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所学校,还有多少留下来?

2014-08-15来源 : 互联网

我口地侨乡

上两期刊发了华侨捐资建设医疗机构,本期主要梳理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海外华侨回乡捐资助学的历史和故事。这一时期,台山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家族集体募捐,将以前的私塾或祠堂改为学校,或是*自捐款将讲学祠堂转办为新式学校。这一时期,台山华侨和港澳同胞共捐资为台山兴办了82所小学、9所中学,成就了台山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8月8日南方都市报台山读本)

不论地理距离有多远,故土难离,家永远是游子的根,血浓于水是牢固的情感纽带。台山是**的侨乡,事业有所成就的乡贤纷纷回乡捐建医疗机构和捐资助学,造福乡里,特别是注重教育的高赡远瞩,传播着知识和文明功德无量。只是回*他们的历史和故事,有多少人铭记在心,又有多少学校等建筑仍安好?

曾几何时,台山有不少华侨老屋破败不堪,甚至经常遭贼“惦记”偷走古家具。华侨们曾经的回馈,更是一部台山*特的文化史,却可能湮没到沧海桑田里被“非常遗忘”,非常令人痛心。显然,老一辈华侨留下的诊所、私塾、学校等场所,是魅力故乡的灵魂所在,*先要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针对不少古建筑由于产权归属不清、风雨侵蚀、无人居住等原因已经“生病”,进行得力的修缮迫在眉睫。当然,不妨探索由**出面与房主签订代管协议,然后交由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可以改造成家庭旅馆等方式,使其得以重生。

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台山华侨和港澳同胞共捐资为台山兴办了82所小学、9所中学,有必要反问一句,这些学校得以保存了吗?将文化敬畏感、古朴生态敬畏感摆在*高位置,培育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遍布台山的学校就是*好的乡土教育基地。而当年青一代的华侨回乡走走看看,祖辈的精神和图腾依然鲜活,势必更加关注、支持家乡的发展和建设。乡贤们的资金、技术、观念和爱心,都是台山一笔笔宝贵的**。

(袁斗成)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