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旅外乡亲35年捐资8.6亿办学

2014-09-13来源 : 互联网

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的红楼,李伯荣先生每次回到学校都会久久地凝视这座建筑。台山市居正中学。

侨资助学之21世纪以来

改革开放以后,台山籍旅港澳乡亲逐渐掀起了回乡捐资办学的**。时至今日,尽管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已经消退,但仍是支持和发展台山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据台山市教育局统计,自1979年至2013年,华侨港澳同胞共捐资8.6亿元。其中,2001年至2013年,华侨港澳同胞共捐资4.5亿元。

迈入21世纪以后,台山宗族捐资办学的优良传统仍在延续,谭、李、黄三大姓氏继续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奔走。同时,传统也在悄然改变,以往由一名乃至多名华侨发动众人募捐的情况已经很少见,都是以自己捐款为主。李伯荣和陈国强,便是在21世纪后来居上者,成为台山旅外乡亲回乡捐资办学的新**,都分别捐资约1.1亿元办学。

宗族募捐办学传统延续

1908年,台山端芬镇伍氏宗亲建成台山**所家族学校、中国**间由华侨捐建的乡村学校———成务学校。自此,台山各大家族纷纷开始募捐,自建学校。直至今日,这一传统办学形式仍然存在。台山市教育局原党委副书记温仲儒告诉南都记者,21世纪以来,台山宗族捐资办学的主要是谭、李、黄三大姓氏。

2006年,在海内外谭氏宗亲等的捐助下,台山市育英中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据谭氏族人谭永宏介绍,育英中学前身是台城谭氏学校,创办于1907年,校址设在台城龙藏里,校舍就是谭氏的祠堂。当时学校主要是小学教育,由谭氏宗亲会负责运作,经费来自华侨捐款。虽然名为谭氏学校,但接收的是整个台山的学生,且收费一视同仁。

谭永宏告诉记者,该校教学质量**,甚至上世纪20年代北大教授谭秋平亦在此教书,吸引了许多非谭氏宗族的学生前来就读。由于谭秋平的名望,加上学校待遇好,许多大学生乐意扎根此地做教师,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1952年至1984年夏,学校停办。1984年9月,旅港、旅美宗亲谭融和、谭健湛、谭永昌、谭荣杰等,及美国纽约昭伦公所、香港白水谭氏同乡会、文章会先后筹集港币20万元在原校址复办学校,并易名为台山市育英中学。

2003年冬,由于学校操场面积较小等原因,为适应教育形势发展,复校第五届董事会发出倡议,择址兴建新校区。在美国纽约昭伦公所和香港台山谭氏光裕同乡会等社团,海内外谭、谈、许、谢氏宗亲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新校区于2006年9月落成使用。新校区位于台城白水村委会游鱼村八家洞,占地约80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可容纳2500多名学生同时就读,是台山市*大规模的市直**初级中学之一。目前,谭氏宗亲仍不断支持育英中学,捐资购置设施设备、设立“谭邝秋英奖学金”、“香港光裕同乡会奖学奖教金”、“谭德安教学****奖”等奖教学金。

同样因宗亲捐建新校区而搬迁新址的,还有李氏创办的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据该校校长李炎良介绍,敬修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初是1922年,台山李氏宗亲以任堂祖祠(今台山市**幼儿园)为校舍创办的敬修小学。1928年,在时任校长李翘英与李菊辰、李星衢、李月垣牵头倡议筹建下,李氏大宗祠(位于台城草朗街)建成为“本城有数宏伟的建筑物”,作为**校舍,开办敬修初中,任堂祖祠作为第二校舍继续开办小学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停办,1984年**根据有关政策及李氏海内外乡亲的愿望,将敬修中学校舍退还李氏一族,随后于1986年复校。

