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舌尖》催热的海岛游

2014-08-29来源 : 互联网

基础设施的匮乏以及宰客之风,也让万山群岛打造中国“马尔代夫”的努力蒙上阴影。南都资料图

很多游客对体验出海捕鱼特别感兴趣,放网收网等体验让他们大呼过瘾,和城市的生活相比多了更多的惬意。更重要的是,捕捞上来的海鲜直接吃让他们觉得特别新鲜和鲜甜,不少游客每到五一或十一长假都会选择到万山岛度假。

46岁的张东荣20多年前一心逃离海岛,如今又渴望回归。这个万山岛出生的渔民,初中毕业后来珠海市区读书,此后一直留在“大陆”。迁出潮一度蔚然成风,据介绍万山群岛三分之二的原住民都因不堪岛上恶劣的环境,回到陆地,希望寻求一份稳定、安逸的生活。

直到近十年,情况才逐渐改变。珠海正试图将这些荒凉闭塞的海岛打造成不逊于塞班岛和马尔代夫的新旅游胜地,新近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2》更是让这里一夜爆红,游客们从全国各地涌来感受渔民们枯燥的生活,体验远离城市喧嚣困扰的宁静。

旅游热给留守的岛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张东荣惊讶地发现,他那些儿时的小伙伴在岛上工作轻松,通常每天只工作半天,剩下的时间在陪孩子玩耍,收入却不低,相比之下,他在珠海市区的谋生变得艰辛多了。不过,尚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岛上商业场所盛行的宰客之风,也让万山群岛打造中国“马尔代夫”的努力蒙上阴影。在网上的旅游评论中,不少游客载兴而来败兴而归。

争相离岛

因为环境恶劣,4000多人走了三分之二

在地图上,100多座岛屿犹如散落的珍珠围绕珠海这座以浪漫闻名的海滨城市,外伶仃岛更是因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诗句而青史留名,家喻户晓。但走进珠海海边,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都会对这里的“海”大失所望———珠海主城区海滨的海水浑浊,在情侣路上走偶尔还会闻到阵阵腥臭。

多年来,这些散落在珠海海域上的大岛、小岛仿佛与世隔绝,被高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遗忘了。

张东荣依然记得,小时候,万山岛的村民都很穷,由于交通不便,物质尤其匮乏,在岛上买不到太多东西吃。如今很普通的罐头在当时却是非常稀罕的食物。当时,张栋荣的父母是公务员,每月工资36元,而一个罐头就要1元多,平时舍不得买。

除了恶劣的环境,张东荣的童年记忆总是伴随激烈的台风。每当台风来时,蔬菜就不能运到岛上,渔民无法出海作业,家家户户躲在家中,聆听暴雨拍打房屋的声响和狂风的怒号。台风经常一刮就是两三天,甚至四五天,有时一连十天都是坏天气。为了填饱肚子,每家每户平时都会腌制大量咸鱼,用来应对不时之需,到了台风季节,很多人吃咸鱼吃得都要吐了。

为了改善生活,岛上的客家人会在小村庄的农田里种菜,但是蔬菜和水果的品种很少,遇到台风就会被吹走。

富贵险中求。台风并不能阻挡岛上渔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张东荣说,不少渔民趁大部分渔船在台风天回港避风的机会,冒险出海捕鱼,因为捕鱼的少了,只要不出意外,通常都会有大丰收,但也有人在台风中遇难,付出了生命。

让张东荣印象*深刻的是1975年的台风,当时他7岁,家门口有棵大树被连根拔起。“你想想树都连根拔起,那是个什么概念啊!”回忆起那时的滔天*浪,张东荣仍觉得恐怖。

张东荣说,万山岛上的居民原来有4000人,因为环境恶劣,但凡有条件的,都搬到了珠海市区。高峰时期,超过2/3的岛上原住民都搬走了,只为追求一份安逸、平稳的生活。

1968年出生的张东荣说,儿时的玩伴绝大多数都和他一样选择“离岛闯荡”,10个中只有2个还留在岛上。

**商机

人们开始青睐游客较少、相对安静、远离疫区的海岛游

直到1998年,搬迁潮才开始逐渐停止。为了开发海岛,经广东省人民**批准设立,珠海于当年9月成立了万山海洋开发实验区,这是****个地方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下辖大小岛屿106个,海岛陆地面积8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

此时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工作之余,纷纷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旅游业开始繁荣。万山区在这一年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但由于基础条件太薄弱,一度举步维艰。

珠海岛之旅旅行社负责人石木香回忆说,2000年之前,万山区还没有旅行社组织专门的海岛游线路,那时的游客都是三五成群地自己组团去海岛玩,岛上也没有统一管理的机构,所有酒店和客栈都是各自为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000年左右,全国旅行社迎来改制大潮,时任某**旅行社财务部经理的石木香看到了海岛游的前景,毅然辞去了国企工作,自己创办了主营海岛线路的旅行社。“当时我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专营海岛线路。”石木香告诉南都记者,当时所有的旅行社都瞄准了国内和**线路,成本高、操作难不说,更大的问题是所有旅行社的产品都出现严重的同质化,所以她将目标锁定在珠海周边、相对冷门的海岛上。

