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也是妥协的艺术

2014-10-17来源 : 互联网

陈Sir扬言(第1612期)

对于电动自行车,现在讨论禁还是不禁有点不切实际。因为政令一出驷马难追。但是讨论一下怎么禁的空间应该还有。

正在广州市法制办官网公开征求意见的《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使广州成为国内*个计划“全面**”电动自行车的城市,瞬间点爆城中热点。媒体报道说,一位长期从事交通管理的吴先生回应,广州早在2006年就开始“禁行”电动自行车,无论是对生产企业还是物流行业,都有充足的缓冲期。

不知道这位神秘的吴先生是否代表广州交警部门讲话。同一条新闻中,对于这一草案的**,广州市法制办法规处负责人回应,草案主要由广州市交警部门起草,法制办只负责挂网。这耍的是一个太极的“云手”啊。如果只负责挂网,找个中学生就会做,还要法制办来做乜嘢?既然推到交警身上,可怜的交警只能够用个姓名身份不详的“吴先生”出面回应。这意味着这番话的对错轻重大家都没办法对待得太认真,这种云里雾里的暧昧,恰好与广州八年来对电动自行车的态度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吴先生不愧是云端高手。八年来广州一面说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一面一只眼开一只眼闭,很多时候是两只眼全闭上。有人责备交警不作为,现在一个貌似交警的人出来说话了,这是缓冲期。言下之意,明益你,唔该收声!我的问题是:缓冲了八年,广州马路上的电动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初衷是禁,缓冲八年是法外开恩,结果越禁越多,越缓冲越多,要不就是禁错了,要不就是缓冲错了,这个八年缓冲论很难自圆其说。从吴先生公布的交通管理部门统计数字来看———2011-2013年,电动车288018辆,这恰恰说明,电动车在广州民众社会生活中很难**离得开。

其实事情的发展逻辑是这样的。广州要禁摩托车。因为要禁摩托车所以不得不禁电动单车。因为真的禁了电动单车很多民生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缓冲”了八年。因为“缓冲”了八年,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五类车”问题就越来越严重,现在不得不全面禁止———禁售、禁行、禁停、禁坐、禁加油。依我看,以小市民的顽劣,这个“五禁”防线**是不堪一击的。你广州禁售,真要买的过条珠江桥就不是广州了。你要在公共停车场禁停车本身就是笑话,电动自行车本来就是点对点的交通工具,停不停你的公共停车场关系不大。至于禁加油,化解之道参考**条。所谓全面禁止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其实真要赶尽杀绝,主战场还是在马路上,但是问题来了———吴先生说了,马路上抓五类车已经让280多名民警受伤了。So?

同一条新闻报道说:“我们有网格式的轨道交通,完善的地面公交,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日常的交通需求”。问题正是出在这个基本的判断上面!白领上班交通需求也许解决了,但是给写字楼送水送快递的人的基本交通需求解决了吗?以后是打的送水送快递还是坐地铁公交送水送快递?或者走路?广州1600万市民对交通的需求是**多元多样化的,仅以坐空调写字楼的白领的需求作为1600万人**的需求样式,决策一定会出问题,而且会出大问题!禁摩禁电禁到鸡毛鸭血,甚至禁到警察也成了受害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句不好听的,抓贼一年也不用两百多警察受伤吧?

需求与管*是一个天平的两个端。在需求无法通过有效供给而减少的情况下,天平另一个头的砝码只能无奈减轻。否则天平只会失衡倾翻。对于电动自行车,现在讨论禁还是不禁有点不切实际。因为政令一出驷马难追。但是讨论一下怎么禁的空间应该还有。比如说对于送水啊物流啊公交车不到或者早收车的地方,是否还该网开一面?政*是妥协的艺术。城市管理也是妥协的艺术。

□陈扬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