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关键词:敢为天下先

2014-08-09来源 : 互联网

由南向北眺望五桂山,绿肺之美让人对中山充满向往之情。资料图(南都记者刘可摄)

中山

十一周年特刊

**档案

综述篇

板芙公社里溪村在全省**实行包产到户,**召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现场会;中山建成全国**家中外合作宾馆……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先”的中山人**了许多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与**。正是因为在改革道路上奋勇前行,才使得中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今天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近几年来,中山努力破解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历史课题,创建成为全国地级市中**个国家生态市,成为全省**连续三次荣获“长安杯”的城市;主打“全民”牌,相继开展了全民修身等**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行动。

抚今追昔,在中山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改革创新始终是中山文化的“魂”。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奏响了中国改革的“最强音”。正如市委书记薛晓峰所说的,“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我们决不能等待观望,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闻风而动,乘势而上,赢得主动。”

年初,中山出台了《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和《2014年全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点》。薛晓峰表示,中山要力争走在全省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时代前列,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创新优势。

关键词:农村改革

1975年,林德成接任里溪大队(当时的叫法)党支部书记,由于村民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林德成跑去小榄永宁借粮食,一借就借了两年。与村民饿肚子相伴随的,是村民吃惯了大锅饭,人心涣散,出勤不出力。

林德成担忧出现1960年前后全国所出现的饿死人现象,就向村里的主要村委赖门久、赖效良、林国明、林国维、林子艺等人提议:“解放初土地分到户,家家都富足,我们也干脆单干吧,这样下去没法活了。”斗大的字不认一箩筐的几个农民干部开始思考。最后决定,实行包工到户:分除草、插秧、施肥等工种包给各户完成。

林德成等人日夜到田头跟村民商量,最后赞成和不赞成的各占一半。里溪大队在6个生产队选中了3个进行试点。没想到,队员们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过去十几个人几天才能插一亩,每年春耕都要插到立夏,现在一人一天能完成一亩。”村民不仅提前完成任务,亩产量也提高了。看到好处的村民,也开始跟着搞了。

这些都是发生在1976年底1977年初的事情。直到一年后的冬天,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而1978年的中山里溪大队解决了温饱问题,林德成却一直在担心有一天被拉去批斗。

根据里溪经验,广东省**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现场会在中山召开,林德成记得,几百辆车一下子把小小的里溪“填”满了。

到1983年,全县农村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在推行承包责任制的同时,种养专业户也开始出现。1980年,《人民日报》登载了全国**个农民致富的万元户,他叫黄新文。

1986年,中山开始引导专业户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为使局限在土地上的农民安心洗脚上田,2002年,中山全面启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时间为界限固化股权,把集体土地和收益永久地配置给农民。同时土地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连片公开向社会招投标发包,促进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今年已经64岁的梁朝胜曾经三次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他承包的种粮面积最高峰时超过400亩。同时,土地的集约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短短十年,三沙村的花木从最初分散种植到如今8000余亩的规模,乃至促横栏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绿化苗木产销基地。

然而,在南朗镇崖口,至今依然有一部分村民实行集体劳动、记取工分、按劳分配的“人民公社制”。进入21世纪,周边村庄通过卖地一夜暴富的神话在不断发酵着,周围的暴富也开始动摇着这个坚守乌托邦体制的村落。“年轻的都不想从事农业,如果村内有厂企的话,儿子也不用去那么远打工了。”崖口村民结容渴望着有人投资建设的梦想只是想着儿女不要离开自己太远。

关键词:县改市

结容的这一梦想,中山早在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得到发酵。

1978年12月19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后的一天,《澳门日报》发表了中山县翠亨村开辟旅游区的报道,霍英东从这篇报道里嗅到了“春天”的气息,立刻前来中山县考察。随后他成为**批返回内地兴建宾馆的投资者,首站便选择在中山。

