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经风雨 保护等不起

2015-01-14来源 : 互联网

广州大小马站书院群,福州三坊七巷。同样中兴于清朝,同为南派民居的代表,同处城市繁华中心,由于保护力度的不同,如今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个仍被“72家房客”占住,一个却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名片。

南方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广州大小马站书院群及福州三坊七巷,并对两者的保护开发进行全方位比较。从广州镬耳墙和福州马鞍墙的对话中,我们不仅读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珍贵,更读懂保护和活化中蕴藏的*大能量。

广州大小马站书院:破败不堪谁来修?

现状:旧杂乱**居

小马站的濂溪书院又名周家祠,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后人所建。记者日前推门而入,一群街坊正在院子里有说有笑地打麻将,院子里晾衣服的绳子竹竿随处可见。

繁华喧闹的西湖路旁有条小巷叫流水井,巷口便是广州规划中的大小马站古书院群正门。穿门而入,现代化城市的繁华和喧闹戛然而止,眼前的是一条麻石板铺成的窄巷,巷子两旁是破旧的民房,墙壁和楼宇之间拉扯着杂乱的电线。如果不是巷口石板书有“广州书院文化街”,难以想象经历数**风雨的古书院群便藏身于这里。

如今,现存的古书院只有6间,距今皆超过100年,大多成了民房。其中,小马站西侧存有曾家祠(现为***商议讨逆旧址)、濂溪书院和见大书院等3间。流水井两侧也存有3间,西侧有何家祠、考亭书院,东侧有冠英家塾。而曾经拥有10多家书院的大马站已经被拆,路面上架起了施工铁架,并在与小马站之间竖起了施工围蔽墙。

位于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又叫何家祠道)是大小马站书院群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书院。去年10年,庐江书院已经完成主体建筑的修葺。如今,这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书院焕然一新,青砖围墙,黑漆木门显得古朴又庄肃。

除了庐江书院,其余仅存的5间书院大多破败不堪。其中,流水井35号的考亭书院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清代的后人修建宗祠书院。书院历经风雨,屋窗漆色斑驳,外墙多有脱落,院内地面青石板长满了青苔,厢房屋舍被一间间的分割开来。

小马站的濂溪书院又名周家祠,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后人所建。记者日前推门而入,一群街坊正在院子里有说有笑的打麻将,院子里晾衣服的绳子竹竿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居住在此的房客大都是后来迁入,并不是周家后人,而对于书院的来历也大都不甚清楚。

历史:书院云集见证文化名城

经历**沧桑,官办书院除番禺学宫因办农讲所而得以保留外,其他不少书院已荡然无存。而数百家宗族祠书院,至今仅存大、小马站和流水井那几所古书院了。

大小马站与流水井周边形成的古书院群始建于清初。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大小马站周边一度云集了当时两省(广东、广西)3个学宫、5所**书院、一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大量民间宗族书院,还有3条书坊街。

清初的广州,科举考试进入繁荣时期。然经创办粤秀书院、雍正设官办省会书院,调整书院政策,到乾隆朝积极推动官员兴办书院,在康雍乾盛世背景下,先后创办越华书院(**)、羊城书院(府级)、禺山书院(县级)和西湖书院(县级),逐渐形成一个以粤秀书院为**的庞大教育群体。其后,道光,同*年间创办的学海堂、菊坡精舍和应元书院,更将广东省发展到**。

除了官办书院,还有不少宗族书院。1718年周氏族人在小马站捐建濂溪书院(周家祠)起的近200年间,围绕官办书院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百间宗祠书院拔地而起。

然而,在经历二十世纪**沧桑,官办书院除番禺学宫因办农讲所而得以保留外,这些官办书院亦荡然无存了。而数百家宗族祠书院,也因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至今仅存大、小马站和流水井那几所古书院了。就是这几所宗族祠书院,目睹清代广州文化教育从衰转盛乃至辉煌灿烂的全过程,作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时代的见证。

规划:重塑“书院街”遭遇资金困境

在过去的10多年里,社会各界对保护大小马站书院群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但现在看,仅靠一个区的财力是无法实现的”。

