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四路齐通让区域经济发展看到新希望

2015-01-20来源 : 互联网

洲头咀隧道18日11时通车,图中海珠段的洪德立交施工难度非常大 羊城晚报记者林桂炎 摄

18日上午11时,广州四路齐通。

其中,城西的洲头咀隧道、金沙洲大桥拓宽工程通车前,很多市民自发早起来到现场,因为这两项大工程被市民期盼已久。金沙洲大桥拓宽工程于2007年就开始设计,而洲头咀隧道更早,在2004年就开始谋划。从图纸到现实,设计者、施工者克服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最终“猛龙潜江”、“长虹卧波”,让区域经济发展看到了新希望。

洲头咀隧道 一龙潜江益两岸 金沙洲大桥 一虹飞架旺广佛

八年“抗战”,潜伏珠江,洲头咀隧道工程终于赶在羊年春节前完美收官。这是广州最大的过江隧道,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变截面过江沉管隧道,也是广州人民盼望最久的交通动脉。

回顾洲头咀隧道的建设历程,可以用“坎坷”来形容。虽然主线只有2200多米,隧道的施工却多次面临难以想象的困境,中途甚至一度停工两年。

项目总投资估算逾30亿元,其中工程费用14.06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46亿元(其中拆迁费用11.15亿元)。

建成通车后,洲头咀隧道项目部的施工人员春节终于可以回家陪亲人过个团圆年。而对海珠、芳村两岸居民来说,他们对隧道长年施工的支持和理解也必将获得交通福利的回馈。

路通运通,海珠和芳村地区能否借力这条“过江猛龙”,重新擦亮滨江名片,让我们翘首以待。

“猛龙”潜伏史

洲头咀隧道差点成洲头咀大桥

一直以来,广州西部的过江交通主要依赖一隧两桥(珠江隧道、珠江大桥和鹤洞大桥),西部地区和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络早已捉襟见肘。

事实上,在十几年前广州市曾规划了一条全新的过江动脉———如意坊大桥,但后来考虑到如意坊大桥离珠江大桥太近,暂不实施,而改为在更南边的洲头咀(位于珠江大桥和鹤洞大桥中间)建过江通道代替。

很少有人知道,洲头咀过江通道曾在隧道和桥梁的选择之间有一争。2004年4月,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洲头咀隧道(或桥梁)的方案竞赛,邀请国内知名桥梁隧道专家,综合考虑沿岸景观和减少拆迁量,最终确定隧道方案。

“单就工程来说,隧道比桥梁的成本高,但当时综合论证来看,建桥的拆迁量更大,而且洲头咀位于广州西南部三江交汇处,是珠江沿岸重要的景观节点,如果建桥将影响滨江一带的核心景观,不利于沿岸市民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洲头咀隧道的设计负责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一所总工程师郭建民回忆。

从2004年设计中标,到2007年正式动工,直至2015年建成通车,设计单位“跟单”洲头咀隧道项目整整十一年。看到今日的竣工成果,郭建民说,“基本上跟最初的设计初衷一致,最开始想到的困难,施工过程中都一一克服了。”

“拦路”德国老教堂整体平移

从2004年广州市建设部门官方宣布将开建洲头咀隧道后,市民对这条隧道何时开工的盼望就未停止。2005年和2006年先后有消息传出隧道将开工,但最后都不见施工迹象,追溯其中原因不得不提到和德国老教堂“狭路相逢”的故事。

位于芳村联合围码头旁的德国教堂面江而建,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广州唯一的德国教堂,它曾是德国教会———“信义会”在广东传教的大本营。之所以和洲头咀隧道发生联系,是因为它正好坐落在隧道轴线上。

“我们2004年调研时在芳村这边看到这座老教堂,但它非常破旧,原来根本没引起我们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了解,还专门找来文物部门鉴定,发现了这个‘宝贝’。”郭建民说,到2004年11月,这座教堂被列为“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德国教堂都面临拆与不拆的争论,究竟是拆除教堂为洲头咀隧道“让路”,还是修改隧道规划避开教堂,直到2006年下半年才有了一致意见:德国教堂不能拆,由政府出资500万元,对教堂进行整体平移。

