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透明指数下降信任重建考验慈善机构

2014-09-23来源 : 互联网

朱先生一家看望罕见病女婴媛媛,现场捐*捐礼品。部分市民更愿意直接面对受助人,反映出他们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南都记者陈文才摄

慈展会2014

第三届慈展会上,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深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慈善透明指数同比提高2.3%,慈善会、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稳步提高,但红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透明指数则有所下降。

本月初,南都报道了一岁多才5.8斤的“拇指姑娘”媛媛的故事。不少市民打来电话希望直接给媛媛父母捐款,直言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太低。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慈善机构要通过透明来获得公众的信任。

汹涌的爱意

9月1日以来,南都持续报道了一岁多才5.8斤的“拇指姑娘”媛媛的故事。一年以来,虽然家人带着媛媛四处求医,但至今都还没搞清楚具体病因。报道见报后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汇聚,南都呼叫中心两天接到700余个爱心电话。

面对市民铺天盖地的捐款需求,报纸上公布了一个市慈善会的专项账号,并由南都联合新浪微公益在网上发起募捐,由专业基金会德义基金进行管理,以**捐款用于媛媛*疗,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的善款达20万余元。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电话表示希望直接给媛媛父母捐款。市民叶**认为慈善会的信用度太低了,账户不够透明,想直接联系当事人。

在罗湖万象城附近上班的市民朱先生看到报道后,专程带着妻子女儿去看望媛媛,放下3万元善款就离开。公益星*计划学员、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成刚表示,由于缺乏监管,将爱心款项直接交给受助人或受助人家属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建议爱心人士通过社会慈善机构组织捐款。

而叶**的感受也不是个例,前不久中青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有63.5%的普通受访者表示,面对慈善他们想进行捐助但是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公益渠道。朱先生称,深圳并不是一个缺少爱心的城市,目前社会缺少一个****的渠道,让大家放心把*交给他们。上周沙井一名8岁小学生被检查出严重脑瘤,学校发起募捐后一个上午就募集到16万元的善款。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杨六斤事件上。“父早亡,母改嫁,随后爷爷奶奶去世,母亲也不要他,孤儿杨六斤*自居住数年,吃野菜捞鱼维持生计”,5月23日以来,随着广西卫视一档公益节目播出,14岁男孩杨六斤的故事打动了无数国人,爱心人士为他个人账户捐款达500多万元。

之后,深圳康桥书院两位义工把杨六斤接到深圳学习。6月23日,其堂哥杨取林、广西卫视记者等人来到深圳将哭喊着的杨六斤带回广西,而杨六斤也成了全国****的焦点。

善款使用的争议

然而,南都记者深入到杨六斤老家调查发现,杨六斤身世确实可伶,但生活中并没有电视里说的那么苦,爷爷奶奶去世后,他被接到堂哥家一起生活,今年初堂哥一家人出外打工,才留下他一个人,而他每周有5天住在学校,*居的日子其实只有20天,而电视里吃的野菜,其实是当地居民的家常菜,杨六斤也承认“并不经常吃”,母亲也并非不要他。

当真实的杨六斤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面对个人账户上500多万元的捐款,一个14岁的孩子该如何管理成了一个*大的问题?在我国尚无慈善法的今天,这一笔由社会爱心短时间堆出来的*额慈善捐款,注定又将陷入一场争论。“如果当初通过公益机构来捐款,就能很大程度避免这个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公益人士表示。

在众人关注下似乎已经看到一点点希望时,9月5日上午,媛媛带着满满的爱突然离开了人间。尽管整个捐款过程由慈善机构进行,但媛媛去世后善款的使用也引发一波小小的争议。

根据德义基金和媛媛父母初步沟通,通过网上募捐的十万余元善款,除其中3万元左右用于处理媛媛后事外,剩下的*用来成立深圳罕见病关爱中心。媛媛母亲吴伦姣看到她所在的群里有个白血病孩子需要捐助,提出想从媛媛没来得及用的爱心款里捐一部分。

德义基金***周家沛表示,善款的使用并不能由家长决定,使用权也不是媛媛,希望资金使用能更符合捐赠人要求,符合公益机构科学、有效、可持续性的使用要求。吴伦姣提出疑问,“这*是别人捐给媛媛的,使用权不应该是媛媛吗?”

