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沈彬(法律工作者)
这次**清理“滥考证”的力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8月,***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人社部负责人曾透露:11月还将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到明年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工作。
果然,如今人社部发布相关通知,**要减少和清理四个方面的职业资格:一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二是虽然有依据,但与****、公共安全、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三是***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立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四是取消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
此次深圳将**清理和减少三类准入类职业资格:**类是对各区(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自行设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予以取消。第二类,若是以深圳地方性法规为依据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有关法规予以取消;三是各区(新区)、各部门自行将某类职业资格设置作为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的,予以取消。
改革到了这一步,就真不是“湿湿水”了,而是啃硬骨头了。但也引发了一些人的不同理解,特别是那些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出证书,或者正在考证的。比如,之前在财经职业圈子里有相当“**性”的注册税务师考试,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如今突然叫停,让不少人很错愕。
其实,中国真正由全国人大立法明确的行业准入资格,只有司法职业资格、医师资格、注册会计师以及教师资格等几项,此外,职业准入的另一个大头,就是电梯维修工、电焊工、制冷工、高空作业工等“特殊工种”,是必须持证上岗的;除此之外的职业准入在“合法性”上往往就有一些问题,哪怕之前行业内比较认可的“注册税务师证”。
这次**是下了决心从严砍掉过滥的职业考证,但也可能带来另一个问题,没了“证书”还怎么来甄别人才?
作为职业准入门槛的考证,的确可能是权力的滥用,但作为职业水平评定的考证,也有其市场需求。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看“证书”是一种成本较低的、甄别专业知识水平的手段,特别是在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比如应届大学生)时。
所以,从简政放权的角度说,还有必要砍掉一大批依靠权力、搞行政门槛的“考证”。但另一方面,真正的职业水平测定考试———能代表当事人在专业领域的真实能力、得到雇主认可、与现实操作合拍并且能进一步提升行业水平———反而可能是方兴未艾。
比如,CFA(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等“洋考证”在中国青年白领人群中有很大市场。而这些外国*****的行业协会、学会,之所以组织的考试这么有公信力,并不是因为他们和权力走得太近,直接通过权力搞行业准入,而是真正能代表行业利益、规范提升行业的水平,于是其水平评定考试就有了**性。
同理,在这次清理“考证”之后,还要深化行业协会、学会改革,特别是试行“一行多会”,充分竞争,让行业协会**依附权力,把精力集中到提升行业水准上来。如今“注册税务师证”消失了,但不排除将来中国出现两大税务师协会竞争、打擂,各出一套水平测定证书,让市场来决定哪一家的含金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