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共文明引导岗位常态化叫好

2014-10-17来源 : 互联网

邑是邑非

近日,江门*批200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正式上岗进行文明行为劝导。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江门文明局*次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推进文明劝导常态化,200名志愿者享有人身保险和每小时10元补贴,需接受安排定时服务。(见9月30日《南方都市报·江门读本》)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批领取补贴的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上岗以来,所在路段的乱闯红灯、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确实大为减少,使江门市的市容市貌有了显著改变。对此,可能会有市民在表示满意的同时也提出一些质疑,既然是志愿者,就应是义务性质,为其购买安全责任保险固然必要,为何还要给予**补贴?而且,这个补贴额度几乎相当于一般劳动力工作的薪酬,这样的额度是否恰当?

坦率地说,现阶段江门市社会上下的主人翁意识尚未很好建立,对志愿文化的认识也停留在浅层次,愿意挤占私人休息时间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市民不是很多,何况是需要定时定岗定责的公共文明引导岗位,其招募的难度就更大了。前几年,为了配合创文行动,**只能临时性地从各个高等院校和**部门抽调人员到大街上站岗,这种做法虽能解燃眉之急,但由于对抽调人员单位的正常运作造成较大影响,参与人员也怨声载道,故文明引导的工作一直难以常态化实施下去,使创文行动总给市民“一阵风”的感觉。相比之下,给予必要的保险**和较为可观的补贴,吸引有余力、有时间、有意愿的市民参与到创文行动中,不失为一个务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无论对**、社会还是志愿者都是利好。

不过,现时的做法并非尽善尽美。笔者早晚上下班时,总能在同一个岗位上看到同一个身披志愿者服装的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维持秩序,实在有点替他担心———长时间站在马路上忍受灰尘和阳光的考验,老人家的身体能承受多久呢?据笔者所知,遍布市区的200多个岗位中,绝大部分都是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站岗,有多少老人能经受得住这种持续的考验?其实,相关部门不必苛求非得动员65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活动,**可以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

**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公共文明引导岗位真正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使江门市的创文工作更加切实地推进,保住“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雷阵语)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