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无所依的心理之困

2014-08-13来源 : 互联网

●7月8日,王双燕在家打扫卫生。父母前几年花费20多万元建起一栋5层高的房子,因为没*装修,一家人住在家徒四壁的毛胚房里。●看电视成了孩子们暑假里*主要的休闲节目。7月8日,王双燕的弟弟和奶奶一起看电视,妹妹王冰冰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煎茶镇,不少打工者**回老家盖房,房盖好了却没*装修,但不少房屋已经开始住人。为了方便留守儿童与远在外地的父母交流,黄岛希望小学专门设立了视频聊天室。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

南都调查

样本调查

贵州,煎茶镇,几个孩子挤在床上看电视,奶奶在一旁守着,爷爷则在地里干着农活。千里之外的深圳,孩子的父母正努力工作,并忍受着思念之苦。劳动人口外流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在这个山区小镇显得尤为典型。

放眼至贵州全省,留守儿童群体数字已达**之众。相对于其他常见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更让当地教育官员忧心。缺乏父母陪伴的童年,也许会带来一生的阴影。

*怕开家长会

上午9点半,电视里正放《封神榜》,王双燕姐弟仨与另外两个小伙伴共5个孩子挤在床上目不转睛看电视。下午5点,电视里放《小鱼儿与花无缺》,小伙伴回家了,双燕的弟弟志智趴在床上看,妹妹冰冰则在旁边凳子上看。爷爷在地里干农活,80岁的奶奶在家守着看电视的孩子们。一整天,几个孩子没怎么离开过电视,或躺或坐地变换着姿势。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许多孩子的暑假都是这么度过的。

德江是铜仁市辖县,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交会处。煎茶镇算是德江县20个乡镇中*发达的一个。因当地没什么经济作物,工厂也极少,许多劳动力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王双燕的父母已在深圳工作12年,每年回家一两次,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

双燕的爷爷今年77岁。老人此前曾在深圳坪山打工8年,给人看果园。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在家种地,老二和老三都在广东打工,他们“包干”赡养两个老人。王双燕的爸爸即是老三,负责赡养母亲。“三个孩子读书,他每月寄回千把元,四个人生活,每人才200多元。”王爷爷说,还好平时吃的大米是自己种的,基本不用*。

王双燕的家是一栋5层高的楼,外观看着气派,进去却家徒四壁,连墙也没粉刷,到处**着青砖。空荡荡的楼房里,只有负一楼和一楼装有玻璃窗作为厨房兼老人孩子的卧室,其余楼层都只有墙壁。

13岁的王双燕是个秀气的小女孩,在煎茶中学读初一,成绩中等。2岁时,双燕跟爸妈在深圳呆了一年,住在梧桐山脚下的农民房里。3岁回来后就再也没有来过深圳。父母一般过年才回老家一次,每次呆上个把月。

“想爸爸妈妈时,就打电话给他们。”双燕说,以前一个星期打一次,现在差不多天天都打,姐弟仨每人聊一会,每次电话至少聊上半小时。“和妈妈聊天多一些。”双燕说,大概就是聊聊成绩怎么样,班上排第几名这些。

对王双燕来说,*难过的时候是学校开家长会。“那些父母在家的学生感觉好像很骄傲的样子,而那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就觉得特别生气。”王双燕说,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爷爷奶奶去,她很羡慕那些父母在家的学生。

平时上学,姐弟三个都在学校吃饭,只有周末回家跟爷爷奶奶一起吃。姐弟仨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所幸家离学校并不远。双燕是个勤快的孩子,尽管才13岁,但家里的活基本都会做。在家时,她会洗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衣服,还会帮奶奶做饭。冰冰今年11岁,志智9岁,分别读小学四年级和三年级。“我有时会检查弟弟妹妹的作业,但他们都会藏起来不让我看。”双燕说,作为姐姐,她好像还没树立什么**。

沉默的“小家长”

与有爷爷奶奶陪伴的王双燕相比,同在煎茶中学读初一的王娇娇则更为孤*。从10岁开始,娇娇的父母就在深圳打工,留下她带着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在老家生活,至今已有5年。外婆、奶奶也曾带了他们1年多,但后来外婆回家带自己孙子了,奶奶则到惠州帮叔叔带孩子。自此,王娇娇便成为“家长”,带着妹妹王莎莎、**娜和弟弟王林康生活,那时他们分别是8岁、7岁和5岁。如果说还有大人带的话,就是住在附近的小姨受娇娇妈妈之托,用父母每月寄来的三五百元偶尔来给他们添件衣服、给点零花*。

