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社区书记被撤到底冤不冤

2014-12-05来源 : 互联网

花边岭广场一周热事

惠城区江北街道办事处水北社区党支部书记郭伟亭遭撤职,祸起今年8、9月间该居委会分3批次安排82名党员、居民代表远赴河南“学习焦裕禄精神”和“顺道了解中原文化”,终被认定为公款旅游。在**和国家三令五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下,郭伟亭的去职成了基层仍旧顶风作案的一个典型,也成了惠城区党政标榜严肃纪律的鲜活案例。

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郭伟亭遭撤职是必然的党纪处罚结果。即便惠城区纪委的处罚决定看似雷厉风行,在官场中人看来,纪委迅速拿掉郭的党内职务,主要是做给上面看的,而不是基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郭伟亭悲剧的两大因素,一是上级暗访曝光,二是社会**影响。

水北社区干部**公款旅游,问题线索介入及曝光均非来自当地纪检监察部门,而是来自省纪委人员的暗访。这就难免让人揣测: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占据地利优势,为什么反而**时间发现不了问题?抑或,发现了问题而为什么不介入、不处理?纵观近两年来省纪委暗访曝光的数十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基层个案,可以发现一个普遍性规律:各地在省纪委通报曝光相关个案后,总是**时间表示高度重视,处分起来毫不手软,问责力度也会更大。这里面的态度转变究竟有何文章?迅速表态服从上级当然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地方是否也有生怕暴露监督不力,陷入失责的弹劾,从而以快速反应来麻痹上级继续追责的现实考虑呢?

在党政处分轻重缓急的诸多衡量因素中,社会**影响程度亦是极为重要的裁量标准。水北社区干部**公款旅游被曝光后,郭伟亭在暗访视频中的雷人语句和强词夺理,比如说“我支部觉得很有必要大家都去学习,随着经济效益发展,我可能以后要坐‘穿梭机’去呢”等等,让这一事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酵与传播。在当地纪委看来,社会影响无疑十分恶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地方党政的光辉形象。基于后果追究,郭肯定也会受到重处。

因此,郭伟亭被撤职代表了地方纪检监察机关自证清白和彰显力量。至于公众市民,更无资格置评郭伟亭是否冤屈,因为目前呈现给公众的事件链条和处分细节是**有限的。若非天然的仇富仇官者,恐怕很难依据这**有限的***息,为惠城区纪委的决定叫好。老实说,此事之后我的疑惑不减反增。

事件曝光后,各种声音都被急剧放大,有人对郭伟亭进行更多罪名的指控,或凭空对其污名化,有人则公开喊冤,认为水北社区组织到河南参观学习是该居委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面将其定性为“公款旅游”是错误的,应当予以正名。当然,这些人基本是水北社区居民或干部。在目前的公开制度下,公款考察和公款旅游的界限几乎含混不清。诸多公款旅游正是借“考察”之名以行,这是公开的秘密。如何认定此行的性质,往往成了位高权重者说了算的无头公案。听说这两年间,惠州仍有机关由**带队,遍访欧洲数国,人均花费数万,全部财政埋单,*后的考察报告则由蜗居办公室一隅的底层工作人员依靠想象和上网抄袭拼凑而成。你说他们走出**考察了啥?真的促进惠州的工作了吗?这就是“考察中旅游”,抑或“旅游中考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性质无疑比水北社区的公款旅游恶劣得多,然则不见有人被追查,被撤职。不要说郭伟亭不服,一般市民亦难信服。

**生命系于权势,难免树倒猢狲散,系于公开,则关键时刻自可证清白,免遭冤狱。有关财政(或集体收入)的一切开支,尤须如此。比如考察学习,此行的缘由、人员、行程、花费等等,尽可能事先公开,即可免去后续麻烦。所以我一直强调公开是大小干部自我保护的一记良策。

郭伟亭事件犹未了。惠州当地两级纪检监察部门理当紧盯坊间舆情热点,通过进一步深挖为公众解惑释疑:一是彻查郭伟亭等社区干部是否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给公众交待或还郭等人清白;二是对大小官员奢靡**无视禁令行为的清查和曝光力度亟需加大,以免被省纪委再将一军,届时脸上无光又陷于**被动。□末丛

标签: 惠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