德义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人都不能动定向捐款,遇到孩子走了*款未拨付的情况,严谨的做法是联络捐款人,告知情况并要求捐款人来定向捐赠函,说明自己的捐赠意愿,是用于媛媛后续还是改变捐赠意图,“这个*款支配权属于捐赠人。”

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的发起人黄如方建议,媛媛离世后续有些必要的费用,可考虑申请使用。由于孩子已经去世,多余善款应该退还捐赠人或获得捐赠人使用意向。鉴于报道公布捐款方式时已经注明,如有多余的*将捐给同类罕见病儿童,他建议可以用这笔善款来救助其他罕见病儿。

对黄如方的建议吴伦姣很赞成,她说自己的初衷也是想把媛媛没来得及用的善款捐给别的孩子,未来的日子她想做一名志愿者。经过在微信群里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剩余的善款花在其他罕见病儿身上,这也是当时报道公布捐款方式时注明的。罕见病中心成立资金,德义基金提出再想办法。一场关于后续善款使用的风波就此慢慢平息。

透明度的缺失

媛媛事件和杨六斤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仅仅是近年来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不信任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我国慈善捐助已连续两年大幅下跌,2011年捐助总额由2010年的1032亿下跌至845亿,2013年才开始有所回升。

近期,嫣然天使基金、天使妈妈基金、壹基金等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均遭到网友或舆论质疑。尽管权威部门的调查并没有发现这些组织存在违法违规情况,但仍未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而且这些质疑对中国慈善捐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公众不信任的背后,是慈善机构透明度的缺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慈善透明指数同比提高2.3%,慈善会、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稳步提高,但红十字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透明指数则有所下降。

尽管整体透明度有所提高,而在抽样调查的全国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中,透明指数60分以上的仅为233家,比去年减少了26家,占样本总数的23.3%,不足3成。在《报告》中,与2013年的37.72分相比,2014年红十字会的透明指数下降了5.46%,本就低迷的红十字会透明情况更加严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

信任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根基。前天的慈展会上,就有一场关于公益慈善事业信任问题的研讨会。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不信任是一种目前客观存在的事实,要做的就是要通过透明来重建大家对公益慈善机构的信任。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智晟则认为,社会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度在增长,“有一些喧闹的声音,但不是主流,沉默的大多数往往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认为这是由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转型期慈善事业的不适应。他同时也认为慈善机构透明度需要提高,这些质疑声音也有利于提升公益组织的信任度。

质疑的应对

在前天的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慈善机构的信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马蔚华分享了壹基金遭到质疑后的应对方法。

前不久李连杰和相关理事被质疑贪污3.5个亿时,马蔚华刚刚上任壹基金理事长。他发现,媒体公众质疑的原因是民政部门制度不透明,“原来民政部门有一个制度是基金会一年捐的*要花掉70%,根据壹基金公布的雅安地震募捐信息,当时4亿元捐款只拨付了4000多万元,质疑由此而来。但公众不知道的是,民政部门后来还有一个新的规定,涉及到地震等捐款一年不需要花掉那么多,因为灾后重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他说自己也是出事后才知道有这两个规定,他认为政府制定的规定要主动公开透明。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智晟认为,之前的规定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规定,这也反映了目前公益慈善事业中政策规范优先法律不健全的问题,“信任和透明互为条件,社会公众也不能胡乱质疑,要发挥每个人的主体作用。”

公益星*计划学员、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成刚认为,捐款人有权利出来追问善款用途,其建议捐款的时候要充分告诉捐款人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其认为,普通公众对慈善机构不能没有边界地质疑,“众筹的可以,其他的应该由捐款人根据捐款协议上捐款人的权利义务来质疑,其他人不能随便质疑。”

余智晟表示,被无端、错误质疑后,大多数公益组织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果没有问题,NGO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发律师函要求对方道歉。“大多数公益组织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余智晟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政府、NGO、公民回归到一种司法关系而不是管理关系,NGO出现危机要及时回应,公民质疑错了要出来道歉。另外要培养一批社会组织的职业经理人。

信任的重建

在马蔚华看来,他不太会去谈论信任的概念问题,而是喜欢研究自己的行为怎么获得信任。作为银行行长,他此前十几年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获得客户的信任。“不然就没有人来存*。”在他看来公益组织要获得信任也和公司一样,需要内部良好的*理结构、消息发布的透明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资金的管理可以引入信托机制,公益组织负责人不直接管*。”

“免费午餐”3年募捐了一亿元资金,发起人邓飞坦言,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仅仅凭借一个去帮助别人的理念做事,后面慢慢明白要获得信任最重要的是要透明公开。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科学民主的机制,“持续的信任需要公益组织强大的组织*理能力。”

吕成刚律师在呼吁慈善立法的同时强调,慈善机构要和捐赠人充分沟通,最好签订捐赠协议,用合同关系来约束,出现错误质疑慈善机构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吕成刚的看法引起了邓飞的注意,他甚至提出邀请吕成刚做“免费午餐”的法律顾问,他希望和捐赠人是一种合同约束下的法律关系,“通过我们的价值观、诚信和能力来赢得公信力。”

根据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河仁公益研究中心发布的慈善透明与公信力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慈善透明机制存在挑战,背后原因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信息披露规制与规范、行业自律等方面面临深层次的挑战。报告提出中国慈善要做到透明令公众信任,应该做到依法透明、专业透明、有尊严透明。

“在慈善立法之路还很长的情况下,要努力做到透明又透明。通过透明来重建大家对公益慈善机构的信任。”马蔚华的这一观点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

采写:南都记者 贺达源 陈思福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