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诗父亲到底是谁

2014-11-15来源 : 互联网

《红豆》4卷5期“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封面。1968年的梁爱诗。

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吴心海的父亲———诗人吴奔星,1930年代在北平主编的《小雅》和梁爱诗的父亲梁之盘在香港编辑的《红豆》不但有广告交换,也曾在《红豆》发表过多*诗作。吴奔星称梁之盘为“老诗人”,梁先生为爱女取名和改名都没有离开“诗”字。作为1930年代香港办得***、影响深广的文学刊物《红豆》的编者,梁之盘贡献良多,却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失踪的人。

望九之年发文寻人

先父吴奔星(诗人、学者,现代文学研究教授———编者注)晚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怀念香港作家梁之盘先生》,曾发表于2000年《香港文学》第3期:

梁之盘先生是30年代的作家,他在英国统*下的香港工作,我在日本军国主义威胁下的北平读书,我知道香港有个梁之盘先生,是以诗为媒的。1936年6月1日,我和诗人李章伯创办的《小雅》诗刊创刊号出版,诗人阵容有路易士(即今之纪弦)、戴望舒、柳无忌、李白凤、李长之、韩北屏、陈残云、陈芦荻、蒋锡金、李金发、施蛰存、陈雨门等(随想随记,不分先后),在当时说,可谓极一时之盛!代销点分布在平、津、沪、汉、粤、港等大城市。创刊不久,就得到香港梁之盘先生的信,并把他主编的《红豆》文艺月刊寄给我,以示交流。接着,我和李章伯的诗也在《红豆》上发表。梁之盘先生给我较深刻的印象,是他的书法,写得非常潇洒。他的地址,可惜忘了,只记得他的信是从一家印染公司发出的。但不知他是经理,还是打工。我和他的书信来往,杂志交流,到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一声炮响,便中断了。到现在已超过了半个多世纪。要是他还健在,当与我的年纪不相上下,都已在望九之年了。近十年来,我每读刘以鬯先生主编的《香港文学》,想从中找出一点有关梁之盘的蛛丝马迹来,或者已在某些文章透露,而由于我的粗心滑过去了。我这篇寻人短文,标题是怀念,实际是查访在记忆中失踪的友好。假如梁之盘先生的亲属,能发现有人查找,请直接寄信给《香港文学》的主编刘以鬯先生转交,是万无一失的。在此,请我预先感谢刘老。

这篇文章发表后,3月2日,《香港文学》主编刘以鬯先生就给先父来过这么一封信:“大作《怀念香港作家梁之盘先生》已刊于第183期。有人告诉我:梁之盘是梁爱诗的父亲。梁爱诗现任香港特区**律政司司长,黄苗子是她的舅父。”

错误连连的梁爱诗生平

不过,梁爱诗的生平资料,在不少报刊和网络上都有错误。比如,网易2012年11月推出的一组图片《揭秘“晶刚”证婚人梁爱诗盘点银发动人的“潮老太”》,在介绍其生平时如此表示:“祖籍广东南海的梁爱诗,出身名门。爷爷梁之盘曾任**初期军方总司令顾问,后在香港创办中华中学。该校曾为香港**的爱国学校,特*董建华也在此校就读过。梁爱诗本人也在该中学接受过教育。”

梁之盘莫名其妙升了一辈,由父亲变成了爷爷!其实,曾任**初期军方总司令顾问和创办中华中学的人物,应该是梁爱诗的外公黄冷观,画家黄苗子就是其子。不过,始作俑者似并非网易,因为《香港回归十年志2000年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也有类似错误表述。而《祖国》半月刊2013年第13期刊载署名“/李强”的文章《梁爱诗的律政人生》,介绍梁的父亲时更是大摆乌龙:

梁爱诗的父亲梁仲宪出生于广州,聪颖好学,博学多才,诗词书画,无不精通,是**收藏家、画家、书法家,在当时的粤港艺坛很有威望。他的书画作品体现中西融汇,亦表现传统文化……