2006年11月,洲头咀隧道的业主单位发出500万元平移招标书,在当年把500万元花在文物保护上是“大手笔”,但出乎意料的是,应标单位一直少之又少。

直到2007年11月,广州市鲁班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领取教堂“平移任务书”,并开始着手平移前的保护鉴定。2008年11月26日上午10时,教堂开始进行平移,并于11月29日平移到原址东南向26.3米之外的新址。按照原来的计划,德国教堂应该在3年后平移回原址。受到洲头咀隧道施工进度的影响,教堂的回迁工作直到2014年11月29日才启动。

后话是,德国教堂已于2014年12月2日回归原位。

洲头咀隧道在建时,沉管浮运出坞羊城晚报记者宋金峪摄(资料图翻拍)

“猛龙”出世史

海珠岸边盘旋“飞龙”立交

建成亮相的洲头咀隧道,大部分结构都“入江入地”,航拍镜头下唯一显眼的是位于隧道海珠区段的洪德立交,这一盘旋状的大型立交接起内环路和洲头咀隧道,使得东边、北边的越秀、天河区市民也能快速通江去芳村。

洲头咀隧道要实现和海珠区内环路、工业大道的连接,而内环路在此处是高架线经过,车辆要从内环下隧道,可谓“上天入江”,高度悬殊。因此,设计单位提出了建设多层盘旋立交的设想,以这样的接驳形式进行交通缓冲。这座立交也成为海珠标段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

“立交桥最大单跨超过50米,属于半互通式立交,由于节点用地条件和接线条件的限制,在隧道以南、洪德路以西设置了两个匝道以同向螺旋圆的形式连接隧道和内环路,分别解决了南往西方向及西往南方向的交通。在隧道以北、洪德路以西设置一条北往西右转匝道与南往西匝道合并后接入隧道。西往北方向交通通过路网解决,地面采用右进右出两条匝道与洪德路相接。”郭建民如是“解构”这座立交,在他看来,这座立交虽然体量庞大,但交通组织还不算特别复杂。

但施工单位却有不一样的体会。负责海珠标段的施工单位是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洲头咀隧道项目有关负责人回忆,自从2007年施工进场,海珠标段一度“啃”不下拆迁这块“硬骨头”,导致原本计划的一年半工期拖长到七八年。在建设洪德立交的过程中,根本等不及拆迁清场,施工单位几乎是在一群“钉子楼”之间见缝插针式地施工,有时立交桥几乎是贴着旁边的居民楼在建。作为施工负责人,施工安全和房屋安全像“两座大山”压在他头上。

直至今日整个项目完工通车,仍然有一栋“钉子楼”保留在立交圈内。规划图上,该楼所在的位置本是市政绿化带。

据了解,海珠标段共拆迁1000多户,由于所在老城区很多住房产权不明,导致拆迁工作困难重重。受拆迁影响,整个隧道项目在2010年一度停工,直到2012年才全面复工。

“对施工单位来说,工期跨度这么大,最难过的一关就是老百姓那关,我们最怕周边有的居民不配合、不理解,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居民还是很‘给力’的。”该负责人感慨。

4节万吨级沉管潜入珠江

说起洲头咀隧道的水中标段,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连连称难,也正是这最难的跨江部分耗费工程投资最多,投入超过6个亿。

水中标段于2008年10月开工,是整个项目中最晚动工的部分。按照计划,施工单位首先要在芳村岸上开挖长达300多米的岸上干坞(也就是沉管预制“工厂”)、预制沉管,然后浮运、沉放沉管。

所谓沉管,就是洲头咀隧道的水下“箱体”结构。洲头咀隧道的江下结构由四节沉管组成,平均每节长约85米,总长约340米,其中最重的一节将近2.68万吨。

这些庞大的家伙到底是怎么制成,又是怎样从岸上托运入江并准确拼接的?

