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将织防天灾“铁网” 天气预报要十天九准

2014-12-28来源 : 互联网

可能很多市民至今还会记得,2006年台风“派比安”登陆时龙卷风袭击佛山,房屋顷刻散架,连汽车都被卷飞起来。在强大的“天灾”前,人类显得很渺小,对此好像毫无办法,其实,虽然天灾不可避免,但人们通过一定手段,还是可将损失减至*小。12月18日,市**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佛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不久后,该规划将颁布实施,佛山将逐渐构造一张坚韧的“天灾防御网”。

佛山“天灾”有哪些?禅城、南海是重灾区

台风:12个月都可能有

数量:平均1-2个/年

时间:7、8月*集中。*早1961年5月19日,*迟1974年12月2日

典型个案:2006年8月台风“派比安”导致受灾人口13.5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04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6521亿元。

高危区:三水区、南海区、禅城区、高明区东部、顺德区南部。

暴雨洪涝50年一遇洪水4年一次

标准: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平均强度为76.9毫米

时间:4~9月

平均天数:6.7天/年,*多13天/年,*少1天/年

典型个案:2006年6月8日到9日的暴雨造成62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4.27万公顷,停产140个工矿业,农业经济损失1.566亿元,直接经济损失1.701亿元。

趋势:洪水时间频率增加。“1994.6”、“1998.6”、“2005.6”、“2008.6”均出现50年一遇的洪水。(据1957~2009年降水量资料统计)

高危区:禅城祖庙街道和南庄镇,三水区中北部,高明区中部,顺德区南部。

强对流:曾酿14人死亡悲剧

类型: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

典型个案:2011年4月17日中午佛山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影响,造成全市经济损失约3.29亿,农作物受灾面积1.12万亩,死亡人员14人,受伤人员153人,房屋倒塌200间,电塔倒塌3座,电线杆折断约40支,部分电信通讯设施受损。

高危区:禅城区、三水区、顺德区和南海区。

高温热浪10年前热死三人

标准:*高气温达到35℃

典型个案:2004年6月29日至7月1日南海区持续高温,连续两天录得39.0℃高温,造成3人死亡。

高危区:禅城区、南海区东部和顺德区。

低温冷害2008年春节*冷

典型个案:2008年年初佛山市1月下旬到2月中旬连续20多天*低温度在10℃以下,日平均温度10℃以下,刷新1957年以来气象记录。

高危区:三水区中北部和高明区西部。

干旱水乡也会三季连旱

趋势:近20年,佛山市季节性局部干旱甚至秋冬春连旱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

典型个案:1990年8月至1991年6月,干旱致45万人受灾;2002年1月至4月,干旱造成8970公顷农作物受灾,全市47座水库干涸。

高危区:三水区中北部,高明区西部,南海区东部和禅城区。

现有防御条件水浸黑点约有40个

防洪工程:城区可防50年一遇洪水

全市范围内有堤围84条,总长1151公里,大部分达到20年一遇或以上防洪标准。水库总容量为1.257亿立方米。

在上游防洪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潖江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道)的配合下,佛山市城区可防御达200年一遇北江洪水,各区府所在地区可防御50年一遇或以上的洪水。

排涝排水工程:十年一遇暴雨2天排干

佛山属典型的河网地区,汛期时西、北江水位上涨,易成内涝,全市易涝面积177万亩。全市共有建成电排站1250宗,总装机容量28.15万千瓦;截洪渠93公里。目前全市排涝能力基本达到十年一遇二十四时暴雨1~2天排干的标准,局部为3~4天排干。

各类监测系统:初步建成

初步建成项目:能见度仪、实景监测系统、鱼塘水温和大气成分观测

信息传播手段:电视、电台、互联网、12121应急热线电话、佛山气象微博(新浪、腾讯)、LED和LCD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报纸。

防御系统弱点:排涝系统偏重城区

硬件:西江上游具有防洪控制性作用的大藤峡水库(位于广西桂平市)等尚未建成;全市仍有63.6公里堤防未达标;部分地段可能发展成为新的险段;排涝系统布局不尽合理,现有设施偏重于城区排涝;城镇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老化、淤积,暴雨受淹的风险凸显,目前水浸黑点约有40个。

软件:强对流等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不强,存在探测盲区;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科研业务人才储备不足;群众对气象灾害认识不足,自我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天灾防御网”会有多强?应急启动10分钟内出新闻

2015年目标

提高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准确率88%

晴雨24小时内的预报85%(现有)上升到≥88%

灰霾天气预报约80%(现有)上升到接近90%

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8%以上,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5%以上

暴雨预报准确率接近美国同期水平

预警反应更敏捷:应急启动半小时内要联动

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发布平均时效≥30分钟;

相关部门对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响应时间≤30分钟

主流传媒应急联动响应时间≤10分钟;

提高普及率

气象科普率中小学校要达100%,

气象科普率城乡群众要达≥80%

2020年目标

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相比“十一五”时期减少50%

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50%。

目标如何实现密布预警设备

设置**防灾地图哪里危险一查就知

气象等部门将根据气象灾害不同种类,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确立风险评价指标,制作出佛山主要气象灾害的精细化风险区域图及气象灾害三级防御分区图,为市民提供参考,比如选址建房,一查地图,如果是高风险区,你就得留心了。

多种手段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建设信息数据平台系统。如: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佛山市灾情基础数据库,建设气象灾害灾情收集上报和信息管理系统;

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如:设立龙卷风预警研究机构

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如:加快推出12121气象应急自动答询电话;试点建设村镇“收得到”(大喇叭)预警系统;升级气象信息网,建设“网上互动智能气象台”;完成气象频道本地化。(什么是气象频道本地化?中国气象频道海南本地化节目正式开播后,海南本地化节目每天从上午9点26分开始插播,每30分钟插播一次,每次3分钟。)

科普宣传。以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主要对象,依托佛山科普馆建立气象科普教育场馆,依托南海区预警中心建立龙卷风科技馆,每年组织气象科普活动。

加密自动监测站网。气象灾害监测工程在**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加密布设自动站网,增强龙卷风、冰雹、雷电、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警报接收和播发设施。包括多媒体预警信息接收终端、互联网、12121热线电话、预警中心正立面户外全彩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城乡大喇叭等;高速公路、住宅区等项目建设应当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播发设施与项目同时建设;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系统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具备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条件。

增加气象灾害应急避灾点。比如开放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在暴雨、道路结冰、大雾影响期间供过往车辆避险避灾。

一级灾害**防御区

禅城区、南海区南部、三水区中北部、高明区中部和顺德区西部。

采写/整理:程俊

资料来源:《佛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

标签: 佛山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