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孤院路16号遭“破坏性施工”

2014-07-31来源 : 互联网

南都讯前晚有市民发现,恤孤院路上一栋东山小洋楼正在维修,体现东山小洋房年代历史的清水红砖被抹上水泥。由于**无法进屋鉴定能否拯救被涂抹水泥的红砖,这片红砖外墙生死未卜。

现场:清水红墙被抹上水泥木窗拆走

“这是无视市文广新局保护要求,进行‘破坏性施工’。”前日傍晚,本土文化爱好者、古粤秀色网站创办人杨华辉发现,恤孤院路16号正在维修,小洋房外立面的清水红墙被抹上水泥,木窗户还有房屋里的花阶砖都没有了。

前晚杨华辉将当天傍晚拍摄的建筑外貌、局部图与2011年拍摄的建筑外貌图一同发上微博,微博图显示,恤孤院路16号建筑外立面的红砖墙已被涂白,内部的原有花阶砖、木门木窗都被拆下。杨华辉在微博上指屋主这次维修严重破坏建筑的风貌,该条微博很快转发量就过百。

昨日上午,南都记者来到恤孤院路,发现16号小洋房已被搭起了脚手架,并用蓝色塑料板严实包住,现场无人施工,小洋房前的铁门紧锁,上挂着一份市文广新局发的房屋维修申请的复函,复函指该建筑不属于文物建筑,但位于****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会议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须按照原状保持外立面,不得改变红砖墙体,维修工程需保持建筑外观风貌特征。

杨华辉告诉南都记者,恤孤院路16号是典型的东山侨居建筑。当晚有关单位收到群众投诉后,已责令屋主停止施工,广州市文化执法总队在跟进此事。

屋主朋友:建筑已被鉴定为危险房

“好多墙砖都已经风化晒啦。”自称是恤孤院路16号屋主朋友的知情人士杨先生表示,恤孤院16号经过房屋鉴定后被评为危险房,且丢空了一段时间,不时有流浪汉爬进爬出,还有人往里面乱扔垃圾,因此在一个月前开始动工维修。

杨先生向南都记者出示了恤孤院路16号的危险房屋鉴定报告。报告指该房屋局部承重墙稳定性不满足要求,部分墙体有竖向裂缝,部分墙砖松散、风化,砂浆粉化严重,钢筋锈蚀严重等等。房屋承重构件的损坏和不足,已严重削弱房屋整体结构承载能力,部分构件其损坏程度已属危险构件,对房屋正常使用构成影响,构成局部危险房。

“地砖都一块块拆下来,并非微博上讲的那样破坏外貌。”杨先生展示一块块从屋里拆下来的花阶砖,他说由于很多墙砖都已经风化,要做好墙体结构就要拆下来。他还展示一张房屋维修后的效果图,效果图中小洋楼的外貌与此前大致一样。

**:涂水泥贴砖片原红砖会烂掉

“你畀个凿同锤我。”昨日中午,长期从事岭南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研究的广州大学教授汤国华也赶到现场。他一到现场就让杨先生拿出恤孤院路16号维修前的局部图,看后便要求用锤子敲开水泥,看能否在水泥变硬之前拯救建筑外立面上的清水红砖。

汤国华指着市文广新局发出的复函说,虽然该建筑不属于文物建筑,但复函里面提到必须按照原状保持外立面,不得改变红砖墙体。汤国华说:“‘不得改变红砖墙体’也就等于说视外墙为文物了。”

杨先生告诉汤国华,涂抹水泥是为了防水,屋主还买了几堆“红砖片”,修好之后会往建筑外墙贴,保留外貌。汤国华解释复函中提到建筑**必须按照“原状”,“原状”就是指原来的材料、原来的工艺,“D砖就系原来嘅嘢。”

“这里就有个误区,等你打开红砖片之后就会发现里面的砖都是烂的。”汤国华继续解释,建筑本身的红砖被水泥封了之后,再贴红砖片,红砖就无法透气,室内的水气也无法散开,红砖本身不会渗水,是砖缝渗水,如果在砖缝抹上水泥就不能渗水了。

汤国华要求进入检查再做判断,但杨先生未取得房子钥匙无法开门,由于当时汤国华无法进屋鉴定能否拯救被涂抹水泥的红砖,这片红砖外墙是生是死仍是未知之数。据悉,昨日下午**已进入建筑检查鉴定,并针对恤孤院路16号的维修情况召开**会议。汤国华表示,会议*终的讨论结果是要求业主一定要保存建筑原有的外貌特征。     (线索提供:佚名100元)

链接

恤孤院路:

**豪宅区之一

恤孤院路,位于越秀区(原东山区)新河浦路附近,因两广浸信会1920年建华侨住宅区时,在恤孤院旁开辟道路而得名。恤孤院路马路并不宽,安静且整洁,马路两边长着茂盛葱郁的古树名木,树冠挡住了艳阳,在炎热的夏天走在此路上也会感到一丝清凉。

在地图上,恤孤院路并不显眼,但却是不少摄影工作室常来的外景拍摄地,因为这条不到一公里的小路两旁分布着一栋栋各具特色的东山小洋房。东山小洋房是广州*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山是达官贵人、青年才俊的聚居之所。新河浦路、恤孤院路、培正路等老东山的街道上是旧时的豪宅区,如今还保留下来的充满了异国情调的老建筑,就是当年吸取欧美各种别墅形式,结合地方建筑特点而建的一种新型居民建筑群。

经过岁月的洗礼,每一栋东山小洋房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恤孤院路上就有三栋成为了文物,其中逵园和春园还是东山小洋房建筑中较具代表性的,这两座东山小洋房与隅园、明园和简园,合称东山的“五大侨园”。

**“三大”旧址

**“三大”旧址位于恤孤院路3号,这里原来有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房子,坐西向东,门临大街,建筑呈正方形。1923年6月12日至20日,*****第三次全国****在此举行,这是迄今*****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三大”会址之所以选择恤孤院路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砖木结构瓦屋,是因为这里地处郊区,偏僻幽静,人烟稀少,有利于保密工作。1979年,**“三大”会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日正式**开放。

逵园

逵园位于恤孤院路9号,建于1922年,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历经80多年,这栋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首层、二层的仿希腊式柱,重新进行了粉刷。楼房上方建有突出的拱门楼,门楼上塑有“1922”字样。**“三大”会址曾被日军炸毁,由于与逵园相距较近,成了代表准确识别**“三大”会场方位的一个坐标。现在逵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园

春园位于新河浦路22号-26号,这是恤孤院路的*南端。从逵园向南继续行走,到了尽头便是春园。春园是**“三大”部分代表居住的地方。这是一式3幢并列的三层洋房,上世纪初由美国华侨所建。1923年6月,**“三大”召开前夕,**中央机关迁到广州,**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的党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就住在春园24号。在这里,还曾召开过**“三大”预备会议和**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春园如今基本保存完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开放的博物馆,房子里的物件都是按照**“三大”时的状态摆置。

采写:南都记者叶斯茗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