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门常打开 但是有门槛

2014-10-09来源 : 互联网

公共

锐圆(知名时评作者)

年轻的时候曾有这样的梦想或者豪情:天南海北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呆在哪个城市就呆在哪个城市,把《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有迁徙、居住的自由”好好实践一下,因为在我读书的时代,户口关系、工作关系、还有粮油关系……把每个人都死死地锁在一个地方。两口子两地分居,要调到一个城市得有指标,县城往省城调必须是对调,有进有出。至于想去北京、上海,那真的是梦想了。

三十多年过去,可以讲是“盲流”改变了中国,在传统计划经济的概念里,人们大规模的迁徙可不就是“盲流”么?可是对于每一个下海以及外出打工的人来说,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一点也不盲。今天,你怀揣一张身份证,理论上是你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没有了,**身份人人平等了,什么“大专以上学历”也是一片云烟,在市场多元化、用工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也许一张蓝翔技校操作挖掘机的结业证书更好使一些。对于公民个体来说,迁徙自由已经不是一个**权利问题,而是一个经济成本问题。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来说,有张身份证就够了,但是要做一个比如说深圳市的市民,好像就不那么简单了,户口、居住证、社保关系、所谓“稳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工作”,你必须拥有这些东西才能成为一个享有权利的市民,老人能不能随迁,孩子能不能上学,都和这个有关。

趋势是这样的: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权利越来越平等一致了,而你作为市民的社会福利则越来越多地和你居住的城市捆绑在一起,和你在这个城市工作、纳税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关系。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别,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公共福利水平也会继续保持差别,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也会围绕这些展开竞争,一些城市可能会变得“保守”起来,对新移民不那么欢迎,担心他们会稀释自己的福利,另外一些城市则强烈地表达出欢迎年轻人的意向,把吸引人口和吸引投资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今年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很多城市都发布了自己新的户口政策,整体上表现出争夺年轻人口和有消费能力人口的趋向。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开始抬高进入的门槛,具体的做法之一就是强调新进人口的“两个稳定”:稳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对应的是深圳的高房价,稳定的工作对应的是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所以*后的结果也必然是对***的人才有吸附作用,而对相对素质较低的具有一定的排斥效应,我家大门常打开———不打开不符合时代潮流———但是有门槛。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