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冷眼旁观
昨日两条新闻,《敬老院老人:“不缺经费,很缺人气”》、《七旬翁翻2米高栅栏逃离养老院》指向同一话题———惠州养老机构的现状。
我们且不去探寻74岁的老人“飞越老人院”的惊险过程,不去质疑养老服务机构管护职责是否落实到位。仅仅是老人嘴里所念叨的“缺人气”、“找儿子”,就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老年人来说,吃得好睡得好只是**步,来自家庭的温暖、来自社会的关爱何等重要。
媒体报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受传统观念影响,儿女绕膝、天伦之乐对老人来说,是*大的安慰,很长一段时间,老人多选择在家养老。但随着“四二一”小型家庭结构的普及,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日趋增多,家庭供养老人能力逐渐弱化,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问题日趋严峻。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方面老年人对“儿孙绕膝”有一种浓浓的依恋,对家庭亲情有着强烈的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供养老人能力持续弱化,势必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颐养天年。
面对社会养老发生的新变化,面对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新要求,我们的养老机构做好了准备吗?两则新闻无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分析我国目前养老模式发展格局,主要分为**养老和民办养老两大块。**养老机构享受国家为其确定的事业编制和财政经费额度,属于**性福利机构,条件较好,但往往市场覆盖面有限。民办养老机构则**采取市场化运作,由私人获得**并承担风险,布点灵活、覆盖面广,但很多时候偏向利益化的事业发展,忽视了公益化、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新闻两则,让我们体会到,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民办养老机构,在老龄社会不断加剧的今天,当务之急应该补齐“人文课”这一短板,更多地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地组织老年人开展自我展示活动,打造更多的老年人精神生活平台。否则,保不齐哪**,又有老人“飞越老人院”。□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