1980年12月28日,中山温泉宾馆在三乡建成开幕。中山温泉宾馆成为了全国**家中外合作的宾馆。时任中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任中山温泉宾馆**任总经理的李晃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吃大锅饭体制还很盛行的时候,这里**实行了承包制;在一盒火柴涨价一分钱被视为严重违反政策的时期,这里卖起了“高价面包”。

“当时这个宾馆不简单。”在谢长贵看来,温泉宾馆的建成,对中山人的思想影响巨大。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人担忧宾馆的客人把乳鸽等当地物品吃光了,因此对宾馆有抵触情绪。结果,不仅没有把鸽子吃光,反而养鸽子的人越来越多,很自然地把市场经济培育出来了。“当时很多人是用过去计划经济的惯性眼光来看待这问题。”谢长贵说。

有数据统计,石岐乳鸽从1979年生产2万只,发展到1997年生产20多万只,甚至以后的几百万只,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中山温泉宾馆扮演着对外开放桥头堡的角色。原本驻足观望的大批侨眷及海外同胞纷纷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从事侨务工作的陈迪秋回忆,“那段时间,大家都希望回家做一点事情,每启动一个项目,华侨就捐资,很热烈。”她用“一生很少能够经历那种场面”来形容当时的激动心情,捐资办学、办医院等等。陈迪秋记得,1982年,旅港乡亲杨志云捐资1000万港元兴建的人民医院住院部“杨颖滨大楼”落成,彻底改变了医疗设施落后的局面。

同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6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2亿元,占农村工农业总产值50.62%,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翌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中山从此结束8个多世纪的农业县历史,跨进城市的行列。“农业重镇”,那是一代中山人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记忆,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山以农业为主,大头菜、萝卜等都是中山享誉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工业的最早出现也是围绕着农业生产来布局的。改革开放后,中山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步入新阶段。

关键词:社会治理

中山在**经济奇迹的同时,还保留着好山好水好风光。1997年,中山拿下“联合国人居奖”。正是“觉得中山城市环境不错”,广西的谢红芬选择“投奔”嫁到中山的姐姐,在三乡的一间五金厂找到一份跟单的工作。

2002年,谢红芬和唐钊华举行了婚礼。儿子的出生让夫妻俩开始关注户口的问题。转眼到了儿子上学的年龄。由于户口仍然在老家,无奈之下,谢红芬把儿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一所民办小学上学,每个月要缴纳一千多元学费。“如果户口问题解决不了,我们一家人以后还是会离开中山。”

2009年底,中山在全国**探索积分制入户。2010年7月,积分入户公布排名,谢红芬122分,成功取得入户资格,并成为中山市**个通过积分入户将户口成功转入中山的流动人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谢红芬这样来到中山打拼的异地务工人员成千上万。然而,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形成了严格的户籍壁垒。他们为这个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却不能平等地享受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而积分入户,被视为户籍改革破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案,为外来务工者提供了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入户通道。自2010年以来,中山市通过积分制办法共给予10765名(不含2014年数据)流动人员入户资格,此外,有近2万随迁和投靠的人通过积分制入户中山。

目前,人口的流动已经从以前的涓涓细流,发展到现在的滚滚洪流。中山市常住人口312万,外来人口占53%,超过70%的行政村外来人口多于本地村民,人口倒挂现象明显。如何创新农村社区管理,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生活,一直是中山各级政府思考的问题。早在2008年,中山市就致力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摸索出“2+8+N”的“中山模式”,让本地“农村人”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让打工“外乡人”感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归属感和体面尊严。

目前,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成为全省差距最小的城市。未来中山将要形成以中等收入者为主的橄榄型社会。开展了3年多全民修身活动后,薛晓峰认为,中山社会道德舆论环境变得更好了,做好人、做善事蔚然成风。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中山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围绕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需求,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劳动、身份、生活、心理”四大进城工程。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薛晓峰在上述四大进城工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的进城,从而形成“五大进城”,优质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对外开放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声音仍很大。在1983年~1994年间担任中山市委书记的谢明仁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群众对经济发展充满了热情,但又总是担心政策会变。

