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阴云下,孩子的“逆生长”

2014-09-24来源 : 互联网

在和平年代,战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然而,有次女儿自己编了个故事,我清晰记得,她那个故事的背景是战争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看着5岁多的娃儿平静地叙述着“因为打仗,所以……”,我才意识到,其实战争从来都不曾远离,即便是未谙世事的娃儿,也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好奇。下面介绍的四本绘本,都是战争前后的历史背景下,一个小女孩在逆境中的心灵成长故事,带给我们深深震撼和沉沉思索,这,也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逆生长”吧。

《安娜的新大衣》

二战后经济萧条

妈妈为换取女儿的新大衣

准备了一年

文:【美】哈丽雅特·齐费尔

图:【美】安妮塔·洛贝尔 译:余*莹

一眼看到书的封面:一个小姑娘踩着厚厚积雪,挺直身子站在一片废墟前面,她神态自若,面容泰然,身上一件盖过膝盖的崭新红色大衣尤其醒目,仿佛废墟之上开出一朵倔强鲜艳的玫瑰花。我猜,女儿会喜欢这本书。

果真如此。这是一个发生在废墟之上的真实故事,二战后经济萧条商店空空如也,人们也没有*购物。小女孩安娜需要一件新大衣,可是妈妈却无力购买,只找到几件家传的贵重物品,于是妈妈打算拿这些物品来为安娜换取一件新大衣。从春天剪羊毛开始,到夏天纺线,秋天织布,冬天裁制,几乎花了一年时间,安娜的妈妈分别用金表、台灯、宝石项链和陶瓷茶壶,向牧场主人、纺纱婆婆、织布阿姨和裁缝伯伯换来了新衣,这期间需要多么漫长的耐心等待。*后安娜终于在圣诞节前穿上了新大衣,人们又聚集在一起欢庆和平。

该书的画家安妮塔曾是在战争中成长的儿童,她把自己的切身感受用温和内敛的笔触勾勒出来,哀而不伤,沉静中积蓄着万物复苏的力量。有意思的是,本书的前环衬出现了小安娜穿着已经磨薄的旧大衣的背面和正面,后环衬则出现了一年后的安娜穿着新大衣的背面和正面,对比之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安娜在身高增长的同时,她在这一年里的情感积淀和心灵成长。

这本书读完,女儿有条有理地叙述了制作一件大衣所需要的几道工序,连安娜妈妈拿什么物品去换取也都记得一清二楚。

《园丁》

孩子的善良乐观,

感染了困境中的成人

文:【美】萨拉·斯图尔特

图:【美】戴维·斯莫尔 译:馨月

这个故事虽然不是直接取材战争,不过1935年8月-1936年7月间经济大萧条时代的美国,给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所带来的阴影,并不亚于一场战争。故事开始时,莉迪亚的爸爸失业,妈妈也没人再请她做衣服,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无奈之下,莉迪亚只能带着几包花种子和简单行李,**次离开家来到城里舅舅家暂住,努力把鲜花和微笑带给那个正被麻木和无望占据着的城市……

这本书的表现形式很特别,故事推进以书信的形式完成,这也是女儿**次认真接触此类童书,感觉很新鲜。莉迪亚写给舅舅的信,她写给姥姥、爸爸和妈妈的信,一直在隐性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是莉迪亚面对家庭困境和新环境的心灵透视。透过她的信,我们知道当莉迪亚来到一座陌生城市时,她*先注意到的是“这儿的窗台上有一个个种花用的箱子。……阳光每天都照在我生活和工作的那个街角”,这是多么阳光的心态!

美国*立日当天,当莉迪亚在屋顶的秘密花园迎接惊喜不已的舅舅时,吉姆舅舅的心灵被**震撼了。莉迪亚锲而不舍播撒爱和美的种子之举,不仅给他的面包店带来了很多顾客,更重要的是,小女孩的善良乐观感染了他,改变了他的整个精神状态,谁说孩子不是成人*好的老师呢?

