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教父柳传志:揭秘联想27年如何做到世界第一?

2014-10-31来源 : 互联网

他创建了一家企业,然后用27年时间把它带到了****的位置上。随后,他亲自培养的接班人,又把公司带到了****。

在企业家与企业之间,这几乎是*好的结局。

柳传志和任正非很像,两个人都是1944年出生,年轻时都曾与军队结缘。柳传志也曾认真对比过自己和任正非的区别,他说,“华为和联想是两家**不同的企业。华为崇尚技术,就像一直在爬喜马拉雅山的北坡,陡峭险峻;联想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缓和迂回,走贸工技的通路,*后也能爬上山顶。”

“贸工技”,成了柳传志在联想集团26年的一道缩影。

1944年,柳传志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防科委十院十所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的所在地中关村,已经显示出蓬勃的商业活力,很多科技公司办了以来,相对较高的收入,对计算所里的员工思想冲击很大。

当时的所长曾茂朝想,与其让同事被别人挖走,不如所里自己办一家公司,*终,柳传志被选派为创建这家企业的实际掌舵者。

对于40岁的柳传志来说,这是他等了很久的一个机会——“别的技术人员是被逼着转行,我则是主动要求跳出来。”

那天柳传志来到曾茂朝的办公室,所长对他说,“要不你们也走出去搞个公司试一试?搞好了呢,也算是给所里创收,多给大家发点儿奖金。咱们也埋伏一支奇兵,到市场上冲杀冲杀。”

柳传志的回答是,“财务权、人事权、经营管理权你得给我。”

曾茂朝沉吟片刻,“没问题,给你们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那时是1984年。这段对话的双方都没有想到,27年后这支为了“创收”、“多发点奖金”而组建的奇兵,做到了全球PC**名。

联想成立后,选择发展路线就成了*重要的问题。很多科研所出身的人更看重技术,认为这才是企业*核心的部分。但柳传志有自己的看法,“贸工技”路线,在他看来*适合当时的联想。

“不把贸易做通了,再好的科研产品你也不知道怎样卖,不把制造业搞精良了,好的科研产品的一些特点也会被制造业的粗糙掩盖了。”柳传志与倪光南的争论是联想发展历史上关键的一个节点,从此以后,联想走上了技术产业转化的道路,将贸易看做是**要素。

历史没有假如。我们今天无法去判断,如果当年柳传志同意了倪光南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的想法,今天的联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从已经发生的历史去回顾,柳传志为联想选择了一条缺乏光环,但相对务实的道路。

后来柳传志回忆联想的奋斗历史时感慨,联想一直比较“缺钱”。那一代的创业者不比今天,有足够的国内和国际投资热钱。当年联想的发展只能指望自己赚取的利润,很长时间里,困扰柳传志*大的难题就是为公司“找钱”。

这一客观大环境很可能影响了柳传志对公司战略的决策。如果联想有足够的钱,也许未必会走上漫长迂回的“贸工技”路线。

联想慢慢做大后,国际PC市场却陷入了*激烈厮杀的时代。联想开始和宏碁斗,柳传志也一直和施振荣“对标”。市场份额的竞争常常到了百分比的小数点后两位,柳传志带着联想一点点越过宏碁,越过戴尔,*终,由接班人杨元庆实现了超越惠普,成为全球**。

任正非曾感慨,华为因为无知而进入了电信领域,这里竞争太激烈。不知道柳传志是否也有过同样的心思,但他曾谈过一次转型诱惑——联想早年曾有机会进入房地产行业,赚钱会比做IT更快。但柳传志*终没有越界,在他看来,“不涨本事的事情不做”。

但时间也慢慢改变了柳传志的想法。从联想集团退出后,柳传志把更多精力放到了联想控股上,业务所及,开始触及投资、资产并购、农业,甚至包括他曾拒绝过的房地产。

谈到职业生涯的新目标,柳传志表示,他希望联想控股可以在2014-2016年整体上市。

“这几年完了以后,我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我喜欢的事。”

2011年,柳传志获得年度经济人物终身成就奖是如是说。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从中科院走出来,迈向中关村街头的那一刻——中国少了一位开发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员,多了一个企业家。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