“没办法,能自己求生活就自己求了,平时也管不了那么多。”*近刚从浙江打工回来的父亲王德高说,他一般一年回家一次,妻子陈友维在深圳宝龙工业区打工,平时也是一年回家一次。这几年因为晕车、身体不好,已经两三年没回来了。

娇娇扎着辫子,腼腆,不懂如何自我表达,聊天时多低头脸红默不做声,只是对弟弟妹妹的捣乱偶尔嗔怪一声。虽然她“当家”很辛苦,但面对“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好,还是留在家里好”的问题,她还是低声回答“出去打工好”,因为“可以挣*供我们读书”。

几个孩子平时都在学校吃饭,周末才在家吃。娇娇买菜,炒菜,13岁的妹妹王莎莎做饭。娇娇说,弟弟妹妹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她也会行使“家长”的权力揍他们。因为平时没有人辅导学习,他们学习都不算好。

王娇娇的家在煎茶镇上一个胡同里,三层楼,破旧的灰黑色大门。正对大门是客厅兼厨房,除了一台电视几张凳子外,没有什么家具。后面里间是孩子们的卧室,后墙外堆满了方便面袋、塑料盒等各种生活垃圾。除一楼有点家私外,楼上都是空墙壁,甚至连门窗也没有。王德高说,楼建好3年多了,至今还欠3万元。

王德高从1997年起就在深圳坪山帮人看果场,每月工资不到千元。去年8月,他听同乡说浙江打工挣*多,便跑去打零工,但也没挣到什么*,便回家了。尽管如此,王德高说,留在煎茶更没出路。“没技术,做建筑出苦力,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才挣几十元。”王德高说,现在家里的4亩地早已没人种,准备过段时间再回深圳。

校方的担忧

像王双燕、王娇娇这样的留守儿童,煎茶中学有千余人,约占全校学生的40%。如果算上父母一方在家的,这一数据则至少翻倍。父母外出,留守在家里的孩子更多把学校当成家,而学校承担了远超职责范围的事务。煎茶中学校长杨飞曾专门撰文《煎茶中学管理中的困惑》,将“留守儿童的管理”列为一大问题。

“老人往往只管孩子的生活和吃饭,也不管学习及学校安排的任务。”杨飞说,在外打工的家长只是拿*给孩子,高中部多数学生手里都有一张银行卡,父母每月给他们汇*。

杨飞说,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自感没有尽到陪伴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试图从经济上予以补偿,“父母或许不知道,这些只能保证他们吃穿用度,而他们的心理需求父母根本不了解”。或许正是抓住了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有些学生成绩不怎么样,就知道在街上吃喝玩乐瞎晃悠。甚至还有些不诚实的学生找各种理由向远在外地的家长要*,然后去买电脑或手机。还有些学生买了摩托车,因为没有牌照和证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杨飞认为,许多留守儿童其实物质上并不缺乏,他们*缺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怀,“尤其开家长会时,别的孩子父母都到场,而自己的父母没到,他们心里难受”。所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孤僻、内向、敏感等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的学生,学校也在想办法。以前设置了亲情电话,每个办公室都可以让孩子们免费打电话;组织关爱活动,让孩子们减轻心理上负担。该校教育处主任张羽江说,如果发现某个孩子很有可塑性,老师就会打电话给其在外打工的父母,要他们至少回来一个对孩子加以监管,“但这也只能是学校的建议,无法强制他们回来”。

去年底,共青团德江县委在煎茶镇黄岛希望小学建起全县首个留守儿童自立自强中心。“中心旨在鼓励留守儿童们内心*立。”团县委书记杨芬说,黄岛希望小学376名寄宿生中283人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普遍不喜欢与人交流,缺乏自信心。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摆脱自我封闭的性格,学校派老师担任心理咨询志愿者,每周四下午开展心理交流。此外还设置娱乐室,开办音乐、美术兴趣班,在宿舍楼下设免费亲情电话等。

根据德江县教育部门统计,9年义务教育阶段,全县所有在校生81496人,其中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7834人。德江县去年的数据显示,抢劫罪中有4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多少被认为与缺失家庭温暖和关爱的留守儿童导致的少年犯罪率上升有关。

深圳的打工者

一边对孩子性格与学习充满担忧,一边却迫于生计在外打拼。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与子女分居两地是无奈的选择。

