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艺人杨荣尼宝:我在民族歌舞里流浪了20年

2014-11-24来源 : 互联网

杨荣尼宝徐辉

佛山“吉普赛”第五季,今天与您见面了!这一期,我们讲述的是漂泊的云南歌舞族群。70后的杨荣尼宝带着佤族人天生就会跳舞的血性四处“走穴”,只为让更多人知道本民族的文化;而90后的傣族小哥徐辉则怀揣“用舞蹈与神对话”的梦想,只为用舞蹈让大众欢乐。两个以歌舞为伴的民族艺人,都有着同样浓烈奔放、追求自由的灵魂。而更深层次的是,当原生态的传统舞蹈逐渐消逝,他们这群漂泊的舞者,是传统民族文化的*后守护者。每天,他们在佛山跳着家乡舞蹈,用*原始的肢体文明,讲述着那些古老文化的鲜为人知的一面。

在全国十几个省份漂泊了20年,来自云南的佤族人杨荣尼宝,今年9月“漂”到佛山。20年前,他不曾想到生活会是现在这样:已近不惑之年,仍漂泊他乡,以跳少数民族歌舞谋生,身背葫芦丝和巴乌乐器,单身一人闯江湖。

这家位于禅城区石湾镇和平路的云南特色餐馆,是杨荣尼宝现在栖身工作的地方。这里有着与其他餐馆不同的工作方式:除帮客人点菜之外,还要和同事表演云南少数民族歌舞。

等客人饭菜上齐,餐馆大厅天花板的LED效果灯打开,杨荣尼宝便手拿D调葫芦丝,走上大厅演奏。悠扬的葫芦丝吹响曲谱《水中的喃木诺娜》,这个讲述孔雀公主喃木诺娜下凡,在百鸟欢歌的金湖水边相遇王子,又遭遇坎坷爱情的故事,在乐声中被娓娓道来。

之后,杨荣尼宝还会和徐辉等同事或跳彝族的烟盒舞,或跳傣族舞蹈;兴致高时,餐厅其他人也加入手拉手一起跳的丽江打跳舞。欢快的氛围继续蔓延,食客纷纷被邀请离桌,一起拍手欢歌。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用歌舞带给他们欢乐!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尽管漂泊不定,但杨荣尼宝说,这是他今生的梦想。

离乡20年

39岁的杨荣尼宝学名叫李明,在佤族语中,“杨荣”就是“李”的意思,在家里他排行老六。在阿佤人中有个说法,“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有跳舞的血性。”李明20岁那年,恰逢北京中华民族园到云南县城招人。在几百人的遴选中,李明因能唱会跳被相中。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李明走上了靠歌舞谋生的漂泊路。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佤族的原生态舞蹈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传承下来的,是一种活态的文化艺术品。在北京,李明人生的**次登台亮相,表演的就是阿佤人的*特舞蹈。

在北京呆了两年,开阔了眼界。之后,李明便到处“走穴”演出,曾到北上广深等地,表演佤族舞、傣族舞、彝族舞蹈等,吹奏少数民族的各种乐器。

李明每演出一场,少则20分钟,多则一个小时,隔几天重复表演。“每个地方呆上一段时间,就腻了,就想到处走走。”一转眼20年,当初的少年已步入中年。

异乡被骗

流浪歌舞者,也有风险。在李明的记忆中,*苦的一次,莫过于2006年在江苏被骗。

由于习惯了这种生存方式,李明也经常组织自己的团队到各地演出。2006年冬天,他带十几个人去江苏演出,但事后由于**做生意亏本,以致他们几个月的工资没有拿到。

那是李明**次感到异乡的无情。为安抚大家,李明一场一场去演出,“坚持了一个月,**跑两三场,一场一两百块。”拼命*路费,然后一个一个地送同乡回家。

李明称,每晚回到宿舍,只是感觉到累,“其他想都不敢想,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干活。”有时嗓子唱哑了,就吹乐器,跳舞,大家轮着来。

也是这一次,让李明感觉到,在传播民族歌舞文化的同时,也是为了生活生存。“你必须不断地付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这一年,李明不敢回家,因为没有多余的*。李明说,这是他一生在外面拼搏得*苦的时候,不堪回*。

之后过了年,他*了点路费,便离开江苏,辗转其他城市,*终一人到了佛山。

“与神对话”

