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雨污分流 中山治本

2014-12-28来源 : 互联网

2014年12月23日,石岐民生路,工人在给下水道盖上污水井盖。2014年12月23日,石岐白水井大街雨污分流工程,几个工人冒着细雨在施工。

开篇语:“看不见的良心工程”

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下水道,一**后仍然保护这座城市。

从2012年启动的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是中山有史以来规模*大的市政工程。此一以“**大计”为主旨的项目,曾被来中山视察的副省长许瑞生称赞为“看不见的政绩,良心工程”。自启动施工两年多以来,“雨污分流”以其迅猛的姿态,冲击着中山市民的生活,引起超乎想象的关注热度。眼下,这项工程各项进度进入收尾阶段,在它基本完工的时候,也是时候让我们回望一下其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了。

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过程大费周折,两年来持续不断连绵不绝的各主干道轮流封路、围蔽施工,很大程度影响了城区居民的交通与出行。为什么要搞这项费力不讨好的工程?雨污分流搞了为什么下大雨依旧“水浸街”,这就是成效吗?搞了雨污分流,家门口的河涌就能不黑不臭了吗?眼下,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已完成95%,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追寻这项超级工程的源头。

一场暴雨带来工程科普

2014年5月8日的一场特大暴雨,将已进行了近两年的雨污分流工程推向**的风口浪尖。“中山今日见**,雨污工程见成效。”网友@flame在本地人气**Oncity上调侃,引来长达16页的回复,评论高达238条。当时数日暴雨后,城区多处出现严重的水浸街现象,甚至超过往年,全市有777台车被淹,上千人车险报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水浸街?不少市民把矛头对准雨污分流工程,**朋友圈一片吐槽之声,说好的效果呢,难道这就是雨污分流的“成果”?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朋友圈不久又被一篇“辩诬”的文章占据,文章并不来自于官方,而是出自一名挺身而出的工程师之手,因其靠谱的分析而受到认可和分享。文章说,雨污分流**是*污,将污水从源头截流送进污水处理厂。因为雨污分流新建一套污水管,**占用雨水管,能空出一些容量,对解决水浸有一定帮助,但不是全部。面对这种**一遇的大雨,工程同样无能为力。

事实上,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俞绍武的研究,中山内涝的**是城市扩张。俞绍武是《中山市中心城区雨水工程专项规划》的主要编制者,对中山排水做了系统研究。中山原来城区很小,周边是山和绿地等自然环境,雨水来临时,蓄水能力强,大部分雨水能够自然下渗滞蓄。城市不断扩张,地面硬底化后,暴雨径流增加了很多倍,雨水不能自然下渗滞蓄,需要通过雨水管道排出,增加了雨水管道压力。而中山的管道设计标准低,暴雨重现期大都是1年,随着城市扩大,上游的径流增大,管道能力显得不足。

这场**的交锋,让更多市民开始认识雨污分流。在Oncity**那个热帖下,被推荐到第一的回复是“其实好多人对雨污分流误解,雨污分流主要是环保作用,对排涝起的作用不大”。

既然无法解决内涝,那么,雨污分流具体是干什么的?

曾经尴尬:河涌黑臭污水厂吃不饱

时间回到2012年,雨污分流工程启动之前。中山面临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城区的河涌大部分又黑又臭,居民天天抱怨,似乎无解;另一方面却是污水处理厂“吃不饱”,中山城区边上的中嘉污水处理厂和珍家山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雨水合排,导致污水处理厂存在进厂负荷不足,进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偏低。污水浓度过低,反而使得污水厂不好处理。所以,解决中山困境的根本就是如何将污水送到污水厂。

而雨污分流工程,就是要让雨、污水各行其道:雨水通过雨水管排放进入河道;污水经过污水管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水体。

据介绍,中山市中心城区排水体制大概经历了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部分区域分流、部分区域合流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山市实施了投资小、不需要大面积开挖城市道路的沿河污水截流工程,将雨水和污水引入截流沟,一同送往污水处理厂。

