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三姝 画情画意画心已入骨

2014-11-17来源 : 互联网

苏华的作品《清清盈盈》。苏家芬的作品《窗台上的玫瑰》。苏小华的作品《悠然花开》。苏家芬(左)、苏华(中)、苏小华(右)。

岭南画坛中,苏家姐妹是不可绕开的所在。女性画家本不多见,女性画家**力深厚且*具面貌者更是凤毛麟角。苏家三姐妹年龄相近,模样相似,但画风却截然不同。苏华的画是关东大汉,雄肆奔放,突兀处似金刚之怒目;苏小华的画则是江南女子,温雅妩媚,情趣**;而苏家芬的画乍看是男,细观是女,再看似女似男,深得中性之韵,既清新又沧桑,既灿烂又沉郁。

面对面

三姐妹一起长大,一起学画,一起变老

苏家其实不止三姐妹,“我们这一代是四女一男,下一代又生了四女一男。十个人都是美院毕业的,再加上女婿,16个人都是在从事艺术工作。”苏家三姐妹中,苏小华的性格*为活泼,她叽叽喳喳地爆了很多料,“我还有个姐姐在美国,她也是画国画的。在美国为了生存耗了太多时间,我们都希望她能够回来,中国画还是要在中国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在美国买一张纸一支笔都好贵,而且没有知音,也没有对手。”

“画画在我们家更多是一种爱好,而不是事业,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到了一定时间自然而然就开始想画画了。”苏家三姐妹的妈妈吴丽娥是个**人物,只读过两天私塾和两年小学,当了一辈子家庭主妇,70岁开始著书,75岁开始作画,以家中一白一黑二猫为题材,一画十年。“妈妈的画,技艺压群芳”,苏华的丈夫是**画家林墉,他对岳母大人的画评价**。他们一家三代也一起出过画册,藏家们喜欢集齐一套。很多鬼佬一看到吴丽娥的画就两眼放光,大家给妈妈起了个外号叫做“鬼佬磁铁”。

“童子功很重要,我们五六岁就开始写字练画,就像埋下一颗种子,可能会发芽,也可能不会发芽,但没有种子,怎么发芽?”苏家三姐妹都认为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对她们的影响很大。“我们会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纯艺术的路不好走,要么做**,要么做乞丐,很多人走到半路就倒下了。画画的途中会遇到很多波折,分分钟都可以击倒你,比如说,没有画画的空间,还有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不行。画画是个体力活儿,男性艺术家后面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为他做饭洗衣服带孩子,而女性还要承担家务,生儿育女。观众不会因为你是女的,而降低对你的要求。”苏华和林墉在家境并不是很富裕的时候,就开始请人做家务,“感觉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女人要做事业,就要把家务事先放一放。”苏小华会在画画累的时候,去阳台洗几件衣服,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顺便把家务事也做了。

虽然都在一个城市工作和生活,但苏家三姐妹平时也很少有时间聚会,“吃顿饭的时间,我都可以画好几颗葡萄了。”苏华画的是工笔,一笔一画都很仔细。“我们三姐妹的模样、声音都很像,但性格**不同,画出来的画风格也不一样,这可能跟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有关。师徒教学的特点是快,师傅教你一招两招,马上见效。我们接受的都是学院教学,老师强调绘画是要从心里面流出的那种感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画出来的画也就不一样。”

苏华外表沉稳,内心豪迈,她很年轻时,用笔已经很苍茫,很多人还以为画画的是个老头,“中国画是一种卖熟的艺术。”苏华这样解释自己的风格。苏家芬对色彩的感觉**,她心性沉静,画风深受广州美术学院王肈民先生的影响,林墉评价她的水彩画是“细小的深化,阔大的神化”。“二姐用的颜色都是法国、英国进口的,不好的颜料真的不漂亮,也很容易变色。”苏小华的绘画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在金银卡纸上画的撞水撞粉花鸟;一类是椅子系列的主题创作,画面具有现代气息;一类是回归传统的花卉系列。“中国画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现在有不少老干部都学国画。国画是一门可以终老的艺术,越画越顺手,很多画家画到五六十岁才开始顿悟。”国画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初的一笔也是*后的一笔。

Q&A

多读书修心,才能走出艺术困境

: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一些瓶颈?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会互相帮助吗?

苏小华:创作到一定程度,会进入一个孤*的境界,没人可以帮到你。我们三姐妹也是你画你的,我画我的。多读点书很重要,必须先把自己的心修好了,才能够走出困境。

:你们的画画得这么好,是家族遗传或天赋异秉吗?

苏小华:画画也是一种手艺,我女儿在法国读书,去了毕加索艺术馆,她的感触很深:那么多的作品是怎么画出来的?所谓的**,99%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不画画的时候也在不停地想着,寻找画画的素材。如果有哪一天不动笔画画,会觉得特别不舒服。

:苏华的画有一种豪迈和霸气,但本尊感觉还是挺平易近人的。

苏华:做人不可有霸气,画非有霸气不可。

:苏家芬的画似乎中性色彩更明显一点?

苏家芬:先做人,再做男人或者女人。

:苏小华是不是因为年纪*小,所以你的画里面尽是小女人的温柔?

苏小华:这可能跟我们选择的题材也有关系,山水画的*高境界是壮美,花鸟画的*高境界是优美。壮美是男人的任务,我还是做女人比较好。

:画家的生活是不是都相对单纯一点?

苏小华:有所弃才能有所得,我们三姐妹对吃穿都没什么要求,也不怎么化妆。但我们不是**,舍弃得还比较少。画画跟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拉乐器会影响别人,做演员要出去见人,我们是作品出去见人,画家本人可以躲在家里面,而且比较适合单干。我喜欢呆在家里,我收藏的书、木雕都是我气场的一部分。

作品市道

三姐妹合作的大画曾拍出340万元

为了推广苏家*特的艺术现象,早在1998年,新会市政府就成立了“苏家美术馆”,陈列和展示苏氏家族的艺术经历和艺术成就。*近,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也开始实施“南粤风华一家”广州**艺术家族的收藏项目,陆续收藏苏氏家族画家的绘画、手稿等资料。广州新图书馆的9楼也成立了“南粤风华一家”的陈列室,苏家捐献了170多幅画。三姐妹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去年她们合作了一幅大画,在一次慈善拍卖会中拍出了340万元的高价,星河湾的老板黄文仔举牌的手就一直没放下来,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重症儿童和单身母亲。

“很多藏家觉得我们苏氏家族有一些**色彩,所以我们的画卖得还可以。”苏家三姐妹的水平比较平均,“我画得*差,但很多藏家喜欢‘集邮’,非要收齐我们苏家所有人的画,所以我也跟着沾光,卖了点画。”苏小华这样调侃自己的画。三姐妹从来不跟画廊签约,“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死,女人和男人不一样,除了画画,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画廊要订100张画,我们怎么赶得出来?”自己的画能够被社会所认可,顺便还能赚点小钱,三姐妹已经很满足了。

专家点评

艺术价值取舍各自*立

苏华、苏小华两姐妹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成长,但在审美选择上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取向,是否说明艺术家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多地受到个人心性的影响,而与文化背景确实有“隔”?这一巨大差异,至少说明苏华、苏小华在艺术价值的取舍上是相对自由的,是*立自主的,绝非仅仅作为“他者”而存在。苏家芬的画更是有一种超越性别因素的审美。三姐妹作为单性个案,足以证明艺术之复杂和多元,它的奇妙之处就是,所有的个体都能通过艺术彰显其唯一性,绝非笼而统之的男女划分那么简单。

———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张演钦

采写:许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