早在2011年10月12日,香港就有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称:“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出自书香世家,其父亲梁仲宪诗书画皆能,享誉艺坛。梁仲宪多幅遗作将于本周六拍卖。”不过,次日该报就刊登新闻道歉。想不到,两年后的《祖国》半月刊又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实在令人遗憾和费解。其实,早在1994年出版的《香港人名录》(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中,梁爱诗条目中就有“女,24-4-1939/出生地点:香港/父:梁之盘/母:黄宝群”的记载。

梁爱诗改名字的故事

1995年出版的《香港妇女**》(屈月英著,华英企业公司)收录有“女律师梁爱诗的奋斗”一文,*后一节“改名字的故事”如此叙述:

在访问即将结束时,梁爱诗讲了一段改名字的有趣故事。她原名叫梁雅诗,家族中女辈均沿用“雅”字。这是一个颇富女性味道、文质彬彬的名字。但后来她父亲发觉在广东语音中“雅诗”与“瓦狮”同音,而屋檐上的瓦狮位置是十分突出而惹人注目的。也许是由于一些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风头过劲会招来不幸,父亲出于爱女之心,把她的名字改为“爱诗”,既保持了文质,又避免了过分的锐气。梁爱诗四岁时父亲已去世,但这段故事自幼在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梁爱诗的长兄梁狄刚,1938年出生在香港,他50年代回内地受教育,考上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石油勘探工作,成果斐然,事迹以《青山一发是中原》载入《燕赵**谱》。该文介绍:

父亲梁铭是一位很能干的实业家,继承祖父“梁国英药店”,成为一名富有的西药商。可是,一九四一年日本****打进香港,把梁国英倒过来称“英国梁药店”,硬说是英国人开办的,把药店作为“敌产”封闭了。他一家连夜逃往澳门避难。父亲愤恨交加,一病未起,死在了澳门。这在四岁的梁狄刚心灵上,留下了民族灾难的痕迹。

梁狄刚和梁爱诗年龄之差仅一岁,中国民间一般算虚岁,可推断梁之盘去世于1942年左右,和《红豆》停刊并无关联。至于“梁铭”,和前面所引香港某报中梁爱诗所说“梁之盘,又名梁铭新”有出入,究竟哪一个正确,有待进一步核实。

不应该被遗忘的梁之盘

作为1930年代香港办得***、影响深广的文学刊物《红豆》的编者,梁之盘贡献良多,却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失踪的人。

先父1930年代在北平主编的《小雅》和梁之盘在香港编辑的《红豆》不但有广告交换,也曾在《红豆》发表过多*诗作。父亲称梁之盘为“老诗人”,梁先生为爱女取名和改名都没有离开“诗”字,他编辑的《红豆》杂志后期特别重视诗的分量,四卷五期的封面还专门标出“诗与散文月刊之始”的字样,如果刊物没有因为登记问题而突然在四卷六期之后停刊的话,想必会在香港乃至中国新诗园地留下更浓墨重彩的痕迹。

梁之盘发表的作品主要在《红豆》杂志,就我所见,有《青春之舞》(翻译,1卷4期)、《一杯茶》(翻译,2卷1期)、《诗人之告哀———司马迁论》(2卷2期)、《天竺之荣华:印度史诗双璧谭》(2卷3期)、《英国史诗:贝奥乌尔夫》(署名“之盘”,2卷3期)、《读诗偶记: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白居易之琵琶行》(2卷4期)、《论文学批评与“文学者传”》(翻译,2卷4期)等。

时过境迁,梁之盘没有留下自述,也没有可靠的他述,他是否有其他笔名,目前不得而知。不过,仅凭借所编辑的《红豆》对香港现代文学的贡献,梁之盘就足以不朽了。

(作者:吴心海,现代文学史研究者,著有《文坛遗踪寻访录》等,现居南京)

标签: 江门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