这也是当时普遍做法,基本能够做到旱季污水不下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但一到雨季,雨水还是混着污水从截流沟溢出,进入河道。特别是遇到大雨时,沿河泵站为了防洪需要开闸放水,大量污水随之进入河道,让“截污”的成果毁于一旦。

“*水要*本”成各方共识

2011年,以打造岐江游项目为契机,岐江河“一河两岸”建设工程拉开序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表示,岐江游是手段,是标志,是“副产品”;*水才是基础,是根本目的。当年,整*内河涌水环境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年度民生十件实事之一。

经过多方讨论,在大量前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2012年6月,《中山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工作方案》审议通过,当年10月31日,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动工建设。

中山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师李国斌说,雨污分流已是大势所趋,迟做不如早做。2014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区排水管网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建设,2017年年底前力争完成城市老旧管渠及易涝区域的排水系统和雨污分流改造,而中山将提前两年实现这一目标。

雨污分流启动后,受到各方欢迎。事实上,每年两会上,*理河涌污染一直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建筑专业出身的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今年7月视察中山时表示,中山雨污分流工程完全符合中央关于做好地下管网建设、做好城市排涝的工作要求,可以说是抓住了民生、抓到了点子上。他说,有些城市搞标志性建筑,这种地面上的政绩老百姓容易看得见、感受得到,但地表下“看不见的政绩”才是*关乎民生的,是真正的良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这也是城市化进程所迫切需要的。

工程的必要性也得到市民的肯定。2012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邓雪琳带领学生,对东区、西区、南区、石岐区和三乡镇的市民发放了113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083份,有效问卷1077份。其中,82%的市民认为内河涌被污染,87.5%的市民认为河涌污染对生活有影响,有81.5%的市民支持“雨污分流”工程。

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2013年对30余处雨污分流施工点现场调研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该工程非常必要。在了解雨污分流工程的功能后,有超过9成的受访市民认为中山雨污分流工程很有必要或有必要,93.8%的市民认为此工程利大于弊。

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工程资金

虽然工程得到广泛的支持,但仍有不少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作为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工程,资金投入非常巨大,按照2012年立项方案,工程总投资约30.4亿元。工程范围覆盖东区、石岐区、西区(含污水进入珍家山污水厂的沙朗片区)、南区及五桂山部分地区,涵盖51个社区(村)。

而2012年,中山市财政收入为201.9亿元,财政支出为215.3亿元,如果一下抽出30亿元,几乎不可想象,如果把钱砸到雨污分流工程上,那教育、交通等众多公共服务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据相关部门介绍,中山市结合实际,创新市政工程的投融资方式,主干管工程采取BO(建设-运营)模式,由中汇集团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及日常运营维护(约定18年,运营费用由市财政支付);市政管工程采取BT(建设-移交)模式,由中汇集团承担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市财政分期进行等额回购。而支管到户工程由市财政和各区办事处财政各负担50%。河涌整*工程的建设资金,以市住建局报送年初建设资金需求计划,在基建计划中安排解决。

据介绍,经过这样的融资方式,工程30亿元的投资大约将分期9年完成,年均投入资金3.4亿元,占中山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1.5%。而两年下来,资金严格监管,主干管、市政管的工程量从21.22亿元缩减为14亿元;支管到户工程由于比预期复杂,预算从6.914亿元调整为14.754亿元。两者相加,约为30.7亿元,基本符合原来的总体预算。

多部门协调挑战一一破解

解决了资金问题,但到了真正施工环节,仍然遇到众多困难。首先就是项目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雨污分流工程作为中山市建市以来*大的政府建设项目,从投资强度、施工的广度、参与部门的数量、以及对广大市民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共同攻坚克难。

据介绍,工程开始阶段成立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涉及市住建局、交警支队、城管执法局、环保局、城乡规划局、水务局等众多部门,负责协调工程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跨部门协商会议,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顺利解决了阻滞工程进展的各种问题。