石木香经历一段艰难的创业。在海岛游线路推出之后,由于万山区配套严重匮乏,从船票、酒店到餐饮服务等各方面问题不断。她回忆,当时上岛的游客远不及如今这么多,大量酒店空闲,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多次拓展市场游客反映却很冷淡,人们当时对于海岛旅游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

这种情况延续到2003年终于出现转机———**暴发。因为**的暴发,人们改变了原来的习惯,对那些人头攒动的传统景点心存畏惧,开始青睐游客较少、相对安静、远离疫区的海岛游。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珠海的海岛游步入了正轨。”石木香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海岛游逐渐升到与国内游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在游客心理上还更加**。

此后不久,从2006年开始的连续3年,**旅游**到伶仃岛取景,桂山岛美食节,伶仃岛嘉年华等活动相继在海岛上举行,这让海岛游的热度再次升温,岛之旅也趁此机遇更加规范了海岛游服务。为了让海岛旅游的产品更加精细,旅行社方面还对伶仃岛、荷包岛等热门旅游岛进行整合,将岛上的酒店资源统一买断,以**旅游服务的品质。

石木香说,从2009年开始就尝到了当初辛苦开垦海岛游的成果,游客数量和利润率不断提升的同时,海岛建设也得到了**的支持。2012年,东澳岛水库及供水系统投产是这个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不仅解决了海岛居民用水苦难的问题,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不断有大型酒店进驻海岛,这也让石木香对海岛游的未来更有信心。

移民涌入

迁到万山定居的外地渔民,很多参与海岛基础设施开发

蓬勃的旅游业不仅给岛上的居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带动了万山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除了蜂拥而至的游客,更多的渔民也从临近珠海的阳江、汕头、湛江等地迁移到万山定居,不少成为海岛基础设施开发的工人,余下的一部分大多出海捕鱼,渔获就近卖给岛上的酒店、餐馆和游客。“他们更刻苦耐劳,以前海岛还没铺设水管的时候,这些外地人就搬自来水来卖,四五元*一桶,也*了好多*。一年寄个两三千元回家。”

据了解,一度因人口迁出而冷清的万山区,如今已经超过了6000人,比原来巅峰时期4000多的人口规模还多出了50%。

离开海岛,在外闯荡近二十年后,张东荣实现了*初的梦想,如今的他已经是珠海一家户外旅行装备公司的老板,有车、有房、有家庭、有事业,生活安逸。但在*近一次与儿时伙伴的聚会上,他惊讶地发现,留在海岛上的伙伴混得比他好,很多都做了村干部,有两三艘快艇,偶尔拉拉游客或者收收渔,工作清闲,收入非常可观。

海岛的变化也很大,不仅覆盖了网络,万山岛所有的港口也连成了一片,张东荣踩着自行车从岛的这边一口气踩到岛的那边,“但是以前却不行,以前万山岛只有两个码头,其余地方都是乱石滩,根本没有什么交通可言。”

《舌尖2》扬名

《舌尖2》在万山岛取景后,旅游人数猛增3倍

2012年开始,已经日益红火的万山区海岛旅游迎来了更大的机遇。这一年的3月30日,珠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珠海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增加了海岛保护规定,确定了海岛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

十三湾万洋**游艇俱乐部、桂山岛旅游集散枢纽工程、大万山岛环岛公路、东澳岛CLUBMED度假村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争相上马,一批新的海岛旅游设施陆续建成,珠海的海岛开发骤然加速,部分海岛已经不复原来漫山石头的面貌,建设起了六星级酒店、大型人工泳池,有了城镇化的雏形。

万山村的殷书记是土生土长的万山岛人,从荒凉无垠到热闹喧嚣,人烟稀少到旅游业发达,他经历了万山岛的华丽蜕变。2012年,万山岛开始发展旅游业,当时上岛旅游的人数仍屈指可数,主要是港澳附近的渔民开船过来打鱼。8.17平方公里的岛上只有10到20户左右的本地渔民,对着大山喊都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很寂静。

殷书记回忆,那时他在岛上生活倍感孤独,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感觉自己很凄凉,人太少了”。渔民都是住着自建的土坯房,有少数的渔民还用着木柴烧火的传统方式,殷书记称,一瓶煤气的价格比市区贵50元,有些渔民不舍得用。

在岛上生活的渔民靠出海捕鱼为生,很少出去,一整年几乎都呆在海岛上。村干部为了改善渔民生活开始发展旅游业。殷书记介绍说,现在岛上超过一半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的的行业,

