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召诗人与诗何干?

2014-12-28来源 : 互联网

乌龙茶

(佛山情怀)

我看过不少现代诗人的诗歌,也许所阅有限,很多的诗歌都在重复一种套路:用对乡村温暖想象来抵抗都市的冷漠。其实一个真正在都市生活、处在机械流水线的人,他们对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毁才是深味。

*近有两件事让我重新想到诗。**件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诗人许立志**,他的**本诗集《新的**》采取互联网新潮的“众筹”模式筹集出版资金;另一件事,就是佛山的电召诗人,打个电话约本地诗人们免费谈诗、聊诗。这事在圈内外也有不少争论。我不得不套上时髦的话:连诗人都被互联网**了。

电召诗人是好还是不好,自有各种理由评说。从电召诗人发起者的初衷来看,原来是为打造佛山的文学名片,丰富佛山的浪漫气质。恕我直言,一谈到“打造”这两个字,我就不看好,总觉得那**是一种诗歌之外的意志,拿它做城市的花篮、抑或给楼盘开业来个点缀,不是不可,而是与诗何干?

假如诗人的神秘被消解,人们开始在各种场合谈诗、论诗,诗歌像80年代那样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否就是诗歌的繁荣,精神文明的极大提升?我看未必。人们把对诗人从仰慕到鄙夷归结于时代的变迁,认为诗歌、诗人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市场经济让人打开了对物质追逐的欲望,人们**关心精神层面的诗歌。这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起伏的逻辑,还是很有市场的。也不想一想,在中国诗歌历史上,诗歌处于**时期的唐朝可是物质繁荣与诗歌繁荣同期和正相关的。只不过当时的诗歌还有求功名的*大功能,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很难再以诗歌求个好价*了,诗人作为职业已经很难生存。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闭门不出,孤*中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生前只是发表过七*,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死后却声名鹊起,被后世尊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而在她的墓碑上则写着:“啊!狄金森。”

举这个例子不是*取孤证,要认定诗人就是这个样,必须弃绝社交、专注写诗。你看李白那么喜欢社交,诗还是写得那么好。我是想说,诗歌与热衷社交与否没有关系,因为真正隽永深刻的诗歌仍然是诗人自己灵魂的*照、内心深处的*白。外边的人来捧场、政治需要抬升一下地位,甚至与互联网结合来一次电召,诗歌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写下《诗人何为?》的篇章,专门探讨诗人在一个贫困时代扮演怎样的角色(非社会性职业)。他笔下所谓的“贫困时代”恰好是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之所以说贫困,是因为在这个技术主宰的时代,人被异化为工厂机器的螺丝、被广告刺激虚假消费、随波逐流的个体,人们热情地聚在一起是为了共同的金*财富,自然也被我们单一地看作掘取对象。这种贫困时代对个体个性的剥夺,渗入到我们的语言、身体。

而诗人之诗不过是通过语言完成去蔽的过程,海德格尔说:“关于诗人的天职———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所谓还乡不是现实中那个城乡二元对立的“乡”,是人在各种不同历史境遇中被遮蔽的本真和天性。唤起这些,只能在沉默与沉思中获得,与外部世界的喧嚣绝缘。

我看过不少现代诗人的诗歌,也许所阅有限,很多的诗歌都在重复一种套路:用对乡村温暖想象来抵抗都市的冷漠。其实一个真正在都市生活、处在机械流水线的人,他们对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毁才是深味。许立志是富士康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他的诗歌触碰到了流水线的冰冷和单调,对工业文明给人留下的伤痕充满绝望。这些好的诗歌,与诗人电不电召又有何干?(胡马)

标签: 佛山新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