2013年3月份,由越秀区主导的《广州市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规划》正式公布和实施。根据规划,大小马站书院群定位为“广府文化书院街”,规划范围北起中山五路,南抵西湖路,西临教育路,东至大马路站,总面积为5.46公顷。

规划提出,大小马站书院群将合族祠书院、其它历史遗存、新建筑群与省非遗中心在空间上、功能上充分融合,以书院文化为核心,兼顾非遗展示,适度注入文化展示、商业旅游等功能,使其成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一处亮点。

“小马站及流水井现存古书院将原地保存和修缮,重现当年历史风貌,而大马站被拆除的书院也将在规划区域内复建。”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延忠告诉记者,规划范围内的药洲遗址、南方剧院以及古树名木等历史遗迹和历史环境要素也将得到保护,使整个片区与书院街的街巷空间相衔接。

据了解,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项目已纳入广州市未来5年**发展项目。今年8月份,越秀区公布了相关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有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方式供居民选择。目前,庐江书院及其周边70多户居民拆迁安置工作已经完成,大多居民原则房屋产权调换方式,在珠江街获得新的安置房。

然而,就在项目稳步推进的时候,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延忠却面露忧郁。“我们原本设想7年就完成整个项目,其中4到5年时间回收土地和拆迁,2到3年时间安置和建设。但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李延忠说,整个项目完成下来资金投入预计在50亿元左右,其中一半都要花费在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回收、房屋拆迁及居民安置上,“但现在看,仅靠一个区的财力是无法实现的”。

福州三坊七巷:

美丽绽放成名片

现状:古巷繁华重现游客众多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如果去福州游玩,*不该错过的地方便是三坊七巷,这里是福州市的城市名片,也是中国是**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三坊七巷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破8万人。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近43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保护单位9处,**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福州人眼中,三坊七巷还是古老民俗文化的大观园。

走进三坊七巷,攒动的人头,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而早在明清时期就聚集成市的传统古玩书画工艺店铺依旧人气颇旺,**老字号食品药品店顾客盈门,星巴客、麦当劳等新店铺在历经沧桑的老街古宅中则显出一派烂漫天真。

福州市旅游局给出的数字显示,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三坊七巷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破8万人。三坊七巷的重现,不但增加了当地人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吸引着各方游客,还让牛角梳、寿山石刻、微雕、南少林等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栖息地”和展示的舞台,更让漂泊异乡的游子从此有了一个可以指认的故乡。

改造:持续9年资金投入近40亿

如今,看着整洁美丽的坊巷内手工艺人雕刻时专注的眼神、游客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很难想象9年前这里还是一派电线杂乱交错,建筑墙体腐蚀脱落,石板路坑洼起伏的景象。

2005年,福州市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三坊七巷。2006年,三坊七巷启动改造工程。2006年,福州市以市长令的方式公布了分别由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主刀”的《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规划》、《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同一个街区因此罕见地有了两道“保护令”。

在福建省建设厅督促下,福州市有关方面*先摸底三坊七巷住户情况,测算地块拆迁安置补偿费,并对区域内历史建筑进行普查与评价,进而对三坊七巷内36个机关事业单位,45家工厂,15000人的居民进行动迁。

随后,三坊七巷开始**修复和完善了塔巷、郎官巷、严复故居及水榭戏台等地标性古巷古建筑,并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基础上对三坊七巷道路、电线、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2011年3月起三坊七巷逐渐开放面世,并不断引入各种文化元素、文化活动,不断融入,三坊七巷渐成福州市*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区域,*具活力的文化创意展示区和集中区。

另外,在广州大小马站书院的改造还在受困于资金短缺的时候,三坊七巷改造资金投入已接近40亿元(不包括前期土地回收费用)。目前,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及开发还在继续。就在文儒坊金斗桥,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利用发掘出的从唐坊宋街直到明清近代的建筑遗址,这里将打造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

