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沙头角沙栏吓村村民在天后宫祭拜妈祖,这是第四届“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的重头戏。南都记者刘有志摄
焚香、燃烛、舞鱼灯……昨日上午,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栏吓村内异常热闹,作为第四届“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的重头戏,沙栏吓村民祭拜天后仪式昨日在该村天后宫隆重举行。
天后即林默娘,又称妈祖。相传渔民出海捕鱼遇险时,天后显灵护佑脱险,渔民将其视为海神、平安之神和吉祥之神。自宋代开始,天后庙就遍及沿海地区。从前,沙栏吓村是一条渔村,村民出海作业前,都会举行仪式祈祷天后的保佑。如今,沙栏吓村的村民已经不靠打渔为生,每年中秋前后祭拜天后的民风和传统并未中断。祭拜天后的仪式极为讲究,分奏乐、主持人致词、主祭人宣祭词、祭拜、舞鱼灯等多个环节。女祭拜者须身着红色盛装,越喜庆越好,男祭拜者则统一穿深色、稳重的长袍。
供品除了纸扎的“金山”、“元宝”外,还必须有“五生”和“五果”,五生包括烧猪、鸡肉、鱼肉等,五果则是五种水果。主祭人由村里年龄*长、德高望众的人担任,祭拜时,女人必须站在男人的后面,倘若站错位置,村长会及时上前指正。
祭拜过后是舞鱼灯。沙头角鱼灯舞是不同于我国其他鱼灯舞的一种颇具岭南特色的广场舞蹈艺术,属于广东省汉族民俗文化之一。它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等地,为渔民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喜庆丰收的必备节目,经过300多年历史沿袭,流传至今。该村91岁的老人吴马生回忆称,9岁开始他就参加了村里的鱼灯队,上个世纪30年代,吴马生表演鱼灯舞伴奏用的一个小鼓、两对大钹、锁呐、螺号现分别保存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和沙栏吓村村史陈列室。
摄影:南都记者刘有志
采写:南都记者叶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