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创新大潮中,深圳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2014-11-12来源 : 互联网

张强先生演讲《以社会创新推进社会建设》。王子荣摄

嘉宾简历

张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实验室主任。兼任***发展计划署、***教科文组织、***志愿者组织风险*理、减灾教育、社会发展、志愿服务等领域咨询**;**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发起人之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基金会培训中心**委员。

当前的社会建设面临着三大挑战

社会建设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民生,就是刚才讲的社会服务;还有一个是公共服务,怎么样建构一个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做到全覆盖、公平、***,这是我们的目标。其实人们还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社会*理,我们完善社会*理的体系也是为了去改善民生,民生的条件并不是直接取决于我们有多少桥梁,我们有多少道路,而是取决于人们对这些幸福的共识和我们的参与者。就这一点来说,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理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有机融合的基础。

社会建设包括了民生的服务工作,其中包括我们社会*理体系的完善。譬如说在社区面临几个圈,**个圈是一个项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去从需求的评估,到项目设计、项目的执行和评估,这是一个所谓的项目管理的过程。这个中间其实我们对于服务需求的测量就是一个难题,其实讲社会服务需求的时候是非常多元的,我们怎么去测度呢?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我们共同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个难题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使协商变得更加复杂。社区中的社会服务呈现形态不一样,背后还存在着多元的主体。社会服务的主体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居民,既有专业性的社工服务机构,还有很多社区内外的慈善和志愿服务组织。不同的立场会带来不同的冲突,在主体多元的情况下,如何找到一个公共的空间能够去融合这些差异是很大的问题。

第三,服务效果的检测也是一大难题。我向一个慈善组织捐了*,我会问,我的*发挥了什么作用?请在信息公开中说明你的效果。对于社会公共服务,效果如何取决于居民满意与否,或者这个体系是否充满参与性,可是我们有一个标尺吗?

形成有效的*理体系几个因素很重要

这中间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讨论现代中国的社会建设体系的完善时,你面临的问题是多元的而且是同时存在的。既面临着对于**的监管体系的改变,怎么样将传统的*理体系变革为社会*理的一个架构,找到一个有效、稳定、非常开放性的*理的体制。另外问题对于企业也是同样存在,企业在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基本单元的时候,怎么样既能够保证质量也能保证环境的友好。以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照,我们怎么样去完善第二次分配的一些合理性?

对社会组织也是一样,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但规模还是很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的公信力还有待于提高———你可以做吗?你没有能力做吗?我有没有一个机制能够有序地检测?第三部门作为一种收入分配的调节方式,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去促进社会完善的路径它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小的,亟待发展。

如果考虑一个改革或者说一个创新,它其实会涉及三个层面。**个层面,理念很重要,你能不能接受我们这样的一个创新会带来的一些变化?这些理念的变化会改变你的监管的体制、制度和文化,所以其实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们怎么样用这些体制去建基础的制度框架?

第二个层面其实是一些我们叫知识的层面,如果我们决定了我们一起来多元参与怎么样构建我们俩之间的关系,我们俩合作的前提要有一些框架能测度我们关系,如果我可以外包给你有没有一些知识的体系,能够去观测、分析?PPP公司,现代慈善中间的公益金融也好,慈善金融也好,怎么样融合三种力量发挥杠杆作用?

第三个层面需要一些工具,原来旧有的体系上大家在灾害领域容易测度直接经济损失,今天关注的社会影响或者是社会冲击时请问你有工具吗?我们讲的不仅仅是那些损失和那些人口的数据,他如果继续活下去怎么看待重新开始?我们怎么样测度家属的离去和家庭的破裂?这些的衡量需要很多工具,没有这些工具讲创新讲改革也是空中楼阁,不可能达成一个共识。

如果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理体系,这时候有几个因素很重要。**个是主体多元化,深圳推动社区基金会,社区的公共服务可以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多主题参与的格局,能够成功运作意味着不仅仅是社区基金会的存在,也就是传统的街道的管理体制之外还有这样的存在,如果要递送更需要社区社会组织,请问我们这几个主体从哪里来?在很多的发展中地区,我们有很多非正式的,很多爱好的组织,今天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现代意义的社会组织,这个孵化的过程是很困难的,如果孵化了成功之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一起协同?第二个挑战,我们传统上从上而下的,我们习惯于中国的五级半**。中央的决策一直到乡镇,也就是社区这样的一个概念去传递、去执行,那这个过程中都是上上下下的直线型的过程。现在的过程是什么?我们要网络化了,其实在我们递送的主题是越来越多元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关系却是扁平式的。那些组织跟我们之间的传统行政管理的关系并不是传统的、单一的,你给命令我来执行,不是!我们并不具备着行政的隶属关系,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理方式。在多元的参与中间我们需要合作竞争,中国在政企合作有很多的进展、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样取得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今天我们的考核是变化的,我们关心的不是一个项目两个项目,而是关心这个递送了之后你的满意度。此外,我们怎么样在效率和多元参与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需要完善工具库,创新建构知识体系