“我们在芳村岸上隧道轴线位置开挖了一个干坞,四节沉管是在这个干坞里分两批预制的,预制过程中,要保证干坞内和岸上一样干燥,因此我们给干坞围了一圈结实的U形围堰,这个围堰防渗抗漏,保证了沉管预制的顺利。”中交四航局洲头咀隧道工程二标项目经理曾尚松介绍,待沉管制好后,围堰打开,往干坞内放水,沉管在水的浮力下,开始由牵引船助力拖放,浮运到江中规划线位后再进行沉放,整个过程对精密度控制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至于四节沉管的水下对接,以及和岸上管段的对接,更是受到水下压力、水流速度、河床特点等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曾尚松告诉记者,水下沉管节段接头时,一方面通过每段沉管封口处的荷兰产GINA橡胶带在水压作用下紧密黏合从而实现防水效果;另一方面,沉管在接头时还使用钢索连系,由钢索连系固定的隧道整体可以随着水流变化时时微调角度、高低。而如果使用混凝土浇筑封闭对接口的刚性对接法,则隧道容易在水流的冲击下发生断裂、漏水。

2012年6月,首批两节沉管沉放到位,2014年10月,最后两节沉管也完成“潜伏”,洲头咀隧道水中段终于宣告完工。

值得称道的是,洲头咀隧道两端的两节沉管并非规则的筒状,而是采用了变截面设计,这在国内尚属首创。形象地说,变截面相当于一个喇叭口,隧道的两端截面在接岸上段时变宽,使得隧道内部可以解决多个接入口的分流,快速实现交通疏解。

“猛龙”腾飞

海珠欲再造一个“滨江东”

洲头咀隧道海珠岸段距离海珠区大名鼎鼎的太古仓码头只有3公里。太古仓坐享滨江美景,已经成为广州知名的创意景点,也是市民沿江休闲的好去处。

按照规划,从太古仓到洲头咀将由海珠区环岛路连接,最终往北接上滨江西路,勾勒出美不胜收的海珠岛滨江西岸线,与江北岸的沙面、白天鹅宾馆相映生辉。

不过,规划中的环岛路七年前实施完太古仓段后,就再也没有往洲头咀方向延伸。现在的洲头咀一带,除了洲头咀公园外几乎没有什么滨江景观亮点。记者在洲头咀隧道海珠岸段看到,隧道出口上方临江带被一排白色的施工围蔽墙封住,墙内堆满了泥土等建筑垃圾。正在清理这些垃圾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未来地面清理平整后,围墙就会拆掉,从洲头咀隧道出来的车辆可以掉头开到江边,但目前江边的环岛路还没有开始建。

尽管如此,洲头咀江岸的多个房地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有规划专家表示,洲头咀隧道的开通将加快推进这一带的滨水区开发,特别是等海珠区环岛路延伸到滨江西路后,这里有望重启十年前的规划:再造一个“滨江东”。

芳村酒吧街期待复兴

洲头咀隧道西岸自2007年变成一个大工地以来,虽然临近芳村酒吧街,但鲜有游人光顾。随着酒吧街由兴转衰,来的市民更少了。

芳村酒吧街从2002年开始营业,凭借白鹅潭江景优势,一度是广州夜间消费的主要场所。但此后受发生群殴等事件影响,酒吧街的生意一路下滑,很多酒吧相继停止营业,人气大不如前。

曾经有酒吧的老板将生意不好怪罪于洲头咀隧道的建设。

他们无法等到洲头咀隧道建成,匆匆撤场,而坚持下来的,对隧道开通后的“复兴”满怀期待。

“酒吧街的生意兴衰很大程度是市场规律,跟洲头咀隧道关系真不大,现在广州很多地方都在搞酒吧街,这里交通不方便,势必会被抢客,洲头咀隧道开通后,市区驾车来酒吧街方便多了,我觉得酒吧街的发展很快就会迎来转机。”在酒吧街经营一家咖啡厅的罗女士说。

开通花絮

洲头咀还是洲头嘴?

