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康:用20年光阴画一个信仰的圈

2014-10-25来源 : 互联网

杨延康潜心拍摄10年的“藏传佛教”专题“心象”终于收官,并开始了密集的巡展,从**到台北,再到西宁、郑州、北京……*终回到了他出发的地方———深圳。不仅如此,他带来的还有他*初出发时同样拍摄了10年的乡村天主教系列。这些摄影原作以及他带来的实物铺陈在华·美术馆里,就像是在画一个圈,一个周长为20年光阴的人生,它们的圆心是杨延康的心灵,而圆圈之外,则是这个缺乏信仰、缺乏敬畏的世俗世界。或许,在杨延康所画下的神圣光圈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种与大时代的对应,甚至可能是一种对峙。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这次展览有那么点回顾的意思,能不能想下,当时为什么想起来要去拍天主教系列,**次到藏地*吸引你的是什么?

杨延康:二十年不是一种回顾,其实是一种呈现,是一种出发。拍天主教是1992年。我记得,那是在陕西宝鸡凤翔县。快过年了,我骑着个单车,路过一个村庄就听到里面有做弥撒的声音,我很好奇就推开了院门,发现教堂已经在**时拆毁了。但在破旧的教堂的前面,他们堆了几块石头,就在做弥撒。

当时我进去,神父很慌,问我哪里来的,干嘛来拍照。我说我家在凤翔,是这里人,来看看。神父打消了顾虑以后就让我拍,我发现这会是一个很好的专题。我觉得中国人有信仰,他们就懂得敬畏。在这些人的日常生活中,信仰的灵魂就在里面。这一拍就拍了十年,2002年就拿到各个地方去展,我就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把信仰这个东西延续地拍摄,成为一个突破口。然后我就想到在高地上的**族。刚开始跟大家一样,觉得那里很神秘。天高地远的,走**都看不到一个人,很贴近自然。在拍摄前,我就去过很多次**。我觉得**人看别人的眼神是很纯洁的,就想把他们通过我的镜头来表现,从里面梳理出能够感动人的照片。刚好2014年也就告一个段落。明年准备***教的。我希望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能够通过一个摄影师被捕捉。

:**们愿意被拍吗?你怎么做到让他们以*真实的状态呈现在镜头下?

杨延康:愿意,只要你尊重他们。进到寺庙,告诉他们我是深圳来的,我也是个佛**,来这里拜一下,拉拉关系套套近乎。一个微笑,握手,几句打招呼的藏语。他们也会让进屋,喝喝酥油茶,吃糌粑。在这样的情况下,拍照还会难吗?只要记录就可以了。一起生活,作品就直接呈现出来了。但是为什么十年时间才出现80张照片,基督教10年才40张?我也觉得很遗憾,有些照片没拍好,但是我真的尽力了,好照片是要天时地利人和。

:理论家杨小彦说,在你的作品里看到了苦难,有些人又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杨延康:杨小彦的原话是,我的作品“是在苦难中开启的”。苦难可以让人记住幸福。我觉得我是偏爱苦难的。谁都不愿意经历苦难,但当它真地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怎么面对它?所以我的作品是从苦难中获得敬畏之感。

:有人说,拍**的生活与信仰,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宗教性的,很容易就拍出神圣的感觉。你怎么看?

杨延康:没问题啊,去拍啊,作品拿出来啊!那么多人去**旅游,拍了那么多的照片,真正能打动人的有多少?我并不是说我的作品有多么的伟大,但好的作品是有思想的,有内在的。在那里,自然风景确实很美,拍出来的照片却只能是一张“糖水片”。摄影看似简单,其实是要思考的。

采写:黄璐李燕姗

摄影:胡可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