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32-1933年饿死至少700万人,其中一半为乌克兰人乌克兰大饥荒的成因

2014-08-18来源 : 互联网

2013年11月23日,乌克兰人点燃蜡烛悼念1932-1933大饥荒中死去的人们。***发1932-1933乌克兰大饥荒历史照片。

《不忘过去 着眼未来———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与当代乌俄两国关系研究》一书也许是国内*早对苏联1932-1933年大饥荒这个历史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学术著作。在前现代社会,由于自然灾害、战乱导致饥荒并不罕见,但集权政体下的大饥荒则带有其自身的某些特点。李燕此书虽然没有提出太多新的见解,但在总结**、乌克兰及国内在此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方面堪称详尽。

苏联历史上三次大规模饥荒

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饥荒,分别是:“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成立初期的1921~1922年饥荒,****工业化建设时期的1932~1933年饥荒,以及卫国战争刚刚结束后的1946~1947年饥荒。**次大饥荒主要原因是,为了巩固苏维埃**,对抗白卫军,苏联**实行“战时**主义”政策,为了**军需,用机关枪**的征粮队下乡,强制推行“余粮收集制”,所谓的“余粮”往往是农民家中仅有的一点口粮,从而导致饥荒。第三次大饥荒主要是战争造成的物质匮乏。而这三次饥荒中,以1932-1933年饥荒的规模*大,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影响*为恶劣,造成这次大饥荒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原始积累”理论

“战时**主义”政策虽然巩固了苏维埃**,但是由于其粗暴性和对正常生产造成的破坏性,**决定结束“战时**主义”,代之以“新经济政策”,目的是鼓励私有经济的适度发展,特别是放宽小农经济的自由度,发展商品经济,从而出现了一批“富农”(标准:家庭7.3口人,4-5个劳动力,11公顷地)。**去世之后,斯大林等苏共领导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利于迅速建设苏联的“大工业”,而苏联如果不迅速实现工业化强国的目标,这个**就会被西方反对势力所颠覆。那么实现重工业化的资金从哪里来?托洛茨基提出了“****原始积累”的概念,他说“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国家不付给你们工资,或者只付给一半工资,而你们,工人们,得(将另一半)借给国家”,工人阶级“唯有做出重大牺牲、竭尽全力、鼓足勇气、不惜流血,才能走向****”。斯大林虽然打倒了托洛茨基,但在“****原始积累”这个理论上却继承托洛茨基,是个只做不说的执行者。不只工人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农民更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农业集体化也是完成苏联工业化必需的代价。

比二战更可怕的“农业集体化”

多年之后,斯大林曾对丘吉尔承认,“农业集体化”这场战争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验更可怕,因为他的敌人是1000万农民,集体化的斗争持续了4年。“党和国家以其全部威力猛击富农,……几乎每个村庄都变成了规模空前的阶级斗争战场。”国家运用暴力使他们丧失财产并判定他们的社会性死亡,还有许多人的肉体死亡。“农业集体化”正是1932-1933年大饥荒爆发的主要原因,关于这场饥荒到底死了多少人,历史学家很难达成共识,有人认为死了几十万,也有人认为死亡1000多万,剔除掉那些自然死亡的人数,目前在历史学界较多人赞同的是这场饥荒中总死亡人数不少于700万,其中乌克兰人有300万-350万。

*严重的灾区为何在“粮仓”

乌克兰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向来被称为**的“粮仓”,为什么这场饥荒*严重的灾区反而发生在“粮仓”?原因在于1929年以后西方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计划乘这个机会向西方国家出口粮食来换取外汇,再用外汇低价购入苏联建设大工业化所需要的机器、原料、技术,为了多出口粮食,各地粮食的收购指标不断提升,尤其是那些产粮大区的指标更是比一般地区高出许多倍。斯大林推行强制“农业集体化”遭到了“富农”阶层的抵制,他们想起了“战时**主义”那种用机关枪抢走口粮的“余粮收集制”,想到集体化之后所有粮食、牲畜、土地、生产资料统统归集体农场所有就感到愤恨,决定用行动抵制。“富农”们带头拿出自己家的粮食,并宰杀牲畜,暴饮暴食,把东西吃光、糟蹋光,也绝不白白送给苏联**!苏联**则是“出动集体化工作队,用机关枪扫射来结束这种阴沉的宴会”。斯大林将此种农民的“怠工”称为“同苏维埃**无声的较量”。1930年2月1日,苏联**通过决议,没收富农财产,将其交给集体农庄;对抵制集体化甚至从事反抗活动的富农,要采取镇压措施。这些政策被称为“四处出击”。仅在1930-1931年间,就有约100万-110万富农被消灭,到1931年底,苏联全国的富农大约只剩下15万户,到了1932年底,只是在民族区和粮食消费区还有约6万富农。这场波及900万人口的政治运动,将富农这个阶级从苏联社会阶级结构中消灭了,而大规模的饥荒已经遍布开来。粮食不是被之前的“暴饮暴食”糟蹋完,就是被集体化以后的国家统统收走了,饥荒的现象惨不忍睹。饥饿中的人们把各种可吃的植物都采集来吃了,连死马肉都吃,甚至从饿死的人身上割肉,出现了用人肉做的香肠,父母吃掉亲生子女……这些中国古代史书上出现过的事件,在当时苏联人的照片、书信、国家政治保卫局秘密警察的特别报告和回忆录等资料上都出现了,作为饥荒确凿的铁证保存了下来。

官方封锁阻绝求生之路

1933年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北高加索边疆区亲眼看到了那里发生的饥荒,斯大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组织粮食救灾,但另一方面却封锁消息,并禁止饥民外出,导致饥荒情况加剧。为了“不给****抹黑”必须封锁消息,不让饥荒地区以外的人民知道,饥荒的地区实际上同外部世界中断了联系。信件不能到达,人们也不能到边疆区界外去。在铁路运输方面,动用军队阻止饥民外出乞讨,“几乎就等于阻绝了他们在家中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唯一一条可能的求生之路”。

尽管在全国出现了饥荒,苏联**还是继续通过所谓“外宾商场”同外国做交易,还鼓励民众拿出家里值钱的金条、首饰、戒指、耳环等,换取所需的商品,也只有这里能换到他们救命的面包,饥饿的公民们把他们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来换取极少的、可以活命的面包。在饥荒年代,苏联**通过“外宾商店”在1931年获取了600多万卢布,1932年4920万卢布,1933年达到10630万卢布。

乌克兰人的饥荒记忆

饥荒的痛苦记忆折磨着乌克兰人,在乌克兰独立后,乌**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大饥荒的纪念活动,并将这次饥荒作为苏联企图“种族灭绝”乌克兰的铁证,尽管今天大部分历史学家和国家并不承认这场大饥荒是有意图的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事件———毕竟在苏联其他地区也爆发了饥荒,显然不是单单针对乌克兰的,但这场大饥荒对乌克兰民众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被乌克兰的政客利用,作为鼓动爱国主义反对俄罗斯的工具,成为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达成和解的一种障碍。(作者:贝叶文)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