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坚守烈士跳崖纪念碑50年 趴石上不让炸山

2015-04-19来源 : 互联网

清明节前夕,在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天台山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位老人正缓慢走着。老人叫张爱华,今年75岁。她领着笔者和县人武部的同志上山,去瞻仰一座烈士纪念碑。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鸡公寨因地势险要,山洞众多,成为游击队员的主要落脚地。鄂豫皖特委光山县弦南区第四乡**********部书记晏春山被捕后,不屈不挠,为保护游击队员,引敌人至鸡公寨山顶,自己纵身跳崖,葬身山谷。

张爱华就是山下湾店村人。从1964年起,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和丈夫一起上山来看看,看看上山的路是否通畅,看看洞口的石头是否还在,看看烈士跳崖纪念碑是否安好,50年来,从未间断。

张爱华一边给我们讲述,一边带领我们前行。5分钟后,小路不见了,在大家眼前的这条通往山上的路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许多石坡陡峭光滑,需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倘若脚下打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下了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75岁的老人经常走的路。而这些山路都是他和老伴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若不是经常来,这些山路早就被灌木杂草所覆盖。

40分钟后,我们到达山顶。山顶中间矗立着“晏春山烈士纪念碑”,一侧则是晏春山烈士跳崖的绝壁。张爱华手指另一处山坳:“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洞。”她说,“曾有人想在那里开山取石,我趴在那里,死活不离开,他*******…”说到这里,老人一脸肃穆。

上山、下山,下山、上山,岁月更替,这已经成为张爱华的习惯。她担心红军洞上的岩石被人开采,隐秘的洞群遭到破坏,游击队员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所以要上山;她担心烈士纪念碑被雨水冲倒,那些生动的故事会逐渐消失,烈士的名字会被人遗忘,所以要上山。上山,成了一份牵挂,一份责任。50年,就这样从青丝走到了白发。

从1981年起,张爱华开始担任县***的义务文物保护员,虽然没有一分*报酬,但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寒来暑往,她累计行程一万多里,制止各种损坏革命文物旧址行为20多次,到八一希望小学做报告10多场。2012年,张爱华被河南省***评为全省**文物保护员。

在一篇日记里,张爱华说:“这辈子几乎没有走出这个村庄和这座山,舍不得离开**,在我的眼里,这里是世上*美的风景。”青山不语,精神不老。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