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小病在社区”社区门诊准备好了吗

2014-08-18来源 : 互联网

委员去哪儿之综述

从今年8月1日起,东莞医保政策做了调整,从社区门诊转诊到大医院看病,报销比例将逐级下调,分别减少10%-15%。东莞社区门诊发展已有近6年,其目前的服务能力是否能够承载社保新政?今年**,东莞市政协委员、社保局副局长张亚林提交的提案中表示,东莞社区门诊仍存在投入不足、医务人员匮乏、人才流失大以及部分转诊率**不下等问题。

政策背景

失衡:25%的参保人占据45%的统筹基金

东莞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区*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制度,即要实现医疗报销要先在选定的社区医疗机构挂号就医,如果病情严重,就逐级向上转诊到镇街或市级医院转诊。在逐级转诊过程中,报销比例是逐渐减少的。

“原先在社区门诊就诊可报销70%,转诊到镇街或专科医院报60%,市级医院报50%。”市社保局**医保科科长崔建曾介绍,有很多市民感冒发烧等**可以在社区*愈的小病,也要转诊到市级医院去看。少数由医院代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镇街,转诊人次甚至超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人次。

在原有的医保报销制度下,社保统筹基金支配出现“失衡”。以2013年一组数据为例,东莞医保参保人转诊到大医院,花费的医疗费用每次平均为351元,是在社区门诊就诊支出的4.8倍。与此同时,转诊人次仅为社区门诊就诊人次的1/4,但转诊参保人所使用的资金,占据整个社区门诊统筹基金的45%。如此算来,25%的参保人占据了45%的统筹基金,那么这小部分人群势必占用其他参保人的医疗资源。

市社保局还公布一组数据,今年1-6月,东莞市原金卡(市属单位职工)参保人中,参与了社区选点就诊的人有64.2%选择转诊,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报销经费,也有71.5%流向大医院。社保部门认为,如果不加以抑制,就会形成患者和医疗资源都向大医院倾斜、集中,而进一步边缘化社区医疗机构的存在感,这可能会对社区门诊的**制度形成*大隐患。因此,希望通过下调报销比例,引导市民合理就医。

委员有话

问题:社区门诊医务人员匮乏水平待提高

尽管社保部门有理有据,言之凿凿,但是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未必愿意接受这个政策调整。*先报销比例的下降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袋子”,“转诊到大医院,有些是社区*不了的病,花费本来就高,现在又要把转诊的报销下降,转嫁到我们身上的负担更重了”,退休参保人王先生说。

社区门诊发展近6年,是否能满足群众需求,在政协委员的提案中或可见端倪。今年**期间,东莞市政协委员、市社保局副局长张亚林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吸引群众进社区的建议》,其中就细数了目前社区门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社区门诊经历快速成长期后已出现发展滞后苗头。”张亚林说,一方面社区门诊服务量停滞不前,另外,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门诊占普通门诊的比例甚至低至30%,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同时,社区服务质量也提升不快。“社区门诊存在医务人员匮乏,导致服务时间不足,而且,部分社区备药率不足,甚至不能满足群众部分常见病的用药需求,部分社区缺乏应有的基本门诊检查设备(如黑白B超),硬件设施不完善。”张亚林说,*关键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缺乏长效机制。此外,面对患者,社区门诊服务方式也无较大突破,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不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为何如此]

资金投入不足编制内外待遇相差50%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密切相关。“个别镇街实行‘院办院管’、‘**办、医院托管’的体制,改革不到位。”张亚林说,这样一来,社区与镇街医院分工不清,分级医疗服务和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转诊率**不下,某个街道转诊率高达70%,是全市平均转诊率的4倍以上,市民普遍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沦为医院的中转站。这也导致平均医疗费用偏高,医保支付总量超支,而根据社保数据统计,近几年出现超支的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主要问题在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的管理问题。

对于社区门诊的建设,部分镇街存在投入不足。张亚林说,部分镇街除安排返拨资金及市级财政补助资金以外,本级财政基本没有投入资金,镇财政没有配套,资金难到位,个别镇街甚至将社区社保服务总量结余偿付款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在发挥其功能上无法提供基础**。

此外,目前东莞社区门诊还存在人员队伍不巩固,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张亚林说,目前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规范培养的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严重匮乏,人才结构与社区卫生服务职能要求不相符,现有医务人员总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另外,待遇不当也导致了人才队伍不稳定,“‘定岗定编不定人’政策没有有效落实,编制内外工资水平差距较大,编外在岗人员人均工资仅为编内人员的59.5%,部分镇街该比例甚至在50%以下”。

委员谈问题

部分镇街除安排返拨资金及市级财政补助资金以外,本级财政基本没有投入资金,镇财政没有配套,资金难到位,个别镇街甚至将社区社保服务总量结余偿付款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在发挥其功能上无法提供基础**。

委员提建议

镇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确保落实到位,尤其是确保社区建设专用款项能落到实处,将其作为量化考核镇街**工作的一项具体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改造,配备信息化设备,形成较为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硬件体系。

[大家支招]

民进市委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市级层面上实行“**办、**管”,避免社区门诊医疗的发展受镇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调节门诊统筹基金的使用。

民革市委会:

1、建议增加在编人数,提高待遇,而且在编人员和招聘人员的待遇相差不要太大,遵循同工同酬的大原则,充分调动发挥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活力,减少“我拿多少*干多少事”等不作为现象。

2、建议尽快建立一套系统完整全面的绩效考核管理和监督管理机制,包括业务管理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财政投入使用监督等,更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优化以及卫生管理的专业化运作,避免造成财政投入出现漏洞的现象。

[怎么改进]

改革人事制度签约医生购买服务

针对社区门诊发展现状,张亚林在提案中建议,东莞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镇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确保落实到位,尤其是确保社区建设专用款项能落到实处,将其作为量化考核镇街**工作的一项具体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改造,配备信息化设备,形成较为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硬件体系”。

对于人才建设问题,东莞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张亚林建议,“要真正落实‘定岗定编不定人’政策,合理核定编制总量,合理设置岗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比重,公开招聘更高水平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还要落实人员待遇,岗位责任、岗位绩效及岗位工资制度,在缩短编内外人员待遇差距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与全科医生大致相当的薪酬体系。张亚林建议,要创新全科医生服务费用支付体系,从购买*疗服务费用转变为支付综合健康管理服务的费用,探索与签约医生及签约医生团队实行社保服务包付费的模式,购买全科医生服务。

张亚林还表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社区医生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必须打造社区卫生领域自己的知名专家,吸引患者到社区就医。

02、03、07版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唐波分组统筹:南都记者肖佩佩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陈静

[委员把脉]

镇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要确保落实到位,尤其是确保社区建设专用款项落到实处。

———东莞市政协委员、社保局副局长张亚林

标签: 东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