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国笼罩着的“黑色猪价”的雾霾已持续数月,至今仍未有消散的迹象。
正直深秋,临近岁末,肉类食品理应进入需求旺季,今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跌再跌的价格,如日益渐冷的十月。
据了解,今年前三个季度猪肉累计产量同比下跌3.62%,近月来降幅出现收窄,尽管如此,不断下探的价格仍是养殖户的“心头病”,束手无策。今年全年猪肉产量相比去年出现3.5%左右的降幅。
原本我们期待着“金九银十”能助力市场推动猪价带来一次高峰,结果双节过后,猪价不断下调,且幅度不断加大,而且部分屠企严控生猪采购量,使得养猪户对未来猪市失望悲观,纷纷出栏卖猪。
猪价不断下调探底,头疼的不只是养殖户。今天订的猪可能明天又落价了,因此很多人也不敢大量收购,在屠宰场给定的数量范围内自己宁肯歇业也不愿冒险多收数量,一边卖猪的增多,另一边收猪的减少,这使得卖方在定价上无主动权。供求天平自然不得已平衡。
再加上近日一则由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发表的 “加工肉致癌”的报告指出,红肉和熟猪肉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虽然肉类行业已站出来“辟谣”,但对猪肉行业来说无疑还是会有负面影响,导致猪价不得**次被“打入冷宫”,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更大不如从前,雪上加霜。
今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6.29元/公斤,较昨日猪价下跌0.01元/公斤,总体走势平稳。目前养殖户正处于资金链**时期,行业产能地位也在调整的状态。据业内人士称,接下来生猪的养殖量不太可能再大幅增加,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环保监管愈来愈严,不少猪舍被要求****。
经过此次大风大浪,猪价不断筑底,预计后市猪价将逐步走向稳定,已无力惊起波澜。我们将期待十一月二师兄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文章由整合编辑,转载于食品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