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三年攻坚 产业大区迈步产业强区

2014-12-28来源 : 互联网

国家高***企业,2012年前139家,如今527家,增长近3倍。

**型人才,3年引进“诺贝尔奖”**1名、外籍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名、广东省“珠江计划”人才4名……

创新型园区,3年诞生8个市级特色工业园、认定13个区级创新产业园,*新提供3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这是龙华新区产业转型3年疾进交出的答卷一角。

诞生于2011年底的龙华新区,位于深圳中轴地带,代工*头富士康即坐落于此。

名为新区,实则已老,尤其是产业,龙华片区多年进取,建区之际已是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重镇,然而,大部分企业处在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且一业*大(传统加工制造业)、一企*大(富士康)情况突出。

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多而不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亦任重道远。龙华新区主政者迅速明确了以“四化”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总思路(体系**化、布局集群化、载体规模化、配套**化),通过顶层设计、创新驱动、载体升级、服务创优等一套“组合拳”,推动新区从产业大区变身产业强区,打造龙华经济“升级版”。

顶层设计

“组合拳”助推结构优化

产业转型,路在何方?“加快转型升级典范区”如何打造?

对于产业转型,业内**普遍认为,其*要命题在于做好产业规划、战略布局等方面科学的“顶层设计”。

围绕顶层设计,龙华新区打出一套“组合拳”。

科学规划对城市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产业转型亦同此理。根据《龙华新区城市综合发展规划》“一轴、两核、七功能区”规划**,编制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深圳市龙华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龙华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龙华新区关于加快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稿)》等多个专项规划措施,着力打造“三廊九园”产业布局,即沿梅观高速公路打造东部超级企业走廊,沿新区大道、福龙路、深华—龙观快速路一带打造新区西部产业大走廊,沿地铁4、6号线、现代有轨电车以及观澜河两岸打造中部都市商业风景线和生态文化走廊;并沿三条产业走廊,**布局北站商务核心区、清湖转型升级示范园、大浪时尚创意城等九大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的产业园区,形成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格局。继而确立转型发展的总路径,新区*次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产业“四化”——“体系**化、布局集群化、载体规模化、配套**化”转型思路,加快打造龙华经济升级版。

开放式产业政策体系初具格局。目前,新区已经构建起“1 7”产业政策体系,即《关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产业强区的实施意见》《加快大浪时尚创意城建设的若干措施》等7个配套文件,每年拿出3亿—5亿推动产业转型。此外在全市率先出台《龙华新区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试行)》,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

3年来,龙华新区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居各新区之*,区财政累计发放2.8亿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共1000多家企业受益。其中**领域技术创新、产学研科技合作等11类项目两年累计资助1.16亿元,将引导11.53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

创新驱动

“龙华制造”加速向“智造”转身

今年9月底,深圳市科创委和龙华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者将在科技创新政策、经费安排、研发机构引进、团队引进落户以及重大科技项目安排等诸多方面上给新区支持和指导。

深圳科创委与龙华新区的“委区合作”,为龙华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事实上,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瞬间,在龙华短短三载建区史上,不胜枚举。产业转型重任在肩,龙华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龙华制造”向“龙华智造”转型,以科技创新支撑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年衔枚疾进,新区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创新主体数量爆发式增长,国家高***企业从建区之际139家增长至527家,全市排名第四。去年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总数分别为8857件和56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55件,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三。

——**型人才聚集规模效应凸显。累计引进外籍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计划4人、深圳市孔雀计划12人,深圳市地方级**人才5人、后备人才115人。其中去年底由孵化器入驻企业引入的超液晶智能材料创新科研团队成功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获得2000万元资金扶持;引进的尼克·德·罗伊(Nicolaas Frans de Rooij)被认定为广东省**人才。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渐成体系。新区参与组建了深圳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圳市3D打印产业创新和标准联盟两个市级联盟,以及深圳市龙华新区标准和知识产权联盟、深圳市龙华新区产业创新促进会两个区级联盟和协会,并在今年11月17日高交会期间揭牌成立;依托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成立赛欣瑞科技创新中心,并整合引进了6家科技服务机构,将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产学研合作多点开花、规模初具。新区管委会与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民生信息化、细胞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新区经济服务局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现代科技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华中科技大学龙华产学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目前纳米实验室已完成审批,各项基本实验设备已备齐。厦门大学龙华产学研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已进入试运营状态,进驻企业10多家。

服务创优

“这里就像30年前的深圳”

1987年踏足大浪的天诚家具有限公司,如今已是中国板式家具行业**者,但却遭遇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已建成的物流园亟待完善产权登记、在厂区内建设总部大厦需咨询报批手续等等。

今年7月初,龙华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专程拜访了天诚公司,针对企业的诉求,他当即要求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亲自上门,主动对接,成立专项小组,限时解决,发生在天诚家具身上的故事,对龙华新区诸多大型、新锐的企业而言,并不陌生。

当下产业发展中一条人所共知的朴素规律是:“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正是基于这一规律,新区经济服务部门确立了“服务招商引才”的工作思路,力求以贴心而专业的服务,为创新型科技企业与人才的发展营造开放、包容、友善的营商环境。

如今,新区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连续3年实行挂点企业专项服务,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部分上市和拟上市公司、新三板培育计划企业、创新产业园等企业和园区作为挂点服务对象,对企业诉求,或现场解决,或派专人事后统筹制定解决方案,跟踪协调推进。今年,龙华新区更将挂点企业范围扩大至1000家。

此外,新区还将服务直接送到企业手中,政企沟通渠道实现多元化,创建4个QQ群、5个微信群,3年来利用协同办公短信平台向企业发送各类惠企政策或与企业相关的重大事项等信息35万余条。2014年新区已在宝能科技园先行设立服务中心,让园区企业足不出户解决问题,畅通服务企业“*后一公里”。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电纸书之父”周国富回国创业*选龙华,便曾感慨,“这里就像30年前的深圳特区,选择龙华就是选择未来”。

龙华新区*大的发展潜力、日趋完善的环境、政府贴心的服务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2012年*届投资环境推介会,吸引97个**项目,投资额达1709亿元。2014年第二届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又吸引了140个**项目集聚新区,总投资额达2109亿元。**产业“新军”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新区产业生态,也为新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