7月4日下午,在深圳梧桐山一家名为金樟玩具厂的厂门外,王双燕的妈妈崔德先随着下班的人流走出来。她2002年就来到这个工厂打工,工作是缝玩具娃娃。“一般3000多元一个月。”崔德先说,老公王美良在香蜜湖一汽大众修车,工资与自己差不多。

“没办法,家里穷,在家干活又没地,除了种烤烟没什么经济作物。”崔德先说,老家建房子花了20多万元,至今还欠亲朋好友七八万元。崔德先夫妇与姐姐姐夫共同租住在梧桐山虎竹吓村的一套两室一厅农民房。为了不影响工作,夫妇俩一年才回去一两次。“想念孩子时就打打电话,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打。”崔德先说,现在电话费比以前便宜,所以打电话的时间也多了。这两年,他们也会安排孩子来深圳过暑假。

“孩子在家听话,但没有大人管,也没人指教。”崔德先说,等把家里的账还完,他们打算留一个人在家带小孩,一个人继续在深圳打工挣*。

王娇娇的妈妈陈友维是兄弟工业(深圳)公司一名普工。7月11日中午,陈友维下班后匆匆出来吃个饭,下午1点半又要上班。

“家里穷得要死,养不活人,必须要出来。”陈友维说,生四个孩子其实并非她本来意愿,“前面生了三个女儿,但老公家里一定要个儿子,所以又生了个小儿子,使本来就拮据的家境更糟了”。几个女儿接连生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债。

陈友维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资3300多元。“发多少就寄回家多少,寄给老公,我吃、住都在厂里。”陈友维说,管它辛苦不辛苦,就在这里拼命地干。“我在这里上班,上着上着还是哭,心里很难过,想起小孩在家,没有妈妈是不行的。”陈友维意识到,女儿慢慢变大了,一定要有一个人在家,“现在人又那么乱,怕女儿会有什么事”。

[困境]

缺少心理咨询师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一直受到教育界关注。贵州省教育厅回复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总体上看,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心理健康失衡、失范行为高发等。如何从心理上给留守儿童以关爱和疏解,事关他们的未来。

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成为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2013年以来,贵州省要求留守儿童超过50人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不足50人的学校要设立亲情视频室或语音聊天室,为留守儿童搭建与亲人沟通的平台。2013年,贵州省800个留守儿童之家已建成。2014年,全省拟新建818个留守儿童之家。

“要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雷忠勇认为,目前*大的问题还是缺少心理咨询师。“虽然建了留守儿童之家,但每个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比较困难。”雷忠勇说,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由班主任或政治老师兼任,但心理咨询是个专业问题,不是科任老师能够担任的。

“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雷忠勇也希望全国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儿童心理咨询专业老师来贵州,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对老师、孩子开展一些心理方面的讲座与辅导。

贵州省妇联儿童部部长姜禾认为,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据姜禾介绍,省妇联儿童部准备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从家庭教育角度对孩子进行指导。另外,姜禾提醒,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不能太标签化,“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太标签化,又会让留守儿童感觉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不利于他们融入群体中”。

[预防]

关键是防止辍学

根据2014年3月《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4年贵州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有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94.3万人(其中小学58.8万人,初中35.5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人数(567万人)的16.7%。这一数据比2013年同期减少21.7万。

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雷忠勇介绍,从2007年至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数据急剧增加,2011年达到118万人,2012年有116万人,而近两年逐年减少。对此,雷忠勇分析,这两年外面工作不好找,许多打工父母返乡。另外,贵州省三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作带动了农村就业,许多在外务工者返回了家乡,于是留守儿童数量随之减少。

在雷忠勇看来,辍学是留守儿童易产生重大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如何防止留守儿童辍学是教育部门考虑较多的。为实时掌握学生动向,学校以学籍管理系统及时监管。“比如一个孩子两天不明原因没到校,孩子名字会以红色警示,那么班主任就会去他家做工作。如果是出去打工,就上报镇政府,动员孩子回来读书。”雷忠勇说,过年过节老师们很辛苦,有些都在车站“围追堵截”,如果发现是在校生就不允许出去。通过这些措施,2012年底辍学率开始下降。

“父母不管,爷爷奶奶管不过来,只有教育部门管。”雷忠勇说,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教育部门又一项针对留守儿童的措施。2012年,贵州启动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到2015年小学寄宿率达30%,初中达70%,“对留守儿童优先考虑住宿”。另外,对留守儿童实行代理家长制,由科任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吃饭、睡觉、生活、学习等都管起来。

总策划:陈文定

统筹:普德法亚牛赵璐

执行统筹:南都记者郭启明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王烨

专题摄影:南都记者霍健斌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