李炎良告诉南都记者,2005年,由于校舍少而旧、没有操场等原因,李氏宗亲倡议、发动海内外乡亲捐建新校区,集腋成裘约2000万。其中,李伯荣秉承其父李星衢之志,捐资800多万元,是捐资*多的。2008年,学校迁到新建成的校区(位于台城街道台海路)。2009年初更名为敬修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学校有学生约1800名,工艺美术专业为省中职**建设专业,是台山办得较好的职业学校。90多年前台山李氏齐聚一堂为办学,90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为家乡教育效力,在敬修新校里总能看到“李氏”的痕迹。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台山黄氏为发展教育事业,四处奔波发动海外华侨募捐建校,1926年1月18日以黄氏大宗祠为校舍开办黄氏学校,即居正中学前身(台山黄氏从珠玑巷南迁而来,奉居正公为始祖)。1950年暂停办校,1984年改为居正职业学校,为台山**间华侨捐建的职业学校。据温仲儒和原居正职业学校校长黄柏豪介绍,由于学校地方不够,董事会提出到市区外围办校。而当时职校很多,初中学校不足,便在**的建议下改办初中。新校区位于台城东郊,海内外台山黄氏宗亲共捐款2000多万,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现在,学校校董会仍由黄氏宗亲组成,参与学校校务,联系华侨、宗亲支持学校建设。

有意思的是,居正中学新校区的建设,却是李伯荣捐款*多。他捐资700万,以朋友黄福培之名捐建了黄福培教学大楼。温仲儒和黄柏豪告诉南都记者,李伯荣和黄福培是世交,从小一起玩到大,李伯荣此举正是出于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而黄福培也与其弟黄福根捐资修建了居正中学门楼及围墙。

“虽然是宗族捐款办学,但性质还是**的。”温仲儒说,居正中学以前都是由黄氏宗亲担任校长,但也并非一味任人唯亲,现在的校长便不是黄氏族人。

学校撤并引华侨不满

“大约6年前,一个年级平均有1.7万多名学生,现在才8000多,少了一半。”温仲儒说,由于生源减少,特别是为了推动教育创强,台山着手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逐步撤并办学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

据统计,2007年以来,台山全市中小学由原来的600多所撤并至100所。每个农村镇原则上保留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规模较大的镇保留2所初中和2-3所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优化,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得到初步实现。据统计,自2007年启动教育创强,到2011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督导验收,台山市共投入7亿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力量捐资达2亿元。

但是,由于“台山几乎每一所学校,或多或少都有华侨捐助过”,不少华侨对撤并学校有所不满。尤其是个别独资捐建学校被撤并的华侨,“意见*多,一提到就骂,对以前发动他捐资办学校,后来却要撤校感到不满。但是没办法,学校没有生源,地理位置也比较偏。”温仲儒说,当时学校、村委会、镇**、教育部门等,都做了很多工作安抚华侨情绪,大多数华侨虽有意见,但是也能够理解支持。

旅港乡亲支持力度*大

从*初的旅加华侨捐资助学,到旅美华侨奋起直追回乡办学,再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上个世纪末,掀起了台山籍旅港澳乡亲回乡捐资办学的一个新**。直到现在,华侨港澳乡亲捐资办学的**已过,但仍是支持和发展台山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

南都记者从台山市教育局计财股获悉,自1979年至2013年,华侨港澳乡亲捐资建设校舍、购置设施设备及设立奖助学金等,共计8.6亿元人民币。其中,2001年至2013年,共计4.5亿元。2011年捐赠金额*多,捐赠8045.86万元,主要是陈国强捐资1880万元修建鹏权中学第三教学楼,旅美加黄氏宗亲捐资967.75万元给居正中学建设校舍、购置设备等。在台山华侨港澳乡亲中,很多项目的捐建是定点持续进行的,例如李伯荣对李星衢纪念学校的支持,陈国强对鹏权中学的捐助等。

“台山教育事业,大部分都是来自华侨港澳乡亲的支持,大约占七八成。”温仲儒告诉南都记者,2000年以后,台山引导华侨港澳乡亲捐资办学,主要投向各镇中心小学、骨干初中等**学校,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

以往,旅外乡亲一边自己捐资回乡办学,一边发动更多的旅外乡亲回乡捐资,如伍舜德、邝文炽等。但到了21世纪,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都是以自己捐款为主。据统计,个人捐资*多的是李伯荣和陈国强,都是旅港乡亲,分别捐资约1.1亿元人民币。温仲儒说:“旅港乡亲是捐资办学主力。”

华侨港澳乡亲捐资办学以建设校舍为主。据台山市教育局计财股统计,自1979年至2013年,华侨港澳乡亲共捐资约7亿元人民币建设学校。其中,2001年至2013年,捐资共约3.3亿元人民币。

温仲儒告诉南都记者,台山现在也有意在奖助学金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正在发动李伯荣设立基金,作为其捐助的学校的维修资金和奖助学金。

