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环境保护部约谈了河南省安阳市的主要**同志,并且将“约谈”一事连续两天挂在了环保部官网*页的《今日头条》栏目中。此前很长一阵,安阳市的空气污染都非常严重,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为此督查多次,但始终未见整改动静。故而,也就促成了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约谈安阳市主要**的事件。
在此特殊背景下,环保部及时出马,约谈安阳市主要**,效果相信会较为明显。不过,相比约谈的具体内容或涉及相关领域的*理问题,更引人遐想的可能是“约谈”制度本身。近年以来,某某部约谈某某企业或某某地方**,类似新闻间或就能登上头条,有关约谈制度的缘起,便不由得让人充满兴趣。
按照媒体的归类,“约谈”制度肇始于2007年。彼时,各地正大兴土木,许多地方**与开发商沆瀣一气,不顾土地使用政策,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十分猖獗。为此,国土部开展业务创新,将全国排前几名地方**主要负责人请到北京,要求谈一谈问题所在和如何解决。值得补充的一个背景是,当时国土部15号令还没有实施,所以还没有与问责挂钩。
如果说国土部约谈是基于法制律令不够完善,不得以施展缺失规范的“约谈”手段,那么此后新涌现的“约谈”项目,则很难找到稳固的理由。2010年,大规模刺激计划促成各地房价暴涨,时任住建部部长***表示将“适时会同监察部对省、市人民**稳定房价工作进行考核,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这可看出,约谈是问责的前奏,属于警告类型,但与警告又不一样。
环保、土地和楼市,如果说与国计民生关系紧密,存在“宏观调控”的必要,那么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方便面、家电和酒类行业,实在无法想象有何约谈之必要。但在2011年,发改委在一年之内约谈了欲涨价的方便面企业、家电企业和酒类企业,表示相关企业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
泡面、家电和酒类早已属于**市场经济,其价格涨跌根本无需**插手,消费者自然会按照*利于自己的原则进行采购。更何况其市场分层极为丰富,也都不属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以“约谈”进行价格干预,实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到了今年,发改委的约谈对象开始蔓延至“外企”,强势如奔驰、宝马、大众的车企也不得不在约谈之后有些动作。至于“**垄断汽配件”的12家日企,由于有两家企业非常配合约谈,故而被作出免于处罚的决定,一时也令业界哗然。
也许可以这么理解,短期来看,约谈并不一定有效果,因为这属于国家部委与地方或企业之间的一种非规范博弈,效力取决于背后力量的多寡。但长期来看,约谈肯定不会有效果,因为约谈是在用行政计划手段对抗市场运行规律,结果是注定的。不过,上述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约谈作为一种临时性的行政干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和企业产生冲击。这就够了,因为这一异常暧昧的非常规权力,使你无法真正摸清它的意图和底细,从而维系住了执法者不可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