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建立互信 首先要尊重事实

2014-08-21来源 : 互联网

读者互动

欢迎读者就记者言论互动 邮箱:nd0755@163.com

8月20日记者贺达源发表的《医生给病人红包需解公众疑问》,恐怕也是众多市民的心声。不管是何初衷,医生不清不楚退还患者的器材*,还封了个红包,连医院都不知情,令人怀疑“此地无银三百两”,而没走**程序,容易让人产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误解,医闹更觉得有空子可钻。

的确,医患关系已经非常脆弱,稍不留神就会刺激紧绷的神经。红包“罗生门”里面到底有什么盘根错节的故事,需要公正的调查解开潘多拉魔盒,以释公众好奇和质疑之痒。一直以来,虚高的药价和器材价格,主要是食利链条太多,医生是否吃了回扣,某一瞬间良心发现,或者“吃”不下去了?如果没有**的回应,势必加重民众的诘问。只是从个体事件来剖析越发紧张的医患纠纷,即使医调委和**有意无意间偏袒患者一方,实际上弱者仍处于弱势地位。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纠纷也是如此。现在不少地方通过成立医调委或其它社会机构,从对抗走向对话,从诉讼走向协商,从单一价值走向多元化,这不仅是文明的进步,也是法*的进步。但不得不说,医院增设警务室等“大棒”,却又削弱了“调、赔、防”的调解功能。医生送红包,证明了医疗信息**等症状,甚至捅破了医疗**的窗户纸。但抛开“有罪认定”,化解医患纠纷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又恰恰是患者*大的短板。患者和亲属欠缺专业知识,又不懂得如何**,当出现某些医疗事故,面对院方“走法律程序”的解释,一下子陷入迷茫,一旦情绪失控,发生伤医、杀医的恶劣事件,又会令医生胆战心惊。

显然,患者力量对比的弱小,又呈分散的状况,除了医调委的公正介入,不妨从创新社会管理角度破冰,大胆让退休医生、律师和市民代表等组织患者互助组织,参与医疗纠纷的*立调查,还原事实真相,对原因和职责准确评估,帮助患者理性**。患者有了“娘家人”和“靠山”,能够重塑信任,自然可以冲破零和路线。同样,医生送红包到底有什么桥段,代表患者的机构更有“扒粪精神”,*终让事实和证据说话,比自证清白管用得多。说到底,当医患双方都能构建尊重事实和知识的伦理,互信自然有了情感基础。袁斗成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