就在这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临中山视察,对改革开放发出了“不走回头路”的最强音。当时,谢明仁在中山温泉宾馆见证了这历史时刻的重要一幕。“1984年1月28日,小平同志登上了罗三妹山,登顶远眺若有所思。下山时,鉴于山路难行,工作人员建议从原路返回,小平同志当时只说了一句:‘我从来不走回头路!’”谢明仁回忆说。这句话由邓小平说出,可谓一语双关,对国内那些顽固阻挠改革的人不啻是一次“棒喝”,而对担心改革开放政策有变的海外人士来说,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

后来,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个体私营企业表彰大会,旗帜鲜明地肯定个私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排除干扰,使这种经济成分继续发展壮大。

而罗三妹山所在的三乡镇很快回应了这一最强音,提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对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措施。而早在1979年,旅港澳厂商就回三乡开办三乡毛织厂、手套厂和电子厂,开启了三乡大力发展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的新篇章。

邓小平从广东回到北京后,肯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建议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中山港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口岸。而就在一个月前,拱北海关中山分关在中山港成立。同年8月中山边防检查站也在中山港成立。

1985年,中山港的通航,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依托中山港,中山发展成为“外贸大市”。

当时还是小年轻的导游吕承章记得:“当时我们家里只有肥皂,亲戚从外地带回来了香皂、洗发水;当时,我们穿的都是布鞋,亲戚带来了波鞋、皮鞋。”“亲戚带来了一套2000多元双排扣的西装,父亲一直不敢穿,直到今天仍压在箱底。”

谢长贵称,此时不仅有港澳乡亲回来投资,西方国家的投资也渐趋增多,中山的招商引资日新月异。

数据显示,1984—1986年,随着项目审批权限由省逐步下放到市、县,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引进外资发展加快,平均每年审批24个项目,吸收外资领域向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拓展。比起此前的平均每年4个增加了数倍。

关键词:国企改革

在中山港建成之前,中山大批的出口物资要取道珠海九洲港,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中山港的建成使“投资环境”和以往大不相同。随着中山由农业县发展为工业市,工业品的出口势头高速发展。中山家用电器厂生产的“千叶牌”电风扇,在港、澳市场初露头角,中山“威力牌”双缸半自动洗衣机也开始出口创汇。

然而数年前,从木器厂分出的中山家用电器厂,年产量9000台。但是到了1988年扩建为总厂,年产量增至41.5万台,并出口创汇510万美元。而威力洗衣机厂,1980年时还是石岐农机修配厂,只是此后转产单缸洗衣机。1984年引进先进设备,翌年投产,年产威力牌双缸洗衣机19万台,当年收回了技改项目全部投资款1700万元。从该年起,在产量、产值和实现利税,连续5年居全国同行业的首位。曾几何时,“威力、威力,够威够力”的广告语,响遍全国,家喻户晓。

正是以威力洗衣机为代表的市属企业在八十年代成了中山经济的顶梁柱。威力、晨星、爱多、小霸王、乐百氏等市属公有企业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由十余家市属企业集团组成的“中山舰队”,制造出了广东乃至全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传奇和神话。从而,中山跻身广东“四小虎”。

究竟**舰队有多“威力”?以1989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市属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已增至650个,其中40个填补国内空白和省内空白,有106个产品获得国优、部优、省优称号。

“**舰队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山人敢为**先,想办法解决资金链和引进技术问题。另外,中山与港澳联系紧密,也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谢长贵如此分析。

那几年,多位国家领导人在视察中山时,也参观了威力洗衣机厂。

在1988年,中山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批36个**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山由县级市升格为“只辖镇的地级市”。

然而,在谢长贵认为给中山上个世纪80年代写下浓重一笔的**舰队,迅速扬帆,又很快搁浅了。谢长贵认为,它的沉没,不仅有其本身原因,更展现出那个时代经济体系的诸多弊端:比如资本结构单一、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下降等等。

