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机构成长不能“一条腿”走路

2014-12-14来源 : 互联网

碎碎念 

冷暖观点城市温度

新闻回放:今年5月底,东莞*届公益创投正式结束。市财政“断粮”半年之后,这13个公益项目的“命运”如何?日前对这13个项目一一回访,发现其中9个项目已经**停止运作,占比高达7成;其余的4个项目要么“转型升级”、要么缩小服务范围仍在苦撑。(详见昨日)

这或可以归咎于**还不够大方,比如早在2009年,香港投入社会福利方面的资金就达344亿,其中有七成用于向NGO购买服务。反观内地,2012年不过安排了区区2亿资金来专项支持NGO发展。而东莞的情形大体上可作如是观。

但公益机构也需扪心自问,是否患了严重的**依赖症?一个可供剖析的样本是,**对公益创投的资助并非****全部撤资,而是采取了“渐退”的策略:2012年资助25个项目,2013年资助13个**项目。两年后,多数项目还是难逃一“断奶”就“饿死”的困境,足见这些公益项目或执行的团队并未真正长大和成熟。以羸弱的身板,何以*自闯荡江湖?

其实,东莞公益创投的一大亮点是资金支持与能力建设同步,后者包括筹款能力、财务管理、公信力建设等多个维度。只是,即便如此,为何公益创投项目的结局还是一片惨淡呢?这或许同“资源诅咒”有关。在经济学家眼里,有时候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得更慢。

其实,这种“资源诅咒”在社会领域同样适用。既然吃定了**有资助,又何必费劲地去寻求更多资金和支持呢?一方面缺乏忧患意识与危机感,另一方面因嚼上“**奶酪”导致路径依赖和进取心减退。这样的项目团队,**是就米下锅,有肉吃肉,有汤喝汤,吃光了就瞪着一个空碗,大不了拍**闪人。

对上述批评,有些机构和人员或许不忿,现在没有公募权,不让“化缘”,为之奈何?我承认,来自政策、制度、环境方面的掣肘确实存在,但也不能坐、等、靠,为人也好,做公益也罢,你永远无法一直身处一个尽善尽美的环境。有时候,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努力程度。正因如此,公益机构要成长壮大,就必须“两条腿”或“多条腿”走路。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墨攻

标签: 东莞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