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主要储备货币币值的大幅度波动,让新兴市场一些石油储备比较多的经济体承受了压力,所以大家希望能通过**储备货币体系多元化来对现行**货币体系进行改良。

第二,要审慎稳健地推进人民币走出去。

管涛认为,经济基础仅仅是**货币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现在中国在政策上支持货币的跨境计价结算,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推动本币的走出去,但是交易信心和习惯在一段时间很难改变,所以要有一定的耐心。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推广、扩大,应该说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民币目前仍然是一个风险资产,不像欧元那样是一种安全资产、避险资产。所以说市场风险偏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海外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热情,加剧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顺周期波动。**货币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美元是中心货币,包括欧元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货币是次中心货币,剩下就是外围货币。中国当前要把人民币走出去的目标定位好,途径路线设计好,逐步从外围货币走向次中心货币。

第三,在推跨境人民币使用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求真务实这条主线。

**货币的出现是人类行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类计划的结果,所以不可能事先去设计它,而是要实事求是。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本币**化应该侧重于培养国内产业向国外延伸,并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二是以夯实跨境使用人民币信心为基础。保持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长期稳定的物价水平,维护货币政策良好信誉。建设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境内金融市场,逐步消除人民币回流投资渠道的瓶颈的限制。三是要以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创造为条件。要积极利用东亚国家在区域合作上已有的共识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区域合作,推进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使用。支持民间贸易投资的区域便利化。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合理确定地区性货币贸易。

第四,要统筹兼顾跨境人民币使用过程中推改革和防风险这两个关系。

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人民币**化和促进**收支平衡的关系。把握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放次序和发展节奏,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相关改革创造条件。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在解决对外经济失衡问题中,防止人民币走出去促进**收支平衡带来一些过度的干扰和影响。再一个方面是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以发展的办法防范和化解本币**化进程中在岸市场被边缘化、空心化的风险。最后一个方面是在人民币**化过程中统一好、协调好本外币跨境监管政策,妥善处理好人民币**化与资产项目可兑换的关系,减少监管套利。

问与答

问:您提到汇率改革最近一段时间希望恢复汇率弹性,汇率的波动率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具体的值应该怎么把握?

管涛:这个恐怕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可能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小川行长在三中全会《决定》的辅导报告里面谈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程度,之二是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汇市场发育程度跟汇率能够有多大的波动性密切相关。如果你的汇率避险工具充分,能够有效管理风险,企业可以承受比较大的波动。如果发育程度低,交易流动性不好,避险成本高,波动率就应该小一点。

问:当前套利的情况很严重,外管局从多大程度上对短期跨境资本监管有信心,似乎效果并不是那么好?

管涛:首先在目前阶段,因为经济已经越来越开放了,我们对跨境资本流动首先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能多了少了都莫名其妙地紧张,那就别谈资本账户开放,更不要谈**金融建设了。

第二要加强检测、摸清渠道,不管我们管不管,我们要知道怎么回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外汇管理部门有它自己的一些监管指标体系,现在跟**上比起来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上很多国家**收支统计不是逐步数据采集,是通过企业调查或者是估算的方式编制**收支平衡表。中国非银行部门做的一些跨境收付业务,是要通过银行逐笔向我们报数的,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套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好地跟一些实体经济的指标结合起来,更好地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状况。

第三个是要逐渐转变我们的管理方式。原来很多是采取行政管理手段,这些管理手段在目前经济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它的效果越来越短期化,甚至一出来就没有效果了。我们最近这几年采取了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2010年的时候,看到企业由于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在银行做远期结汇的比较多,银行做了远期结汇以后,会在近期市场做一个调期,提前卖出外汇。针对这个情况采取的措施是直接对银行收付实现制的头寸下行进行管理。银行在跟企业跟客户签的远期结汇,按权责发生制可以在近期卖掉,按收付就不能卖了。不能卖对银行意味着拿到汇率敞口,汇率敞口拿到以后没法按利率平价跟企业报价,就会调整报价,通过价格手段来抑制了企业远期结汇的热情,企业的动机就减弱了。

问:**收支平衡表去年的情况是其他投资顺差越来越大,今年一季度尤其3月份应该也是其他投资项下顺差越来越大,怎么理解?

管涛:其他投资主要是指资产方、负债方,资产方是我们把钱借给别人用,或者把外汇存到境外去。还有是出口赊账,出口以后不急着把外汇收回来,人家欠我们钱。负债方是人家借给我们钱,把境外人民币存在我们这,是对外负债的增加。不要说2013年,过去20年时间,其他投资规模都是越来越大的。因为尽管现在对跨境资本流动还是有一些限制,但是通过银行部门资本流动没有限制。跨境人民币业务使用以后,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也越来越大。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