李伯荣捐资*多

根据台山市教育局统计,1993年,李伯荣捐资42万元用于敬修中学纪念堂及教学楼装修。这是他对台山教育事业的**个捐助项目,自此越来越倾力支持,*终后来居上,以约1.1亿元人民币的总捐款额刷新捐资办学纪录,成为台山旅外乡亲回乡捐资办学的一个新**。

李伯荣祖籍台山附城板岗管理区,1933年出生于香港,父亲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星衢。从小李伯荣就知道父亲李星衢一直捐资支持家乡发展。个人事业有成后,他也想继承父亲慈善“衣钵”,继续帮助家乡。1993年,他**次回台山,参观了父亲在台山人民医院捐建的“李星衢生母刘太夫人纪念院”。他秉承父志,当年就捐出150万元兴建人民医院行政楼。这是他回乡捐建的**个项目,此后一直醉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发展,不余遗力地支持家乡的医疗、教育、文化等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他捐建大型项目100多个,捐资总额超过2.5亿港元,是台山市旅外乡亲中捐资*多的一位。

其中,他对李星衢纪念学校的捐助意义很大。据介绍,李星衢纪念学校的前身是日新学校,创办于1924年,由李伯荣的父亲李星衢等带头捐资创建。1995年开始,李伯荣秉承父志,累计捐资近4000万元修缮校舍、新建教学楼、增添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李星衢纪念学校校长李瑞宏说,李伯荣对该校感情很深,每次到该校,总要在其父牵头捐建的“红楼”(章华楼)前停留很长时间,久久凝望,怀念先父。

2012年,为了表彰和纪念李星衢、李伯荣父子对学校的贡献,台山市把日新小学更名为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目前,学校正在修建李楷文生活中心(李楷文为李伯荣爷爷),还计划修建体育馆。台山市**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台城北区中心学校,还欲将其打造成为省示范名校。现在,学校共有1300多名学生,其中6成为外来人员子女,是外来人员子女就读的主要学校。

温仲儒说:“李伯荣捐赠的特点,就是以父母、弟弟,甚至是朋友的名字命名捐赠项目,没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而且,凡是他父亲捐助过的,他都会继续资助。大约有13间学校受过他的捐助。”

李伯荣对家乡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但对自己却非常“孤寒”(吝啬),平时穿着朴素。李瑞宏告诉南都记者,该校校史记载,大约1995年,李伯荣说,他手上一直戴着的手表,是20多年前花几十港币买的。已经用了十几年、表皮已经褪色的公文包,也不舍得换。有人便问他为何如此“孤寒”,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道:“我为家乡搞建设,越办越开心。如果自己不多点赚钱,同时不节约开支,哪有钱捐?”

陈国强捐资逾1亿办学

除了李伯荣,陈国强也是对台山教育事业捐资*多的个人。据台山市教育局计财股统计,截至2013年,陈国强在教育事业方面共捐资约1.1亿人民币,仅比李伯荣少了几十万元。

据《台山百科全书》介绍,陈国强是香港实业家,香港国际德祥公司董事长,祖籍台山汶村镇西康村。自1991年以来,其家族为发展家乡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和经济建设捐巨资。

其中,台山市鹏权中学是其*主要的捐建项目。据介绍,鹏权中学是一所高中学校,创办于1999年,由陈国强捐巨资兴建,命名“鹏权中学”以纪念其先父陈鹏权,并邀请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占地面积136亩,校舍建筑面积46700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课室和实验室装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建有高标准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美术室和钢琴室等。陈国强还设立了丰厚的奖学金、助学金,每年达90多万元,全力支持学校创办享有盛名的宏志班,每年还全额资助该校一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到加拿大留学。目前已有两名学生被国际名校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录取,并赴加拿大留学。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此外,他还捐建了汶村鹏权中学(已并入文海中学)、培正中学科技楼等。除了捐建校舍之外,陈国强对捐资设立奖助学基金的支持力度较大。1997年,他捐资设立“马秀珍高考精英奖”(马秀珍为其母亲),后增设“马秀珍高考精英辅导教师奖”,每年按颁奖金额从香港带回。2012年又设立了“马秀珍高考特别优秀奖”。2012年,上述三个奖项便颁发了57.4万元。此外,1994-2011年,他共捐资2100万元作为台山学生赴加留学经费。

采写:南都记者梁晓琳

摄影:南都记者陈奕启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