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院 200岁换新颜

2014-11-21来源 : 互联网

庐江书院是大小马站书院群历史文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梁炜培摄书院阁楼内的通风格被**。任磊斌摄

整整200岁的庐江书院,藏于越秀区西湖路边民居丛中修葺多日,近日撤去围蔽露真容,不日或将重现省城书院文化。此次修葺,因考虑到书院的活化,部分书房重新间隔,以后或许将以前卫工作室的形式出现。

书院**完工,进入验收阶段

位于西湖路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在原大小马站书院群落的核心位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中山五路拓宽、地铁拆迁、商业用地等因素,书院群落被拆得所剩无几。2011年9月,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广州市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规划》,大小马站书院群定位为“广府文化书院群”,将“书院文化都市休闲游憩区”,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大马站路,西至教育路。庐江书院作为大小马站书院群历史文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规划范围内**保护对象。

2013年10月,广州市危房改造建设管理所对庐江书院危改项目施工进行公开招标。根据招标公告内容,对总建筑面积2305平方米的庐江书院进行原状保护修缮工程。

当时招标公告明确,改造工程主要为拆建或加固倾斜、开裂、松散、风化严重的墙体;采用传统材料修补、添配庐江书院受损、缺失的构件;采用传统工艺重新绘制、修整庐江书院外立面、雕塑和彩画;腾迁租户,**书院功能;改善照明、给排水条件,加强绿化。

据了解,上月底,整个书院的**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进入验收阶段,**总价超过800万元。目前大门仍然紧闭,未对外开放。

施工10个月,书院青砖黑瓦

**设计项目负责人、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院院长汤国华介绍,施工10个月,先是拆除原居住在书院内的“七十二家房客”搭建的覆盖物和原北京街文化站的两层搭建;然后对一间间书屋进行重修,重建照壁、文奎阁、门楼等主要建筑;*后是降低明堂地面重新铺设排水设施等。

“直到今年1月,居住在书院里面的75户居民全部搬走,几天后就开始进场施工了,现在刚好10个月过去了。我们经常在附近居民楼探访,往下看,**天地看着它更新。”流水井社区居委会的邓主任介绍。在现场看到,修缮后的庐江书院屋顶是青砖黑瓦,气势恢宏。

二期征收开始,群落**

根据广州市越秀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今年8月发出的《关于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项目一期工程**、二阶段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附图,在庐江书院附近的其他仍存留书院遗迹内的居民户也需要搬迁,私房户的货币补偿价格在19000-22000元/平方米。

邓主任介绍,同在流水井一条街的考亭书院和冠英私塾就处于新一轮的搬迁范围。考亭书院的居民已全部搬走,冠英私塾还有几户居民。

据越秀区的消息,目前庐江书院重建后仍未*后落实如何活化。之前有传的“非遗文化展示馆”、“书院群陈列馆”、“文化产业进驻”等,但具体如何目前未有定案。

庐江书院:广东何氏族人在大小马站书院群开设的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嘉庆***(1813)落成。直至清末合共有43间书房结合中间祠堂三进的建制成为省城*大的书院。解放后,何氏族人和一些外迁进的居民密集居住,而三进祠堂也一度成为幼儿园使用。

先睹为快

庐江书院有哪些看头

本身是市级文保单位的庐江书院西侧就是**文保单位“药洲遗址”所在,一扇还没打通但已预设的圆门已在重修过程中做好,两个文保单位可能打通是少有的亮点。重修后庐江书院有什么看头呢?总设计师汤国华教授为读者*先解密。

照壁

庐江书院是广州乃至全省*大的清代书院。在明堂,**眼的是高大照壁(墙),高近5米、宽13余米。目前照壁被漆成红色,相当*眼。历史记载,壁上还有“校训”,但这次重修尚未**。

明堂

照壁所在的庐江书院明堂位置开阔,200多平方米的明堂在历史使用上被填高。这次重修,地面重新被挖低,地面降低后,原来书院前厅石脚上的麒麟、凤凰等石雕重建天日。

门楼

门楼是这个*大书院的气质所在,由于历史使用的原因,原来的门楼二层已经被废,这次重修**了二层并重建了连接二层的楼梯。

头门彩画

通过对原来书院构建的清洗,一些历史痕迹重新显现。其中头门门廊上的彩画以往就被遮挡住,这次**后效果就非常明显,10个仙翁的吉祥图案相当*眼。另外,重新洗干净的头门立柱上的“日公公”和“月婆婆”左右一对的石雕公仔,以及三组人物的灰雕构件。

中堂

与明堂一样,中堂和后厅的天井地面也重新降低,使建筑高低有致更立体。而在中堂**的4扇屏门高4米,非常大气。

碑刻

在后天井两侧的廊道上,12块石碑被清洗出来。一些历史数据、平面图居然和现在的工具书一样出现在碑刻中,相当少见。根据多块碑记,早至清朝嘉庆年间筹建,道光、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的重修均有记载。而碑刻中出现的新宁(台山)、清远、恩平、新会、顺德、龙门、南海、三水、东莞、高要、高明、番禺、香山……几乎整个珠三角的何氏族人都有为庐江书院出钱出力。

屋顶、瓦面

中路三进的大屋是整个书院的核心所在,三进的屋顶、三进的天井两侧的边廊由于历史上使用的原因而大部分被毁或破损,这次均按形制重建。

文奎阁

既然是书院,祭拜天神的地方不能少。历史时期被居民搭建而淹没的3层高的文奎阁在拆除覆盖后重建。位于书院*高点的文奎阁一层有10平方米左右,外墙两侧以两只青砖黑顶“镬耳”重整,与几米外“火柴盒”宿舍楼体形成鲜明对比。

“学位房”

庐江书院有43间“学位房”,是提供给珠三角各地的何氏族人子弟来省城广州读书所使用的书室和起居间。每间房门顶上会刻上“番禺棠下房、良田房、凤尾房……”等标记。据汤国华教授介绍,不是全部43间学位房都已经售出,因此也有还没刻字的书房。由于通风和采光的需要,书房在一二楼的间隔中会出现“光井”。考虑到日后活化使用和游览、陈列的需要。有12间书房被打通成为6个较大的空间,但仍有近30间原汁原味的书房留待市民参观。

墙体

古代的砌墙方式与现代不同,整个书院重修过程中,多处补砖或重建的墙体使用了旧制“五顺一丁”、“七顺一丁”两种模式。也就是墙体横砖砌到5或者7行后会砌一列竖砖,这样不但美观而且符合力学要求,文奎阁就是“七顺一丁”。而书院西侧墙体上留出了一个圆拱砖门,为以后与隔壁的“药洲遗址”贯通留下玄机。

采写:任磊斌吴广宇

标签: 广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