我们的同行们讨论的时候常常会陷入到一个纠结中间,我们常常去争论从理念上我们应该是站在这里还是站在这里,我们有很多讨论,可是这些讨论没有知识体系的基础、没有那些工具的建构这些讨论都是空中楼阁。而且这种讨论无益于社会体系的构建,所以我特别期待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去进行测度?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希望项目化、专业化、透明化、预算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尝试,你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就需要整个前因后果和历史过程。我们在做社会组织的时候,我们说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是你跟公共政策的差异、你代表的社会需求的直接性,我代表一个特殊群体的社会需求,如果社会组织过于脱离了所谓草根、那些需求的现场,那它跟公共政策的差异是什么?你怎么差异化独特性的存在成为一个补充呢?这之间什么关系?我们的社会组织更加规模、专业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社区化,怎么样让社区的收集过程、民众的参与更有动力?

这个过程看到了一些难题,譬如说老龄化的问题,中国后期的发展老龄化的速度跟美国比较,也就是说我们随着进一步的建设我们的老龄程度越来越高,而且这种发展的趋势你可以看到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国家的中间的地位分布。我们有预测的中国的年龄结构的变化,你可以看到这些结构变化,这些差异告诉你不仅仅告诉你所谓的人口红利的损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的社会结构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的主体人群变化之后带来了很多的需求变化。

我们需要覆盖什么样的养老服务?医疗、家政、护理、紧急救助、精神、康复,我们是保障基本还是保护失智失能老人?第二个问题是谁来做?第三个是公益的进不了市场化的进不起,我们怎么办呢?这个背后还有一个服务主体的问题,我们没有人进行养老护理这方面的培养,如果要专业服务要采购什么?我们刚才讲到对于深圳这些发达地区我们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口的时候,由于我们人口承载的限制我们没有那么多服务人口的来源怎么办?还有社会文化的概念的改变,这是很困难的。

如果我们能够在既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更为美好的社会机制空间,我们需要突破既有的工具,我们去完善我们工具库,我们创新建构我们的知识体系:究竟什么是市场?究竟什么是社会服务?究竟什么是社会组织与**的合作模式?企业、市场与**以及社会、现代企业责任这些概念、这些知识体系都有待于创新融合。

社会创新需具备三大要素

更重要的是实现价值观层面的共容。这些年一直有一个概念叫社会创新,这个词构成很简单,因为社会这两个字是使用最频繁的可是也是最复杂的概念。而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创新?在研究市场、组织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的讨论,对于市场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而且你还记得其实苹果最重要的创新是一个模式上的创新,是告诉你当年我建立这样的生态体系的时候,我并不是满足你传统的市场需求,我根本上就是端出一个新的生态圈,我创造一个新的需求系统。在某种意义上个体组织和政策层面也要创造或者重新设计结构。所以我们讲创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不仅仅在资源的对接上或者在技术的创新上,它更加有效、能够去互动、能够去持续、能够更加有影响或者说带来的影响是更加直接,然后它能够比现有的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一个美好社会的形成。

但是当然还有很多的争议,什么是新?什么是社会价值?什么是更好的?可持续的?这中间有几个因素,**个是新的,而新的是富有想像力的,能够突破既有认知的,社会企业讨论说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找到共融,这个可能还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它一定是带来一种范式上的变化,社会讨论的背后难道企业失灵、**失灵这样的格局不可以打破吗?首尔市**提出来一个社会经济,它希望说我用新的分类方法来重新解构我的社会的经济结构,从而可持续的解决经济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表象的设备上、技术上的变化,而是影响了整个模式上的变化。

第三个更重要,昨天我在世界青年论坛上有讨论,我前面的讨论搭档尤努斯教授,他说更重要的这些需求能够被复制,你的创新能够规模化、广泛的进行推广。你的创新到底是不是可以复制?如果我们的创新有很多先决条件,你可能还没有实现新的创新,你可能只是一个特殊的个案。

以社会部门为主,**、市场为辅

中国社会创新的主体特征与**发展趋势一致,都是以社会部门为主,**、市场为辅。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创新兴起又具有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即机遇和空间来源于*理变革中的**、资本化竞争的市场及发展中的公民社会相互博弈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驱动下推进社会创新,市场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趋势引领下投入社会创新,社会部门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带动下依托社会创新。

在迎接市场挑战的时候,我们实现了很多突破,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间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可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很多地方杀出血路,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体系,也带来了共赢的福利。深圳是金融之都,而且不要忘记还是一个慈善之都,有创新的活力、开拓的精神,是不是能引领社会创新?是不是还有那种开放的精神去总结和提炼在上一次开放性建设市场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然后用这些经验和教训重新构筑社会创新或社会体制建设的基石?

(本文为嘉宾2014年11月2日演讲稿,有删节)

标签: 深圳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