位于海珠和芳村两侧的隧道出入口顶部均安装了由五个繁体字“洲頭咀隧道”书法题字。这行题字,原来有段“古”:中间的“咀”

字,曾一度被书法家写成“嘴”字,最后又被更改。

1月17日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个人微博上晒出一张“洲頭嘴隧道”五个字的书法作品。据悉,这幅书法作品由广州著名书法家李伟所作。“洲头咀(嘴)隧道明天通车。问题是作为地名,究竟是咀还是嘴?”韩志鹏在微博中表示疑惑。

记者根据目前流传在网上的各类广州老地图发现,在广州仍使用繁体字的年代,对于该片区的称呼,“嘴”和“咀”均有使用。

记者获悉,李伟确实写过一幅“洲頭嘴隧道”书法,但相关部门随后查阅了广州各类文献记录,发现现在使用的有关洲头咀的路牌、地图,均写“咀”不写“嘴”。相关部门在征得李伟同意后,让他又重写了一个“咀”字,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洲頭咀隧道”书法作品。(梁怿韬)

故·事

金沙洲业主曾因怕堵车宁愿加班

金沙洲,是广州向西出行的重要通道,居住新城的规划总面积为9.0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万人,是广州市政府的经营性土地重点储备项目之一。2012年前,在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金沙洲上,出入城区的只有一条金沙洲大桥。

“金沙洲大桥是我参与设计的,当年金沙洲的经济环境和人口状况,与现在相比,差异很大。”现在就职于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黄道沸对记者说:“依据当年市政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金沙洲原居民不到25000人,原住民(村民)不到10000人。”

据黄道沸回忆,金沙洲大桥大约是在新千年前完成设计方案,2000年开始施工。金沙洲大桥耗资1.6亿元,为三跨变高度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长1095.714米,宽16至30米,东联罗冲围、西接金沙洲,与内环路增槎路放射线接驳,是连接金沙洲与广州市中心区的主要通道,于2002年12月18日竣工。

大桥主干道金沙路(A1路)长1300米,宽40米,是连接金沙洲北端的交通要道,从桥转经金沙路,便可迅速进入各居住片区。2003年1月20日,金沙洲大桥及主干道金沙路(A1路)正式建成通车,成为连接金沙洲与广州中心区的唯一道路。

“按照当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桥梁的设计是合理的,如果太宽没有车跑,一样会引起反对的声音:简直是浪费。”黄道沸说。然而从2003年往后的十年间,金沙洲地区呈现了几何式飞越发展的态势。而这也是当初大桥设计和建设者们预想不到的。

据楼市记者小青回忆,2004年她初次前往金沙洲采访时,那边只有广佛交界的一个大盘。然而,随着陆续更多楼盘的开建、销售和入住,短短几年,金沙洲洲民们就发现:仅为双向四车道的金沙洲大桥通行能力有限,“华山一条路”根本不够用,旧桥金沙洲大桥上经常出现交通拥堵。“许多自驾车业主不得不一早开车出去,晚上为了不堵车,宁愿在公司加班后再回家。有意思的是,金沙洲大桥附近楼盘物业服务人员会在高处瞭望,提前通知出门的业主金沙洲大桥是否堵塞,好让业主及时选择是走内环还是改走环城高速。”

18日,金沙洲大桥拓宽工程通车 羊城晚报记者宋金峪 摄

金沙洲大桥拓宽工程建设期间,一边通车,另一边在施工 羊城晚报记者林桂炎 摄(资料图)

陈建华昨赴洲头咀隧道、金沙洲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时指出:

将金沙洲建成美丽广州的样板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林、通讯员穗府信报道:18日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前往洲头咀隧道、金沙洲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18日上午11时,洲头咀隧道、金沙洲大桥拓宽工程、华南快速干线潭村立交、北环高速沙贝出口综合改造工程等4项大型市政工程正式开通。至此,金沙洲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金沙洲出洲入洲不再“华山一条路”。

当天上午,陈建华首先来到刚建成的洲头咀隧道,步行检查隧道工程,接着到金沙洲地区,先后察看了金沙洲大桥扩宽工程、北环高速沙贝出口工程,以及广东华侨中学金沙洲校区和金沙洲医院,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情况。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三甲标准建设的金沙洲医院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满足居民就近就医的需求。

