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大屋的时间河幸得有心人留驻过

2014-08-18来源 : 互联网

8月28日,位于长寿路和吉新街1号的陆云飞故居,大厅保持着**时期的建筑风格。南都记者林宏贤实习生孙俊杰摄

风尘过往,多数西关大屋在岁月里凋零。荣华后的落寞,更显忧伤。但在羊城,并非没有人将心血倾注于它。

八旬老人用毕生所得绘制西关大屋图;30岁的年轻人对祖居进行**修葺;商人全心维护名伶大屋的气概。他们都是延续西关大屋生命的践行者。

手绘西关大屋图的老人

梁健邦已87岁了,十几岁时,他跟着做建筑的父亲从泥瓦匠做起,与建筑结下一辈子的缘分。在荔湾区房管局就职时,他曾做过各种各样的测绘。退休后,他绘制了51页的西关大屋结构图,单是各种满洲窗就绘了2页。在这本编辑成册、没有任何出版社名号的结构图扉页,他工整地写下“谨以此书献给父亲和当年的同事们”。

因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不佳,他的谈吐已有些障碍。刚病愈,他把自己关于西关大屋的论文集一一找出,当年舍不得丢弃的图版,他都保存在家。他反复念叨“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搞建筑。我那么多书,都废了”。

在一旁翻看手绘图的*子称,自己是**次看父亲画的图,“以前知道他搞建筑,没太在意,没什么兴趣。”

延续老屋生命的孙辈

从人民中路375号一侧拐入先锋横巷,拱形露台绿色外墙的5号房,在一排老房子中迅速抓住了路人的眼。满洲窗镶嵌着门牌,“先锋横5号”高悬门上。黑色大铁门取代了老三件。这是变形后的西关大屋。

2012年时,骑楼模型**Sam花了十余个月,将贴上“危房”标签的祖屋进行了改造。

1920年,Sam的爷爷从顺德迁至广州,购置了先锋横5号作为落脚点。随后,父亲与7个兄弟姐妹出生、长大、相继成家于此,“*高峰时,这里住过20多个人。”人多屋挤,后辈们渐次搬离旧屋,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大屋,逐年老去。

“奶奶去世后,房子丢空了一段时间,期间出租过给人做仓库和居住。”租住的工地工人将杂乱的电线堆在屋中。亚运整*工程后,祖屋逢雨必浸。

从事建筑设计的Sam,见一砖一瓦都有着童年印记的祖屋,陷入漏水、虫蛀、裂缝的破败,他决心将祖屋收回以翻新。家族会议时,这个30出头,跟朋友们制作了9个系列、100多间骑楼模型的年轻人得到了支持。

老房子看似结构简单,当为房子加固地基时,那些深埋地下年岁久远的复杂地基,却又着实让他吃惊。“就像北京路中间那些玻璃展示柜里的情景一样,不同年份的地基在地表下交错。”Sam说。

这间面积逾百平米的祖屋共设四层,除了外立面,内部空间基本都改变了。旧时楼梯为“之”字形,一楼为大厅二楼为夹层,三楼设置了屋里**的主人间,四楼则为普通层。翻新后,Sam将楼梯安排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回”字形的楼梯设置,让人从一楼拾阶而上,便能沿着楼梯游览所有楼层。屋内的天井被改造成厕所,让这座**历史的祖屋**次有了洗手间。

这项耗费30万元的工程,倾入了Sam无限的情感。曾经的大红地砖,用来晒绿豆的簸箕,年过半百的老柜子,墙壁上的衣帽钩……这些细枝末节的老物品都被一一保留。

十个月后,Sam的父亲看见这间焕然一新的祖屋非常振奋。他知道自己儿子做建筑,却从未料到**次见到儿子的作品是在自家的祖屋。

左邻右舍的邻居看见Sam修葺一新的祖屋,无不艳羡,感叹———是时候翻新一下自己的祖屋了。戴着眼镜、谈吐腼腆的Sam说,“我觉得通过我的案例活化了这条小巷,让更多人愿意搬回来住。”