每次彝族烟盒舞的音乐响起,李明的身边就多了个舞伴———傣族人徐辉,两人手拿烟盒一起跳。

90后的徐辉,没有李明漂泊多年的经历,但“喜欢到处走走”,来佛山前,他游走在广州、深圳、云南等地。

与李明自学成才不同的是,徐辉科班出身,他是云南昆明某舞蹈学院**批学习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原生态舞蹈的学生。

“老师希望我们能传承原汁原味的传统舞蹈,”在徐辉的心中,跳舞正如**舞蹈家杨丽萍所说“舞蹈是与神的对话”。

因为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徐辉用了3年时间,在昆明一广场上跟一位民间舞蹈艺人学习孔雀舞。每晚9点下班,准时去广场,有时练到凌晨。“感觉上瘾一样,不去都不行,那是我*开心的一段时间。”

当身边的同学都去参《中国梦想秀》、《星光大道》等电视节目时,一年前徐辉却选择来到佛山这家名叫“茶马小栈”的云南特色餐馆。等客人茶余饭饱后,他跟李明一起走到大厅中间,跳一段民族舞蹈。看到客人开怀大笑,他们觉得这是*满足的时刻。

有时客人看他们跳得好,送些小费。徐辉说,每次他们都拒绝。他很认真地做一个摆手的手势,说:“能给客人带来快乐就好,不是什么都能用*买的。”这位年轻人说,他喜欢让舞蹈保持纯粹的欢乐。

漂泊在佛山,徐辉梦想组建一支云南民族舞蹈团队,然后到处表演。

传播民族文化

而*让李明开心的是在2001年,他和云南同乡表演的集体舞蹈,上了央视春晚,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他们的演出。

“后来又上了深圳电视台,让大家知道我们这群跳舞人。”此后,每当他们穿着民族服饰走在街上,一下就被市民认出。走到哪里,大家都说,“阿佤人来了。”

虽然自称是业余演艺者,但李明却一直坚信,自己的工作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人知道民族的东西。

他脖子上戴着本民族的吉祥物,还特意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类似“雷震子”般的发型,加上黝黑的肤色,显得格外不同。

来餐馆的食客都称,李明他们是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一群人。但李明却有自己的想法,“云南有很多原生态的东西。通过唱歌跳舞、活动宣传画,让人家了解我们。”20年的到处游走,让李明深信这对传播民族文化有好处,“所以坚持了下来。”

如今,仍有不少像李明一样到处游走的云南少数民族艺人,但是此时的李明,却有了另一种选择。

图个稳定

到民族餐馆里工作,成了李明漂泊20年后的选择。“在餐馆表演歌舞,生活比较稳定。”李明说,四处游走,是吃春春饭的行当。

“年轻可以跑,年纪大了就不行了,再怎么说,我们不是专业的,我们不是国家的一些一级演员,并非越老越吃香。”在年龄面前,李明不得不低头。

以前,跟随十几个人的团体,到处游走,哪里需要去哪里,表演完又继续流浪。因为生活不安稳,李明*终与妻子分开。

李明解释说,“一个人在外很难,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有时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还要带一个人,不是更累吗?”

今年9月,在朋友邀请下,李明带着吃饭的家伙(一堆乐器)来到佛山。在餐馆里,他负责宣传少数民族的舞蹈,唱歌跳舞,为客人介绍云南特色菜,上齐菜后,表演两三个民族歌舞节目。有时他也会用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的簧管乐器巴乌表演,“甚至树叶都可以拿来表演民族歌曲。”

至于未来,这个年近40的男人说,除了宣传本民族文化之外,“还需充实自己,慢慢再做打算吧。”

我是怒山的孩子

自小喝着澜沧江的水

在孟连打个滚,满身粘着耿马的泥土

我是康藏高原的孩子

出生就在麦克马洪线穿越

左脚踩着家园右脚迈出克钦邦

我是云贵高原的孩子

在襁褓就说着暹罗的方言

一个亲戚叫泰国 一个叫柬埔寨

我们都是奔波流离的孩子

吹着葫芦丝

一路向往着爱情 心中牵挂母亲

我们都是茶马古道的孩子

古道一直延伸

一端叫云南

一端叫佛山

■郭继江/文

标签: 佛山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