萨拉·斯图尔特和戴维·斯莫尔是美国**的童书作家夫妻档,萨拉的作品擅于刻画坚强*立的女性角色,戴维的水彩画作在灵动的线条之间散发温暖的力量。记得当初买这本书时还附送波斯菊花种子,女儿兴奋地说,她要在这个春天播撒下美好的种子。

《凯琪的包裹》

两个女孩的友谊,

帮助人们度过了艰难的战后岁月

文:【美】坎达丝·弗莱明

图:【美】斯泰西·德雷森·麦奎因

译:刘清彦

这是一个真实事件,一本关于分享、友爱和互助的书。背景是二战后遭受重创、物质极度匮乏的荷兰小镇。主角是隔着大西洋、两个素昧平生的小女孩:凯琪和罗西。

读这本书前,请先把书页展开,封面封底连在一起看:一群人喜气洋洋地拉着几个雪橇的大包裹,上面全写着“史凯琪收”,他们载歌载舞来到凯琪家门口,凯琪惊喜得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画面左上角的框框里,大洋彼岸的美国,另一个小女孩正在往一个包裹里放东西。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如郁金香一般明艳缤纷的故事,难道真的是发生在人们要靠卷心菜和马铃薯维持生计的荷兰小镇吗?在全书的画面中,几乎没有一处让我们感觉到战争阴霾,我们看到的全是乐观和坚强。

当凯琪收到**个包裹,发现里面装了肥皂、袜子和巧克力。她给罗西写了封信,感谢她。结果那年冬天他们源源不断收到美国寄来的包裹,是罗西的妈妈在全社会发起募捐,好心人寄来了白糖、罐头、奶粉、大衣等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凯琪毫无保留地把这一切都分享给邻居们。这些包裹缔造了一个又一个**,那个冬天,小镇人们**感到寒冷了,他们过得温暖而富足。

两个小女孩的友谊也在这些书信来往中逐渐加深。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罗西也终于收到了一个来自荷兰的包裹,里面是凝聚着荷兰人民精神血脉的郁金香球根!在大灾难面前,无论接受或是给予,都是幸福的。

《铁丝网上的小花》

一个德国小镇的女孩,

如何每天帮助集中营的孩子们

文:(意)克里斯托夫·格莱兹

(意)罗伯特·英诺森提

图:(意)罗伯特·英诺森提 译:代维

这是一个真正发生在战*中的故事,我们仿佛听到了在德国关押犹太人集中营前的那声清晰的枪响,看到了那朵凋零在铁丝网上的紫色小花……这本书的画家、意大利绘本**英诺森提说:“在这本书里,我想把一个孩子在没有懂得战争时又是如何经历战争的情形画出来。”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个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故事扉页,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德国小镇的纳粹狂热,多数人包括小主人公手里都拿着一面纳粹旗,扎着红色蝴蝶结的“我”游走在小镇。“我”追随着一辆车来到郊外,在林间发现了一个集中营,里面关的大多数是孩子,一个个穿着条纹囚衣,黑洞洞的眼睛,如骷髅般消瘦。“我”把仅有的一片面包从铁丝网缝隙中递给了其中一个小孩,此后“我”每天都把自己的食物攒起来偷偷带给他们。直到有一天,镇上人们都逃难去了,“我”照例来到老地方,集中营消失了,大雾中人影幢幢,“我”在枪声中倒下了。

全书笼罩在梦魇般棕灰色的气氛中,只有“我”的小红蝴蝶结始终跳跃,给绝望的人们带来希望。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我”本对战争一无所知,“我”对犹太小孩的帮助,完全出于人类本心,然而这个纯洁善良的象征竟遭毁灭。英诺森提是细节精确**,他的作品带给我们近乎残酷的真实,震撼之余,是深深的伤痛。**次给女儿读这个故事,她是真的不明白也很难接受,那个善良无辜的小女孩为什么会被杀害?后来又重读多遍,她对历史背景了解多些,才逐渐明白个中道理。

撰文:小园半亩(6岁娃妈妈,现居澳洲)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