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再下南洋寻访华商荣光

2014-10-24来源 : 互联网

陈达生与他保藏的三宝瓮

泰国阿瑜陀耶府三宝佛公庙旁的湄南河段,据说郑和曾率船队在此登岸

瑞典 法国 意大利 土耳其 伊朗 埃及 广州 阿曼 印度 泰国 肯尼亚 新加坡 马尔代夫 马达加斯加 南非

再下南洋

寻访华商荣光

文/图 记者 张璐瑶

广州搭乘飞机出境,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不外两三个小时就来到了东南亚这片古称南洋的地盘。这里从古至今都有着华人糊口的印记,他们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成长密不成分。

我们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寻觅**前华人留下的印记时,本地人却说:“新加坡处处都是唐人街。”平常街巷里,到处可以看到中文和中国面目面貌,经营肉骨茶的店也还在用广东传统的公鸡碗。

而在泰国,有100万人在进修汉语,潮州话是这里老一辈华人的通用说话,泰语版的潮剧在这里大受接待。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酷似明朝服饰的娘惹服装,看到新加坡海边仓库里成堆的郑和期间的陶瓮,听到湄南河滨郑和的传说……这些都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印记。

更多人会告诉我们,他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等候。

东南亚*大的私营船运公司——新加坡承平船务有限公司董事总司理张松声说:“中国的崛起,可以借由新期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造福东南亚苍生。”

新加坡交通部长吕德耀但愿:“新加坡可以或许成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

泰国前***长素察博士在尽力进修汉语的同时,也告诉更多泰国的年青人:“泰国人至少应该懂两种外语:英语和汉语。”

对于很多人来说,新海上丝绸之路是对汗青的计谋性重启,也为东南亚列国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缘和平台。

汗青沿革

海上商业往来两千年

在新加坡海边的一处仓房里,堆着上百个大瓮,这些造型粗朴、模样熟悉的陶罐,底部都印有中文,标示着他们的年轮,从元到清不等,此中大都来自明朝。这些大肚陶罐被认为是郑和时代的遗物。传说昔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来到新、马一带,将储存粮食用的陶罐顺手拿来与本地人互换香蕉等热带生果。这些在中国廉价而泛泛的器物到了本地人手里,却酿成了世代传播的“传家宝”。

郑和提高了海外华人地位

30多年前,新加坡华裔商人陈达生在印尼、马来西亚做工程时发现,本地土著家中竟有来自中国的陶罐。于是,他花*将这些“传家宝”一个个买下。有些放置于本身新加坡海边的仓库中,有些放在本身在马六甲设立的郑和文化馆中,以供来人领会这段海外汗青。

陈达生像良多在海外的华人一样,既是一位超卓的商人,也对中华汗青文化有着稠密的乐趣。他结业于南洋大学汗青系,现在也是**郑和学会会长。

“郑和把整个华人的地位提高了。”陈达生告诉记者,郑和代表着中国在海上*壮大的期间。而郑和下西洋的目标也并非强占沿岸各地,而是以敦睦、和平的立场,协助本地与中国进行经商、商业往来。由此,沿岸列国也起头成长起来,甚至把中国文化也吸纳进本地糊口。

释教促进了海路的繁荣

6月30日下战书,记者在新加坡**大学见到了时任该校特级传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的王庚武,他年过八旬,在东亚史研究范畴颇负盛名。

他告诉记者,大要2000多年前,中国广东、福建这些处所的百越人,就已经跟东南亚有了商业关系。

“那时所谓中国仍是在北方,而南边的这些民族,已用船在海上很天然地成长了。”他说。

至汉朝末年到唐宋,尤其是在唐朝,因为释教的昌隆,中国东南沿海与海上的商业往来也随之繁荣。

王庚武介绍,释教虽是从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但海上也在不断地交流。“六朝期间,像法显等中国僧人也是由海上到印度去的,”王庚武说,“这是商业,也是文化。”

印度的释教文化和本地的香料也跟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并逐渐有了市场。

“所以说,秦汉今后的1000年,中国与海外商业*要靠陆上的丝绸之路。唐末五代今后,中国人起头真正出海经商。”王庚武说。

广东人很早就出海互市

早在五代十国期间,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一带,便起头出格正视海上商业。

南宋期间,当局从北方的开封搬到南边的杭州,北方的契丹等部族*要跟东亚、西亚的民族经商。而这时,南边更开放了。

在王庚武看来,南宋期间南边经济的活跃靠的仍是海上商业。那时,广州即是中国对外进行海上商业的三个*要口岸之一。

到了元朝,统*者鼓动勉励南边的商人出海经商,而跟着蒙前人一块来到中国的良多中亚、西亚民族也插手此中,他们走过陆上丝绸之路,也知道了若何从海路达到印度洋、波斯湾。有了这些经验,中国的海上商业才起头变得很是发财。“有了这个布景,郑和才得以七下西洋。”王庚武介绍。

因糊口所迫“下南洋”

我们的一路寻访中,听到不少华人后裔讲他们祖辈的故事。

明清期间,海禁政策一度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变得萧条起来。也是以,如广东沿海一带的人民起头为糊口所迫,偷偷坐风帆渡海,一路流落“下南洋”。

他们傍边有穷苦的手工业者,有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有宰猪的屠夫,有船埠做苦力的劳工,也有部门有识之士。

恰是这些人,靠着双手和汗水一滴一滴累积起华人在海外的原始**。也是他们,于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一次次从千里之外伸出援手。

新加坡牛车水是新加坡*闻名的一条唐人街,这里汗青上是华人聚居之地。

今天的牛车水像很多卖旅游纪念品的特产街一样,狭长而热闹。从街口的肉干店起头,一路都能看到熟悉的中文招牌。

牛车水的地名由来与中国劳动者分不开。昔时的新加坡没有自来水,需要用牛车水到市区,“牛车水”是以得名。而这些用牛车水的工人和**个在这里架设自来水管道的人,都是华人。

在今天新加坡的政商各界,我们能看到不少由谁人时代来的华人的后辈身影。好比东南亚*大的私营船运公司董事总司理张松声,他的父辈在**战争**后坐船逃来新加坡;好比张永福,鸦片战争之后,他的父辈从潮州饶平坐风帆来到新马一带,他为孙中山在新加坡的革命勾当供给据点,也一向撑持着孙中山在国内的革命事业……

张璐瑶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