第二个严峻问题是地下情况复杂。因为污水管道建设为地下隐蔽工程,而地下状况复杂,部分地段下管线情况不明,工程施工经常遇到各种地下障碍,对工程进度影响大。而有时候一不留意,施工就会挖爆已有的管线,导致停水停电,市民反映强烈。遇到此类问题时,整个项目团队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及管线测量单位能及时在现场召开协调会,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减少了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三是交通组织难度大。很多污水管道建设在市政道路,甚至是主干道上,对居民的出行影响很大。建设单位结合具体的情况,及时与交通部门协调,提出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将对居民出行的影响降到*低。

四是进入小区施工难度大。由于部分市民对雨污分流不了解,导致不愿意让施工队伍进入小区内部施工。雨污分流指挥部协同各区、办事处持续做好社区、小区宣传发动工作,努力征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为雨污分流工程创造一个良好施工环境。

五是主干管、市政管与支管到户进度不同,管网同步施工、一气呵成难度大。各类管道的衔接问题错综复杂,针对此问题,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各类污水管道衔接的操作流程和细则,保证污水管道的合理衔接,确保整个污水收集系统可以顺利运营。

而*终,以上挑战都得到逐一克服。在翠景路污水主干管工程试点成功之后,一切就绪,2012年10月31日,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启动。

[数字说话]

雨污分流工程目前进度一览

目前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各类污水管道建设进度均已超过95%。水循环工程、泵站工程、河涌整*工程也按进度有效推进:白石涌外排泵站已交付使用;发疯涌外排泵站正在施工;崩山涌外排泵站进入招标前期工作;西河涌水循环工程已完工;崩山涌—羊角涌水循环工程、崩山涌—白石涌水循环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剩下的秤钩湾涌正进行招标工作;10座污水泵站中已经有5座完工,其余5座正在施工。

[话你知]

雨污分流工程原理

整体来说,中山雨污分流工程是采取“污水收集处理为主、调水循环为辅”的综合*理措施,通过新建污水管道、实施水循环工程、以及河涌清淤等*理措施,全面改善城市水环境。中山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内容包括建设污水提升泵站10座,污水主干管网工程77公里,市政污水管长度177公里,支管到户面积131平方公里,10条内河涌整*。

具体来说,工程分为污水主干管、市政污水管道、支管到户工程以及内河涌水循环工程、河涌景观工程。根据方案,污水主干管工程为市政道路下管径为600毫米以上(含600毫米)的污水管道及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市政污水管道工程为市政道路下管径600毫米以下管道建设;支管到户工程主要是指小区外围9米以下道路及小区内部的污水管道工程,新铺设污水管道的下游接新建或原有的市政污水管,上游接各化粪池,并对各楼房建筑新安装立管将楼房天面雨水、住户污水分开接入不同管道,再通过对楼房周边地面排水管的改造,将雨水接入市政雨水管(一般为原有管道),将污水接入化粪池,以实现雨污分流、收集污水的目标。

在完成市政主干网的铺设和小区支管网的接驳之后,一套由两个排水系统组成的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工程就完成了: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卫生间等排出的污水,随排污管进入市政主干管网,经过设计路线抵达各镇区的污水处理厂;而下雨天所产生的雨水,则随道路的接雨口进入雨水管,*终汇聚到河涌。

更为简单的理解是,另建一套污水管,把污水接到污水厂,已有合流管道改作雨水管。

[声音]

有些城市搞标志性建筑,这种地面上的政绩老百姓容易看得见、感受得到,但地表下“看不见的政绩”才是*关乎民生的,是真正的良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这也是城市化进程所迫切需要的。———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

岐江游是手段,是标志,是“副产品”;*水才是基础,是根本目的。———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

雨污分流已是大势所趋,迟做不如早做。———中山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师李国斌

02-03版

统筹:王文杰

采写:肖成

摄影:叶志文

标签: 中山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