“小霸王”没有了霸气,从小霸王分离出去的“步步高”却步步登高;人们对乐百氏的记忆定格在2001年11月30日下午,以创始人何伯权为首的“四龙一凤”(何伯权、杨杰强、李宝磊、彭艳芬、王广)五人上台,手拉手共唱一曲《朋友》,共忆12年商海情仇,然后黯然离去。今日,位于孙文东路大柏山附近的威力洗衣机厂厂区已经被金鹰广场所取代,但厂区对面的威力邨却时刻提醒路人这里曾经的辉煌。

关键词:体制改革

正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中山经历的那一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使得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要随之转变。中山政府的角色由“运动员”向“服务员”转变,着力提高行政效率,由此起步。

1999年,中山市成立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在市发改局设立审改办。李先生也成为了审改办的成员之一。**轮改革随之开始,改革重点是减少审批事项数量,共减少365项,保留769项。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山启动了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84个不符合WTO规则的文件被废止,等等。

然而,通过三轮的改革,仍存在特别是“明改暗不改”、“明取消暗保留”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是全国各地的普遍呼声,各个地方都在探索怎样推动这项改革。”李先生回忆,除了审批事项的缩减,另一方面是对审批方式的改革。当时有些地方就开始探索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厅。

2000年初,互联网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处在沿海地区的中山,能不能利用互联网来开展一网式的审批平台,来取代当时有形的审批大厅呢?“当时我们就往这方向去想。”李先生回忆。2002年,中山开始研究建立跨部门的“一网式”审批服务平台,2004年,覆盖全市的行政服务在线统一平台建成,并于当年3月开始运行,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网上审批。随着该项工程的完成,中山成为了全国**个全部审批项目上网的地级市。2007年5月28日,中山市行政服务在线日办件量首次突破1000宗。

除此外,中山也在不断进行机构改革。2009年,中山市政府机构从34个减少至32个。今年元旦期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正式挂牌,构建起了精干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架构。这一年初,中山市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国综合营商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关键词:专业镇经济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山国有集体企业**舰队的沉没,对中山经济发展造成了伤害,诸多名牌昙花一现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政府义无反顾地退出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体地位,把“**舰队”推向市场。公有资本成功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创业欲望和社会整体的**力。经过改革,全市批准转制企业800余家,占全市公企的97%。2002年起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无亏损。

1982年,古镇镇海洲村村民袁达光、袁玉满到香港探亲,用仅有的37元钱买下一盏低档小壁灯,并成功加以仿制,其自制的2000余盏壁灯随后销售一空。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大批效仿者。华艺、胜球、东方、太平洋……难以计数的灯饰品牌迅速崛起,并逐步形成产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古镇从此被冠以“灯都”美名。

30余年间,古镇式的民营经济创业传奇一再被复制。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大涌红木、港口游乐设施、黄圃腊味……无不是从草根式的个体创业,壮大为民间群体创业,最终凝聚为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

由民营经济催生的产业集群,如今已成为中山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为止,中山市已涌现了15个省级专业镇。

专业镇无疑是中山发展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专业镇由大大小小的专业经济组成,尽管有规模不大,需要统筹等方面不足,但从社会和谐角度而言,它又有着藏富于民的味道,对中山的城镇化发展也有推动作用。”谢长贵说。

不过,如今中山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冯煜荣此前发表过关于专业镇的文章:专业镇受传统模式影响和束缚的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土地、能耗、劳动力成本、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日益趋紧,长期以来片面以镇为单位的发展模式已发挥到极致,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为破除产业格局中“满天繁星,不见月亮”的尴尬现状,近年来,中山做出了许多探索。如“三个一百”、加快企业上市、产业扶持资金整合使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政策等。在实施“三个一百”基础上,去年中山开始实施“新三百”政策,试图实现群星灿烂的“银河系”。

标签: 中山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