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报考”不尴尬,尴尬的是整个社会

2014-11-11来源 : 互联网

“国考”报名时间已过半,黑龙江省国税、公安等几个部门的岗位大热。然而抚远海关翻译、阿城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科员、绥芬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员等57个职位无人通过审核,出现尴尬的“零报考”。这些职位多数位于边远地区。

其实公务员招考中部分职位的“零报考”现象历年来屡有发生,已谈不上新鲜。去年“国考”就有132个职位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地方公务员考试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2012年的陕西地方公务员考试报名,甚至有超过200个职位“零报考”。黑龙江省的2009年“省考”也有此先例,百余岗位无人报名。

这些出现“零报考”的职位大都属于冷门岗位或者位于比较偏远地区,因而这些“国考”军团的报考动机常被拿来质问,甚至被不假思索地扣上“功利”的帽子,随着而来的就是一连串的批评和责骂。2013年“国考”报考出现所谓“***前线东海公务员0报考”的新闻,顿时就有诸多网民纷纷指责报考者不爱国,功利心太强。抛开这些纷争,实际上除了地区偏远的原因之外,更主要是这些岗位往往有着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需要持相应证书,一些岗位还要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整体看来招录的门槛相对较高,因而少有人问津,有些报考者也因不符合条件而未能通过审核,多方因素一起作用才出现了“零报考”的现象。

这些出现“零报考”的岗位由于招录条件高或个人选择而产生,并非不能理解,也无需过度苛责。反观,那些大热岗位,诸如该省国税系统招考报录比将近1::100,其他地方“省考”甚至有1:1000的录取率见诸报端,这种现象更值得深思。同样在黑龙江省,2012年哈尔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七千多名报考者中竟然有三千多名本科生,29名硕士生。这类又有稳定的编制,招考门槛又不高的岗位,一旦考上就意味着捧上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这一前景在如今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对大学毕业生却是也是一个不小的吸引力。

这些大热的岗位大抵不是因为其工作本身散发诱人的光芒,其吸引力是在它们所能够提供的事业单位编制、城市户口待遇,以及一份加薪升职上升机会大的职业期待。如今“90后”已经开始步入社会,生活、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上升的渠道却愈发窄小和单一。这种可以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契合了许多年轻人想要追寻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就业机会的追求,因为当下社会中,“体制内”对于一般人而言就是一个资源集中的权力部门,进入体制内,不仅减轻生活就业等压力,还能够在上升渠道中占据或许有利的位置。故而,诸如税务这些拥有较多资源的部门备受青睐,而偏远地区的岗位遇冷。

一味去指摘“考公”大军的选择只不过是隔靴搔痒,并未深入到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其实尴尬的不是“零报考”现象,而是整个社会。

转载来自华夏经纬网。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