随后,陈建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金沙洲地区公共配套设施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代表的意见建议,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陈建华充分肯定相关区、建设单位及金沙洲咨监委的工作成效。他指出,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发动金沙洲地区各单位和居民,全面整治卫生死角和脏乱差地块,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将金沙洲地区建成美丽广州、幸福广州的样板。

市领导陈如桂、吴树坚、贡儿珍、王东、周亚伟、骆蔚峰、陈怡霓等参加当天的活动。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2015年1月18日早上9时,阳光温暖地照射在已经完工的金沙洲大桥拓宽桥面上。几个工人正在清扫着路面,做着11时开通前的最后准备。设计、监理还有部分施工人员,则提早一个小时,在桥面上来回走动进行最后的检查。

早上9时40分左右,一辆中巴徐徐开车,“市长到了!”车停后,陈建华市长下车,健步向大家走来。

“市长可不可以接受一下采访?”羊城晚报记者迎上去问道。

“你们还是把采访时间留给建设者们吧。”陈建华市长笑着回答。

“那可不可以请您谈谈通车前的感受?”

“市民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话毕,市长转向在场的建设者们,与他们一一握手:“谢谢你们!”

市民点赞

终于能不受堵城之苦了

1月18日上午10时55分,一辆粤A46L82本田小轿车静静地停在金沙洲大桥收费站口。当工作人员前来示意车主,请他注意安全并尽快离开时,车主恳请道:就让我多待五分钟吧,我是专门等着11点钟大桥通车,来尝鲜的!五年都等了,难道还不能等这五分钟?

的确,金沙洲的洲民等待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居民王锦纶对记者说:“五年前,金沙洲大桥已经成为一座堵车桥!由于金沙洲大桥连通外界的内环路是四车道,来到金沙洲大桥却突然收窄为两车道,从内环路主干道到金沙洲大桥的连接处,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长长的车龙。而从金沙洲往广州方向同样困难,由于收费站就建在上桥口,形成明显的瓶颈。”昨天,当家住四季花城的王锦纶听到大桥扩宽工程完成已通车的消息时,开心得双手鼓掌:“终于不用再受堵城之苦了!”

设计者说

看着“孩子”从图纸变为现实

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见到了金沙洲大桥的设计者黄道沸,而此次,他也是金沙洲大桥扩宽工程的设计者。

为什么再次与金沙洲大桥结缘?听到记者这样的提问,黄道沸浅浅地笑了:命中注定吧。

黄道沸告诉记者,金沙洲大桥扩宽工程于2007年就开始了设计,2008年完成。2012年施工单位进场,启动开建。“这个桥的拓宽工程,主要目的就是配合金沙洲整个地区的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方便市民出行。”

其实,18日早上,黄道沸不到8点就上桥四处走了走,他说:“那时的心情,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图纸变为现实。”

如果说这次拓宽工程设计的难点,黄道沸说,不是太大:“因为有了旧桥作为参照,桥墩跨距还有桥面高度都要以旧桥为基准。只是设计当初,有过是建两层桥,还是建单层桥的讨论,后来考虑两层噪音较大,便否决了那个方案。”

在本来就非常拥堵的大桥边施工,会不会让交通“堵上添堵”?“嗯,在施工之前,我们做了交通疏解图。”黄道沸解释道:

“拓宽工程最难疏解的地段在白云汽修厂,我们利用松南路周边的路径情况,进行车辆和行人分流,尽量不造成交通黑点堵塞。”

2007年6月“九江大桥事件”

的影响还没有散去,关于大桥建后安全问题,仍是市民比较关注的。

对此,设计者黄道沸说,大桥桥墩已经做了防撞保护措施,而且工程防撞墙采用了预制形式,提升了防撞墙的线型和外观质量。

施工者说

拓宽后的大桥内实外美

羊城晚报记者在拓宽后的大桥通车现场看到,整个扩宽工程西起金沙洲收费站,东西金沙洲大桥东引桥及松南路地面道路,全长1.125公里。工程在旧金沙洲大桥南侧新建单向3车道大桥,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梁智佳告诉记者,这次金沙洲大桥扩宽工程最难的是桥墩的施工,因为大桥所在地质为熔岩地区,水下有很大的溶洞,属溶洞发育地区,大小溶洞成串珠状,“大桥是百年大计,安全质量放在最前。大桥拓宽工程进展两年,就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用在打桩上。25个桥墩中最长的桩有60米,比猎德大桥的还要深”。

