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学城,不能忽略原住民利益

2014-09-12来源 : 互联网

世相观察 

□郭嘉明(小谷围岛村民)

2014年,广州大学城建成10年。11年前,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曾一直是1万多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故土。在我们庆祝大学城10年来培养出数十万社会栋梁的这刻,作为小谷围的“原住民”,我只想谈谈这十年来的岛民岛事。

10年来,因大量学生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的进驻,小谷围各村的经济都或多或少得到发展。不少11年前搬到对岸谷围新邨的原住民回到故土工作,羡慕保留村的街坊即使不用工作都有房租可收。其实,村民也羡慕对岸难得的宁静,因为在村民拆掉老屋建握手楼的同时,土地纠纷和环境污染问题而造成的邻里关系恶化随之而来,还有不少人因建新屋而负上债务。

10年来,过去曾经作为小谷围重要对外沟通的交通工具———轮船已日渐式微。同时,因大学师生庞大的出行需求,原住民搭上了“交通便利”的便车。岛内商业气息逐渐浓厚,但主要面向大学生一类的年轻消费群体。以前在岛内可以基本解决消费需求,尤其以北亭昌华市墟更旺。如今村民中有较年长或者年幼的,要在岛内买衣服基本不可能了。不变的是,很多村民仍会在农历每月“逢五逢十”坐船到江对岸逛新造墟。虽然所卖的商品都不是**货,但胜在接地气,够亲切。

10年来,由于缺乏有力的宣传,知道小谷围的人远不及知道大学城的人多。改造后的练溪村,原打算作为小谷围历史民俗文化村以展示昔日小谷围人文风貌和文物古迹,后开发成收费旅游景点并更名后,介绍岭南各地文化的元素不少,除了几座祠堂和古民居,原住民在此找不到任何熟悉的感觉。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大学城建立在一个无人无名的荒岛之上,甚至问出“为什么要在大学城建祠堂”这种问题。

10年来,大学城成为莘莘学子的乐土,自2003年对于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却被忽略:部分原住民祠堂被拆、补偿不到位、社会**缺失等等,导致村民对城中村改造的各种不信任。不少原有老地名莫名其妙地取了新名字,也让人感觉如在异乡。

有人说,大学城是孤岛。其实,现在的大学城对外交通路网发达,岛内外交流频繁,**不孤。反而昔日的小谷围因缺少路桥而相对孤立,岛内亦因此没有出现过工厂,良好的生态使其成为广州重要的蔬果生产基地。而号称文化之城的大学城,如不保育小谷围历史文化,不重视原住民利益,恐怕只会沦为一个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没有底蕴不接地气的石屎森林。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