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写"旅游业版图 消费者需求得到回应

2014-11-15来源 : 互联网

插图:人民视觉

往期请见新媒体版:

10月9日《互联网“问诊”医疗业》

10月16日《互联网“翻开”阅读新常态》

10月23日《互联网“搅局”传统金融业》

10月30日《互联网“挖掘”购物新金矿》

29岁的小鲁是一位深度旅游爱好者。工作闲暇之时,他常背上行囊出发,乐在其中。他在朋友圈分享各种攻略和景点信息,手机里安装着多款旅游软件,对各色旅游产品如数家珍。“我根据需求来做选择”,他自豪地暗示自己是圈内行家。

在旅游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的时代,小鲁这样的“行家”有很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车票或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9亿,网民使用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已达30%,使用手机预订的比例达到14.3%。

“在线旅游”便捷丰富

在线旅游业的兴起,将产品预定、信息查询、服务评价等环节搬到线上。原本复杂的购买过程,敲几下手指便能完成

十几年前,人们还不这样旅行。

那时,选择怎样的团队游,基本靠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由于信息缺乏透明,每次旅行都像是“一锤子买卖”。

那时,选择自驾出游,一本厚厚的地图必不可少。由于定位导航技术尚未普及,迷路、走错路是常事。万一油加少了,只能自认倒霉。

十几年间,海量用户涌入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人。网民使用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已达到30%,使用手机预订的比例达到14.3%。

在线旅游业的兴起,将产品预定、信息查询、服务评价等环节搬到线上。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旅游产品的说明,并进行对比。原本复杂的购买过程,动几下手指便能完成。

互联网让旅游更便捷。

在中青旅遨游网*席运营官廖伟勇看来,旅游产品与互联网有着先天的契合度,“旅游产品大多没有存储与物流环节,搬到互联网上进行售卖再合适不过”。

*早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是票务、酒店产品的订购,之后是旅游线路产品。途牛旅游网创始人兼*席执行官于敦德认为,这是互联网旅游业的两次跨越。

被搬上网的还有数字化的攻略和游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将图片和文档存储在便携设备上,旅行中随时拿出翻阅。

便捷的背后,是信息与产品的极大丰富。

手机旅行软件“在路上”成立三年来,通过UGC(用户生产内容)客户端已上传近亿张旅行中的图片或原创旅游攻略。

在途牛旅游网上,旅游产品总数已达32万种之多,旅游目的地遍布**70多个国家,出发地超过83个城市,这一数据还在增加。

“在路上”联席总裁李鑫透露,过去,一家旅行社在一个地区只需采购几款酒店产品;今天,他们与成百上千家酒店达成关联,以满足出行者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

“切分蛋糕”正在提速

移动互联时代,“烧*”的战*从电脑端蔓延到移动端。国内在线旅游的移动软件已有上百个,许多企业移动端新产品的计划也提上日程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今年全年预计旅游接待总人数将达到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3万亿元。5年前,这组数据分别是20.76亿人次和1.29万亿元。

庞大的蛋糕就摆在那里,互联网已奉上餐盘和刀叉。

技术催生的多元细分市场,给企业带来了“选点深耕”的可能性。总的来说,目前互联网旅游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打在线旅游分销,通过自身平台向线下服务商**用户,向用户**产品,如携程、途牛;一类主打信息服务,或以旅游搜索引擎起家、提供旅行信息的深度搜索与比价,或出身UGC(用户生产内容),以大量的攻略、游记和社交平台吸引用户,分别以去哪儿网和蚂蜂窝网站为代表。

随着从业者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领域和新兴产品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现象。

今年年初,同程网与携程网在门票预定领域上演“双程大战”,分别牵手5000家与8000家景区打造门票高额返现,一些景区的返现额竟与票价相同。去哪儿、途牛、途家、驴妈妈等在线旅游企业纷纷加入战局。

资本换市场,既是当下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也是市场广阔前景的证明。外人看来有些不计回报的“烧*”,在于敦德眼里却是良性的,“大量资金的进入可加速整个行业升级,合理的价格战对消费者也是好事”。

移动互联时代,“烧*”的战*从电脑端蔓延到移动端。目前,国内在线旅游的移动应用软件已有上百个,许多企业移动端新产品的计划也提上日程。

于敦德认为,与更适合复杂操作的电脑端不同,移动端的浏览更便携、更适合分享和无缝切换。

正因为此,“在路上”大胆放弃了电脑端的售卖业务,仅保留纯净的社区功能,转而打造“在路上”和“淘在路上”双应用,形成“社区—销售”闭环。

“移动端超过电脑端只是时间问题”,李鑫信心满满。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传统旅行社有资源、产品和服务专业,有质量优势,但互联网有入口和效率的优势,两者应当结合起来。用户将成为这场融合的*大的受益者

刚刚过去的“十一”**周,在线旅游业绩增长迅猛。途牛网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门票预订量同比翻番,自驾游产品预订增加4倍。

当然,要说传统旅行社元气大伤,内功尽失,恐怕为时尚早。一方面,从固有市场和细分市场来说,线下旅行社受到的冲击并不大,更多冲击来自自由行类别的产品;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线下旅行社售卖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善于积极借力的传统旅游公司有机会开辟更大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旅游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于敦德说,目前在线旅游业渗透率只有7%—9%。不论在用户体验、产品还是品牌上,线下仍有很多改进空间。

事实上,线上、线下对旅游“蛋糕”的争抢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重写了旅游业的游戏规则,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也不断改变着传统旅行社的经营者。“过去旅游业是‘大鱼吃小鱼’,现在要加上‘快鱼吃慢鱼’;过去我们‘围着客户转’,而今天要发掘‘潜在用户’”,廖伟勇一语道破。

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传统旅游公司中的一员,中青旅对互联网旅游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转型,先后推出了遨游网、遨游旅行手机应用。廖伟勇说,中青旅走的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融合之路,将实体连锁店、呼叫中心与网站、移动端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传统旅行社有资源,产品和服务专业,有质量优势,但互联网有入口和效率的优势,两者应当结合起来”,廖伟勇说。

在李鑫看来,传统旅游与互联网旅游之间进行的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分别处在旅游产业链条的不同位置。通过双向融合发展,两者完全可以做到互利共赢。“许多线下企业对用户需求缺乏了解,‘在路上’要扮演旅游业的‘淘宝’——既帮助供应商移动化,教他们怎么把商品做得更符合用户需求,又关注用户旅行中的购买行为,拓展用户行踪,放大市场空间”,李鑫说。

据了解,途牛旅游网目前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设了40个服务中心,增加旅游目的地和出发地数量,通过实体店弥补线上渠道缺乏体验感的不足,并将战略布局延伸到四五线城市。

此外,途牛网还打出“特卖”招牌,消化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的供应商因控位造成的库存压力。原本与互联网用户毫不相干的线下旅游尾货,通过“择优预告”的宣传方式,常常刚上线便被抢购一空。

“未来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于敦德说,“用户将成为这场融合的*大的受益者”。本报记者王威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