爱惜名伶大屋的商人

不单单建筑设计背景的Sam有重振老屋的经验,商人梁先生也尽*大可能保留了**时期的一间大屋。

上世纪70年代末,居住在十六甫一带的梁先生希望觅得一处新住所,从宝华路搜寻到了长寿西,“要找到合适的不容易,青砖古老大屋实在太大或者过于老旧。”机缘巧合下,他*终买了位于荔湾区长寿路和吉新街内———名伶陆云飞的居所。梁太太仍记得**次见此屋的情形,“洗手间里都是水磨石,感觉好豪华。”

如今,这间老屋依旧保存着矮脚门、木趟栊,实心的坤甸大门。和砖木结构的房屋不同,这座房子裹着红砖外衣,窗花等细节处透露出了几分西洋的味道。外表老旧却无破败之迹,保存完整的内部空间,能瞧见不少旧时的装潢。

一楼大厅里的红色巨型花罩将空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客厅内添置了木屏风和老瓷器做装饰,梁先生摸了摸餐厅里的酸枝椅,“这是原主人陆云飞留下的办公椅和餐桌。”几幅画装饰着墙面,一只十来岁的波斯猫在花瓶边睡觉,铜色的吊扇吱吱嘎嘎,神坛注视下的老屋浸着古朴。

“文革”时,老屋曾有剧团成员居住,一楼的房间被隔成了宿舍,而客厅则成了陆云飞的排练场所,“剧团成员长时间在此处排练,地砖被磨损得凹凸不平,我只好重新铺设。”梁先生花了几个月,将原本破败不堪的房子修葺。

从客厅侧门,沿着被磨光的木质楼梯扶手拾阶而上,楼梯的转角处是旧时的拼花瓷砖,二楼天井过道处同样铺设着拼花瓷砖,连接了房子的前后两侧,其中房子前侧临街的房间,由原本的两个小隔间变成了一间大房,而后侧的房间则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作杂物室。

传统的砖木结构的西关大屋,*常见的问题是缺厕所,然而这个居所在未翻新之前,共有8个洗手间。梁先生笑言洗手间实在太多,后来改掉了其中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因地铁建设的需要,这间老屋和吉新街一带的房子曾一度被划入拆迁红线范围,逃过拆迁,房子在10年前引来了文保单位的注意。

梁先生回忆,十年前,曾有街道工作人员带着文保工作者上门征询意见,希望将房子列为文保单位,然而未被梁先生接受,“房子一旦列入文保单位,后期保养麻烦,例如要求翻新修整时要尽可能地修旧如旧,时代在改变,不是每样材料都能找到和旧时一模一样的。”

梁先生表示,由于没有强烈的想要挂牌被保护,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前来咨询,“并不是不想挂牌,至少在开发商征地建高楼时,这个牌子能够保住房子。”

他山之石

香港:公营机构协助政府执行文物保育

2001年,根据《市区重建局条例》,香港市区重建局(以下简称香港市建局)正式成立,取代了之前的土地发展公司,以重建发展、楼宇修复、文物保育以及旧区活化为主要工作。作为一个法定的公营机构,香港市建局拥有超过400名职工。其中*高权力架构为董事会主席和20多位董事会成员。虽然他们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但属公共服务性质,并不领取工资。这些成员中,有政府官员,有**、学者,本职工作都和市区更新有关。

香港特区政府在成立该局后,向局方分五期注资100亿港币,作为其营运资本。香港市建局每年都需做全年工作计划,并呈交财政司司长审批,利用这笔资金展开项目工作。每年六月还需要向香港立法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为何不用政府部门做市区重建?香港市建局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因为政府去做这种事情,有很多限制。比如所有的支出,都要立法会批准,每件事情都会政*化。‘公营机构’的性质给了我们工作很大的弹性。不过,正是由于这个性质,赚钱了,人家会骂我们鱼肉人民;赔钱了,人家又骂我们浪费公帑。”

据初步统计,从2001-2008年约8年时间市建局共推进如皇后街、湾仔道等约41个改造项目,涉及用地面积约20公顷,全部完成后总建筑面积约达130万平方米。其中,作为市建局的首个纯保育活化项目,湾仔茂罗街/巴路士街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于去年7月18日开幕。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