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艺术社区创新“点燃”北京国际设计周

2014-10-12来源 : 互联网

“艺术介入”展览现场,用有趣的方式讲述艺术社区的营造。

一个深圳的商业地产项目走进了中华世纪坛,在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共同参与的北京**设计周上竟成为了重要的展览之一,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北京**设计周上,作为国内*个进入中华世纪坛参展设计周的地产项目,水湾1979显然不是以“商业”的身份“点燃”关注热情,它褪去地产项目惯有的“华丽外衣”,穿上了“艺术介入”的“朴素衣裳”,要做的事情也远比地产开发大得多,它想要给深圳带来的,是一场通过艺术介入社区乃至城市发展的“革命”。

改革开放**炮打响的地方,显然不能走普通地产开发的路子

本次北京**设计周上,“水湾1979艺术社区概念创作展”的策展理念是“艺术介入”,展览由艺术家徐冰工作室、**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和香港DEHOWPROJECTS建筑事务所联合策展。在现场看到,整个展览共分为历史半球平台、央美半球工作室、徐冰半球教室、影像半球放映室以及DEHOW半球展示室五个部分,其中很大的“笔墨”都放在了对水湾以及蛇口的历史回顾上。

“历史半球平台”梳理了深圳蛇口地区自1979年改革以来的发展脉络;“影像半球放映室”则不间断地播放由吴信厚导演、荣获1989年金鸡百花奖的影片《蛇口奏鸣曲》;“徐冰半球教室”也邀请参观者“写自己的地书”、用《地书》符号阐释对“时间就是**”口号的理解。对此,执行策展人、央美副教授周翊向表示:“策展的意图是想以1979年为起点,用深圳蛇口地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其观念革命对今天的影响做轴线,从土地到地产、从社区到发起艺术社区联盟,在所有主动的变革与选择背后,去延续水湾效应的时代意义。”

在“水湾1979”项目开发商、诚品地产总经理罗雷看来,在改革开放**炮打响的水湾村做旧城改造的开发项目,显然不能依循普通商业地产开发的路子。几年前,当“水湾1979”被定位为城市综合体时,诚品地产就与央美牵头的“千里之行”延伸项目———“《践行》艺术计划”一拍即合,决定拿水湾做一个大胆的艺术实验:在入围的“千里之行”9个美院里,遴选出19位青年艺术家参与对社区内部日常设施的艺术设计,同时对社区以及周边街区公共空间进行艺术氛围的营造,让艺术真正参与生活。今年年底该艺术社区项目即将建成,建成后将与蛇口海上世界、创意岛等项目连成一片,成为深圳颇具艺术气息的城市复合功能街区。

“有能力改变城市时,你得意识到这改变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一个地产项目可能给城市带来什么?一座夺人眼球的地标、**一种**的生活方式,还是下一个拆迁工程的牺牲品?毋庸置疑的是,它势必会在城市发展的幕布上留下一笔。罗雷认为:“当你有能力去改变城市的时候,你*先应该意识到:这种改变会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细心的人会发现,过去三十年,“有用的需求”总是被放在城市开发的*要位置,而*近几年,当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同质化的时候,“有趣的需求”慢慢成为了焦点。如何创造有趣?艺术是一种重要方式。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介绍:“国外城市开发对公共艺术的投入都是有规定比例的,比如0.5%到1%,在国外成熟城市,都市美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

而当中国现有的城市开发逻辑还没有如此规定的时候,如何去规避权力和资本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垄断?水湾1979的解决方案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罗雷表示,几乎从项目开发初始,艺术介入就是同步进行的。“艺术家们多次去到项目现场了解情况,他们熟悉村里*受欢迎的那口井在哪里、*古老的那棵树在什么地方。这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走的是系统化的路子。”

来自央美的张兆宏是水湾1979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师和顾问,他带领的央美雕塑系第五工作室直接将水湾项目变成了一个课题来推动,“过去这段时间内,我们对项目做了历史文化的研究、空间的研究,当然*重要的还是受众的研究。介入一个公共空间时,艺术家应该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因为这个空间不是个人的,不应该用来随意宣泄个人情感”。他向表示,未来即将揭幕的水湾公共艺术空间或许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喜欢,“但*后它绝对不会突兀。届时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项目,你看不到设计的痕迹,设计却依然存在”。而对于这种创新究竟会不会成功,罗雷似乎有更久的耐心去等待,“我们就是要做长期的研究,五年、十年之后还要再看,当初的想法有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好的反馈与应用”。

对话艺术家

公共艺术没权利板着脸教育受众

张兆宏

水湾1979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师/顾问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提起公共艺术,惯常的处理方式是放几个雕塑,水湾艺术社区会是这样吗?

张兆宏:我和所有客户讲,要*大限度地减少雕塑,因为公共空间不是美术馆,也不是雕塑公园。公共空间艺术的观点**条就是:去中心化。不要在中间待着,不要那种一到门口就立一个雕塑。在公共空间进行创作,雕塑绝对不是唯一选择,灯光可以、绿化可以,凳子也可以,甚至广告牌都可能是公共艺术,太多太多可能性了,但现在太多可能性都被视而不见。

在美术馆,艺术品通常都有框、有射灯、有各种环境营造和衬托,公共艺术却不享受这些“待遇”。与美术馆不同,艺术家在公共空间可没有权利板着脸告诉别人:什么是艺术,公共空间也不应该成为艺术家宣泄个人情感的场所。未来在水湾,我希望所有公共空间的艺术品都是可以看、可以触摸、可以躺下,也可以参与的,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看不到设计痕迹的东西。要让人们突然意识到,艺术原来可以这样。这些在美术馆里不可能发生,却恰恰是公共空间艺术*有意思的地方。

:当艺术家介入一个公共空间时,他要做好哪些准备?

张兆宏:我在做公共空间艺术时一直遵循的准则:先得根据空间的限制条件,理性地进行规划,然后才是充满想象力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对空间条件的分析,就能够给出艺术和规划,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艺术家本人不负责任,要么就是他的作品根本就不适合放在公共空间。

针对水湾项目的研究中,受众研究是*复杂、耗时*久的。这些研究*终组成多个考量维度,当一个作品要放到这个空间的时候,不同的维度会分别检验它是否符合这个空间的需求与定位。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我们*后不能保证每一件作品每个人都喜欢,但它一定不会突兀。

:你认为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

张兆宏:公共艺术的*高境界,是你看到它的时候会大吃一惊,怎么会做这样一个东西?但吸引你之后,再琢磨十几秒钟,却又能突然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也就是说,观众不需要任何说明书,他融入自己的思考,这个时候作品的全部功能就完成了。公共艺术作品是由作者创作和受众的想象力共同完成的,预估不到的反应往往更加吸引人,就像卡普尔在芝加哥做的那粒蚕豆,不锈钢的表面反射出人的影子,很多很多人在那里拍照片,相信这种互动可能是卡普尔都没有想到的。令事情显得格外有意思,公共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采写:晏婵婵

图片:受访者供图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