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消费结构升级 培育新供给新动力

2015-12-08来源 : 互联网

  日前,***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其中,前一个指导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包括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批发零售服务、住宿餐饮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十个方面。而后一个指导意见则全面部署以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提出消费升级**领域和方向,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

  针对这两个意见,**分析认为,为**经济调结构、稳增长,我国亟需一场消费结构的“升级革命”,依靠这样的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新供给扩大内需

  11月中旬,***常务会议亦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一月内三次强调消费升级,无疑彰显了决策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此次***常务会议指出,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够释放内需潜力,推动工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会议确定,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消费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和畅通商品进口等方面来推进。

  其中,“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位列*位。会议提出,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该转企的尽快转企;全面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支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增加**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在涌现,但国内的供给能力适应不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不能满足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国升级性消费需求在外溢。这**是供给端的问题。所以要努力**新供给,这种新供给不仅是从无到有,还有一个从低质到**的转变。有关**表示,无论是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欲望,我国都不存在消费需求约束。而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在抑制居民现实消费需求上却日益突出。

  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结果是,本来旺盛的现实消费,要么“储币待购”,要么通过境外购买来满足,产生“需求外溢”。据有关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居民在境外包括购物、交通、旅游等消费在5000亿美元左右,占到整个社会消费总额的10%以上。此外,供给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要将供需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潜在消费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还有就是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也制约了消费需求增长,例如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农村家电、汽车、网络信息等相关消费需求未能**释放。

  我国目前的消费主体是80后,这代人更加重视个性化消费以及商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而目前在国内的消费品市场上,商品供给明显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消费理念,这也是为何利率及商品价格下降对短期经济及消费市场刺激不大的重要原因。所以,供给政策是恢复短期经济弹性乃至释放潜在增长率的最优方式,惟有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革命”,才能通过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和扩大内需。

  发挥新消费**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传统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发生明显改变,并进入了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基于此,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新消费**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投资、出口及供给端皆不景气的背景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惟一亮点。

  以今年10月为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612亿元,增长8.4%,较上月均有回升,且创年内新高。而今年“双十一”电商销售情况良好,如天猫成交金额达912.17亿元,创历史新高。不过,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日益提升,但我国消费的供给和需求间的错配也日益明显。当前,我国正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时代,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者追求高品质、时尚化和高性价比商品和服务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消费行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上月连续两天发文,力挺消费升级,意在促进消费**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明确的消费新政将目光聚焦到供给侧一端,这显然有别于以往过于强调在需求端的消费刺激政策。值得关注的是,按照既定“从供给端改革促消费”的政策思路,专注于在供给侧挖掘促进消费**作用发挥的动力作为,将更加注重新消费模式的供给以及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一直被视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国家围绕促进消费布局的一系列诸如以家电(汽车)补贴、减税、降低流通成本等形式存在的刺激政策,在应对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短期下滑,以及发挥稳增长作用上,都表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界围绕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培育构建消费新动力的呼声也越发强烈。围绕不断出台的从需求端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指出,在认清消费促进政策在发挥强劲带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厘清影响和左右“消费拉动”关键的因素所在。而期待消费能够发挥更大带动作用,*先,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次,也必须同步跟进积极培育消费亮点。

  转型催生新动力

  《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用持续增强。但总体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根据指导意见,未来我国服务业将围绕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近年来,针对宏观经济“三驾马车”展开的经济增长根本动力的讨论也在学界广泛进行。此番讨论的普遍共识认为,把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视为“动力”在需求侧上正遭遇难以自我实现的尴尬。因此,有必要将目光转向供给侧。我国未来消费需求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中长期因素影响,即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呈现趋势性下降,中国经济也将进入中长期周期调整中,这些将共同影响消费需求在未来的表现;二是短期因素影响,即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开始放慢,对消费增长形成短期压力。

  有关**建议,为防止出现消费不足,必须针对当前市场形势做出准确有效的政策引导,借以弥补之前一些扩大内需政策退出带来的消费不足。在当前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的市场环境下,从供给侧谋划,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点,引导、刺激民众消费。同时,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促进消费向内需支撑目标迈进。*先,应在提升居民收入的同时继续实行减税措施,促使两者共同推进;其次,继续**培育乡村市场,引导农村消费能力的释放并带动消费的整体增长。

  在这场“升级革命”中,金融业也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以商业银行为例,《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商业银行在商业自愿、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专业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保理等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亦明确,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模式,发展融资担保机构。总而言之,目前要牢牢把握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时代潮流,积极发挥新消费**作用,使消费真正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