经验: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并重

专家参与、政府主导的专业性修复,确保了三坊七巷的原汁原味。同时,保护修复之后,文化价值及旅游集聚作用得到了*大程度的呈现,旅游、商业有序进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并行。

在改造和保护过程中,三坊七巷按照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类修复。其中,核心保护区以保护为主,省保单位以上的旧居基本腾空,用来建中国第一个社区博物馆、名人故居等;控制区内则对破坏比较严重的建筑,按照街区统一风格重建,招租文化商户。

居民安迁是三坊七巷改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三坊七巷将居民将分类安置,对于名人名居,可能修缮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政府有意将其回收,动员居民迁出;普通民居居民原地安置,逐步修缮。

另外,在“只出不进”的原则下,对不满居住旧房的居民也给予迁出安置。原先3800多户在此居住的老百姓大多数外迁至新城已经建好的安置房。这种建好安置楼再迁居民的模式,如今成为福州市修复上下杭、烟台山历史街区的模板。

现在,三坊七巷正全力以赴建设全国*个社区博物馆,包括“一个中心展馆、37个专题馆、24个展示点”。建成之后,三坊七巷将成为全国博物馆*集中的地方,将极大提升三坊七巷在全国的文化知名度,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记者手记

文化保护不能只算经济账

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和改造吵吵闹闹已逾10年。在这10年里,三坊七巷成为了福州市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一跃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而大小马站的古建筑却越来越少,仅存的书院也大都破败不堪,令人唏嘘。

大小马站书院群的改造进展缓慢,踟蹰不前,资金不足是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大难题。据了解,在寸土寸金的广州市中心,大小马站书院改造过程中的土地回收及拆迁安置的费用就可能超过20亿元,而整个项目的改造费用预计在50亿元左右。

资金吃紧也曾让北京路管委会考虑将大小马站书院的改造项目全盘交予开发商。事实上,2005年前福州市也曾由于同样的困境将三坊七巷的改造交予开发商。然而开发商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大化,以此为目的开发对三坊七巷的古建筑和传统风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三坊七巷在地理上变成了“两坊五巷”。所以,大小马站书院群的改造应吸取三坊七巷的教训,必须坚持政府为主导。

笔者注意到,大小马站书院群规划区域内的保护对象除了书院建筑之外,还有不少传统民居建筑。对此,广州可以借鉴三坊七巷改造中的拆迁安置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地回收及降低拆迁安置上的费用。

有分析认为,大小马站书院群的改造可以借助广州市的财政支持,但考虑到文化项目投入大又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政府在财政使用上会再三斟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福州市在全口径财政收入只有150亿元的情况下,决定投入50亿元对三坊七巷进行改造。

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不能只算经济账。大小马站书院群不仅是文物建筑遗迹,更是一个沉淀着广州城市人文及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现在和将来广州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

笔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三坊七巷已不再需要政府来“输血”,依靠着店铺出租、地产升值、旅游收入、文化产品开发等便可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大小马站书院群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好了,不仅可以提升广州的城市竞争力,也将为广州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

■上期回响@北京路

永邦:并非无历史文化遗风,只是被过速的改造遮盖了亮点。散落民间的回忆,*能体现粤味的“实在”。若要翻寻,可来一次有规模的档案征集,相信绝非乏善可陈。

以南:在北京出差,觉得南锣鼓巷做得不错,人气超旺,又有京味,北京路上下九与之相比真有差距。赶脚越秀搞书院街,搞“微博”(微型博物馆)要是没有创意就活不起来,芒福德的四化之一就是让朽物化为活生生的形态。

雪过天晴:如何在保存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难题。欧洲城市整体保存,虽能完整保存传统文化,但也使城市显得缺乏活力。美国城市讲求现代化,即使是古建筑的修葺也是“修旧如新”。广州老城区遍布各类批发市场,这些地方千**来也一直是各类贸易活动场所,比如十三行、文化公园等。如果让这些低层次的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关键就在于如何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曾妮整理)

何处可看千年广州?如何才能“返寻味”?文心雕城,让我们一起寻策求解。可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或留言评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