他们充分利用海岛资源优势,开发农家乐和渔家乐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来旅游的人多了,有时候房间会供不应求”殷书记说,很多游客对体验出海捕鱼特别感兴趣,放网收网等体验让他们大呼过瘾,和城市的生活相比多了更多的惬意。更重要的是,捕捞上来的海鲜直接吃让他们觉得特别新鲜和鲜甜,不少游客每到五一或十一长假都会选择到万山岛度假。

农舍的建设近年来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殷书记谈起格力海岸投资的六星级酒店静云山庄时一脸的兴奋和骄傲,他告诉记者,酒店不仅外观**大气,而且居住环境十分舒适,给整个海岛居住场地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原本的农舍或招待所都跟着升值,由原来的250元/晚涨到280元/晚,村民每个月的人均收入上涨到1500/月,比起2012年上涨了300元。

今年六七月间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在万山岛取景,更是让这座海岛一夜爆红,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很多人就是想体验纪录片中渔民的生活”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游客的数量上涨了3倍,是历年来人数*多的一年。

如今来珠海的外地人都会希望去海岛上旅游,这似乎成了珠海招牌式的旅游项目,特别是到了暑期旺季,珠海的各大海岛都人满为患,报名参团往往要排队数周,海岛上周末的房间更是一房难求。

故事

从渔民到老板

村民与海岛同成长

珠海海岛的发展,特别是海岛游的崛起给岛上渔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万山岛岛民温培基也利用这个时机在岛上开了一间培记餐厅,*取了自己的**桶金。

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万山岛还比较萧条,通往岛上与市区的交通工具少,耗时长,那时候来回的船每周只有两班,而且还是慢船,从岛上到市区起码也要3个小时。“交通很不方便,一年才出去市区几次。”温培基说。

与大多数岛民相同,当时的温培基也是传统的渔民,每日出海打鱼维持生计。然而夏天的大风大浪常会令岛上的渔民们止步于岛内,每年都有4个月因大浪无法出海而闲来无事。后来万山岛建起了一座防风堤,岛内的风浪得以平息,但是温培基还是选择了转行,1993年,在亲友们的建议下在码头的路口开了一间小餐厅,当起了小老板。

虽然当时岛上的餐厅很多,但多是做外地渔民的生意,并没有怎么接触市区游客,而在天气晴朗适合出海打鱼的日子,餐厅生意惨淡,各餐厅员工也只是坐到一起聊聊天。随着游客对海岛游逐渐接受,万山岛人民的生活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温培基的餐厅也因为占到了一个*旺的位置而做得更大。

温培基说:“培记餐厅刚营业时只有那么60多平方米,*多也只能够摆上8张桌子。现在加上厨房大概有200平方米,生意好的时候和晚上都要把桌子摆到餐厅门前去。”

海岛游的发展对万山岛的改变更体现在来岛游客的增多。据温培基介绍,在万山岛还没有开发的时候,游客多数是在周末才到岛上游玩露营,一周的游客约是20多人,可是现在每天都有游客上万山岛,游客量可达到每天200人,尤其是到了暑假,到岛上来玩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隐忧

不能让急功近利成为习惯

珠海的海岛游发展了近15年,虽然相比当初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个海岛游的产业链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存在。石木香举例说,*初海岛上的村民有一种“*一笔是一笔”的急功近利思想,宰客的歪风邪气普遍存在,这不仅直接伤害了上岛旅游的游客,同时也伤害了珠海海岛游的品牌。专业旅行社的出现将村民零散接待游客的模式改变成旅行社统一管理,这就让海岛游整体的服务水平有了保障,没有让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

但如今海岛上的旅游纠纷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岛上的旅游从业人员以本地居民为主,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想要整体提高海岛游的服务水平,还需要对岛上的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除此之外,目前珠海各大旅游岛上依然缺少旅游项目,游客上岛之后除了钓鱼、游泳就是吃海鲜,而这些传统又原始的旅游形式已经很难跟上旅游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石木香说这两方面的改善绝非单独的企业可以完成,而是需要通过**进行引导和支持。

在海岛游稳步发展的同时,珠海各大海岛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虽然有不少大型集团投入到海岛游建设之中,但其往往注重单独项目的开发,而忽略了海岛整体资源的利用。比如如今已经有五星级酒店入驻海岛,但规模小、设施简陋的小型旅馆依然很多,这就拉低了海岛游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就需要规范和提高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的服务和门槛。

海岛周边的渔业资源也同样面临问题,虽然万山岛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但随着近年的过度捕捞和一些非法捕捞的行为导致海上渔业资源减少。殷书记回想起1970年代家家户户门口一撒网就是鱼的情景不禁感叹,“农业学大寨,渔业学万山”的口号在当时响彻全国,万山岛是全国著名的渔业区。但谈起海岛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殷书记表示,多发展观光旅游和体验式渔民生活,避免海岛的渔业资源枯竭。

策划:南都记者陈良军杨亮

统筹:南都记者杨亮

采写:南都记者刘京名实习生谢婉雯蔡有婵郭奕舒彭颖琪

标签: 珠海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