“主桥为三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径最大处为138米,全长324米,宽12.5米,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对于梁智佳来说,这些数据已是烂熟于心中。

金沙洲项目办经理李光俊告诉记者:“要说施工过程中最难的,是在东岸。因为东岸实施桥梁主体施工时,位于狭窄场地且离居民区较近,为了避免对居民产生生活上的干扰,我们选取了利用大吨位吊车吊装与架桥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既克服了道路狭窄导致梁车无法进入的困难,又加快了工程进度,也确保了施工安全,降低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如今,项目结果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心目中给的评价是:内实外美。”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李志伟感慨地说。

最新规划

未来建设十余个商业项目

金沙洲位于广佛的中心区域,距离广州市政府6公里,距离天河中央商务区11公里,距离南海区政府和中央商务区12公里。由于金沙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最新规划中,广州市已把金沙洲定位为广佛同城门户节点,泛金沙洲服务中心和山水新貌宜居新城,发挥辐射珠三角的效应。

路通,人通,财通,金沙洲将拥有潜力无限的经济前景。

白云区金沙街党工委书记褚文向记者介绍:“交通方面,目前连接市中心的地铁6号线已经开通,出岛有6座桥梁38条车道,还开通了一条直通市中心的水上巴士线路,按最新规划未来连接市区与番禺大学城的地铁12号线将延伸向西延伸至金沙洲并与6号线接驳,除扩建金沙洲大桥外,还规划新建6座出岛桥梁,其中沉香沙和白坦沙2座大桥是连接广州市区的,而整个浔峰洲还将建设20公里环岛路。”

根据最新规划,未来金沙洲将建设十多个综合商业项目,建筑面积超过140万平方米,并重点打造金沙洲大桥桥头、永旺梦乐城、浔峰岗站综合体三大商业门户综合体,发展大型购物商场,商务写字楼和休闲文化娱乐等三大产业。

洲头咀隧道建设时间轴

2004年4月

广州市敲定建设洲头咀隧道,随后展开设计

2005年11月

有消息称洲头咀隧道将于当年年底开工,后广州市建设部门回应,隧道工程尚未进行招标,年底无法开工

2006年

洲头咀隧道欲动工,但因芳村德国教堂的拆留争议而耽搁

2007年11月

洲头咀隧道正式开工,率先开工的是两岸的芳村标段和海珠标段

2008年10月

洲头咀隧道水中标段开工

2008年11月底

芳村德国教堂完成整体平移保护

2009年至2010年

受亚运影响,项目全面停工

2010年至2012年

受拆迁阻力,项目大部分停工

2012年下半年

洲头咀隧道建设重启

2014年10月

水下隧道贯通

2014年11月

隧道芳村、海珠岸上段基本完工

2014年12月2日

德国教堂平移回归

2015年1月18日

洲头咀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金沙洲大桥拓宽时间轴

2000年

金沙洲大桥设计

2001年-2003年

金沙洲大桥施工建设

2003年1月20日

连接金沙洲与广州中心区的金沙洲大桥正式通车

2006年年初

金沙洲大桥路灯“正式亮灯”

2008年6月18日

市政园林局发出“改造工程勘查设计招标公告”。提出广州将投入2.3亿元拓宽金沙洲大桥,并建设长约1000米的东西引桥

2009年6月9日

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批示投6000万元扩建金沙洲大桥、建金沙洲路通向北环高速的上下匝道及连通西环高速的匝道等内容

2010年7月27日-29日

金沙洲大桥至内环路主线段全封闭,进行维修施工

2012年8月15日

金沙洲大桥南侧拓宽工程开工,计划新建一座三车道、12.5米宽的新桥

2012年11月

大桥扩宽工程动工

2012年12月

金沙洲大桥扩宽工程主桥合龙

2015年1月18日

金沙洲大桥扩宽桥面正式通车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